劍客楚 三劍客
凡事皆有門檻,轉業安置也一樣。
當你符合退役基本條件就是門,當選擇轉業的人太多、政府安置壓力過大就是檻。
轉業安置的門檻,既可以是軍銜級別,也可以是服役年限。
文| 劍客楚
圖 |大唐
編輯| 劍平
摸底剛過,老劉就問:選擇轉業安置的人這麽多,選擇逐月安置的人那麽少。有沒有可能在將來,會設定轉業的門檻,以減小政府安置的壓力?
這個問題,讓我興趣陡增。
確實,在改革以後,許多大城市,轉業安置的壓力非但沒有減小,而且大增。
與之對應的是,有的大城市轉業安置質素有所降低。比如,在某省會城市,原來擔任正團職主官滿3年,一般都能安置為副處實職。
但現在就不好說了。安置到省直的,以調研員居多;到基層去,副處實職暫時沒有問題。
正團如此,其他就不用說了。尤其是營以下幹部,如果想安置到公務員崗位,要麽到基層去;如果排名靠後,只能去遠城區。
究其原因,與中國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息息相關。一直以來,轉業安置有兩個現象比較突出:
一是大城市的軍人,希望早走。 因為大城市薪金水平比部隊高,在地方又能顧家。在這種形勢下,大部份軍人只能把理想和情懷,藏在胸中,選擇用腳投票。
而中小城市的軍人,願意長幹。因為中小城市薪金水平低,而部隊薪金高。雖然家庭受點委屈,但在部隊幹長了,彼此都習慣了,不在乎再多熬幾年。
二是大城市軍人的安置,以轉業為主。 因為大城市公務員和事業單位待遇好,安置也更有保障。
而且 ,軍人大部份時間待在部隊,跟地方脫節嚴重。除了專業技術突出、有一定專長的外,一般都會選擇安置。
而中小城市軍人的安置,更傾向於逐月。以一位服役20年的軍士為例,逐月的錢可以拿到5000元。
軍官待遇更好。服役16年的軍官,逐月的錢是在職幹滿16年基數的60%,每多幹一年增加2%。
如上尉17級是10500元,16級10700元,15級10900元,14級11100元;少校16級11000元,15級11100元,14級11300元,13級11550元,12級11900元。
這還不算,大部份逐月軍人都會在地方再找一份工作,比轉業安置強得不是一兩點。
這樣,大城市退役軍人數量多,轉業安置壓力大,就很好理解了。
在這種情況下,國家未對轉業安置制度進行改革,個人理解為這是對軍人的關心關愛,為了消除軍人對後路的擔心。
改革以後,對轉業安置不但沒有削弱,而且還在加強,不斷進行改進與最佳化。
一是拓寬轉業渠道。 如【退役軍人保障法】規定,黨政機關接受軍隊轉業幹部,按照軍隊轉業幹部計劃分配數的25%增加行政編制。按25%增加行政編制後有缺口的,首先用自然減員空缺出來的行政編制解決;解決後仍不夠的,可專項向中央機構編制部門報告。
在地方延遲退休的大背景下,這份厚待和關懷溢於言表。
新的【退役安置條例】規定,轉業軍官由機關、群團組織、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安置。與之前相比,法規上首次增加了群團組織,如工會、科協、工商聯、僑聯等,從安置範圍上進行拓展。
二是改進安置質素。 改革後,軍士轉業安置質素水漲船高,肉眼可見。
過去,軍士安置一般是工勤崗。近年來,越來越多的軍士,安置到了管理崗,甚至是公務員崗位,與軍官轉業安置差距進一步縮小,這也讓軍官分外「眼紅」。
今年,新的【條例】更是從法規上明確規定,軍士可以安置到公務員崗位。這是在軍士享受逐月安置外,再次送出的「大禮包」,極大激發了安心軍營、長期服役的激情動力,為他們消除後路壓力。
三是提高安置滿意度。 新的【條例】引入「雙向選擇、人崗相適」,在全國範圍推開軍官轉業「直通安置」。
這是對過去單向指令性安置的一大突破,做到了人崗相適,實行了單位「挑」與個人「選」的統一,滿足個人化、滿意度的需求。
不是說給個工作、混碗飯吃,而是給個舞台、綻放光彩。轉業安置,就是要體現以人為本這個唯一的根本的標準。
從這個角度,解決大城市退役軍人數量多,轉業安置壓力大的問題,顯得尤為迫切。
一是控制轉業安置數量。 改革以後,軍人安置名額已經進行了收緊,其實轉業人數已經大為縮減。但由於大城市轉業安置的集聚效應顯著,相對人數仍不容忽視。
加之地方公務員和事業單位編制的日益正規規範,其實可騰挪的空間並不大。
如果設定轉業門檻,控制安置數量,確實是事半功倍的事。但弊端也十分明顯:一是容易造成積壓,形成新的問題;二是大城市本身也有人口擴容的需求,不斷放寬落戶戶籍,吸引更多的人來定居和工作;三是門檻標準和條件,也是難題。
如果按照軍銜級別,那麽達不到轉業門檻的年輕軍人,也滿足不了逐月的年限,只能作復員處理;如果按照服役年限,目前只有「6+3」的規定,也就是6年軍官任職年限和3年現軍銜任職時間,加上軍校4年,最少服役13年才能退役。再進行年限限制,既不合理,也不合法。
有網友說,最擔心的是簡單粗暴:不設定轉業門檻,只對轉業安置的指標進行限制。比如給某單位10個退役指標,4個轉業,6個逐月或復員。
個人認為不太可能,既不符合長久以來政策制度的風格和導向,也容易人為引起和制造矛盾,實施難度太大。
二是增加逐月吸重力。 從提高計發基數比例、醫療保障待遇等多管齊下,讓更多的退役軍人愛上逐月、願意逐月、選擇逐月,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方法。
只有逐月成為主流,將選擇轉業安置的人數進行分流,安置壓力才會得到減小,轉業質素提升才會成為可能。
三是提高轉業安置質素。 老劉又問,轉業安置質素太好,逐月的人不又回來了?所以最理想的情況,是逐月與轉業待遇旗鼓相當。
但是,如果軍人願意選擇逐月,地方可以根據經濟水平,每月發放生活補貼,類似於過去經濟發達地區給自主擇業軍官發放的地區補貼,以抑制人員回流。
當然,知易行難。未來雖然美好,你去想,可能一下子實作不了;但是你不想,一點實作的可能都沒有。相信這一天將越來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