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天在珠海航展現場的攝影博主們對蘇57的高機動飛行表演都感到頗為震撼,反觀我們的飛機表演則有一種四平八穩的感覺,不得不說這是向量發動機帶來的特效。
最近也有人挖掘到了一大堆殲35正在追求配置二元向量發動機的論文和招標公告:
早在去年,殲-20總師楊偉在一場演講中就明確指出,裝向量發動機在航展上嘚瑟嘚瑟是可以的,但以後打的不是這個仗。
類似蘇57那種高機動飛行表演動作,我們不是做不到,比如多年前殲-10B TVC 向量發動機驗證機的表現就同樣精彩刺激。
不是說向量發動機不香了嗎?為什麽又開始追求了?
七年前,楊偉總師在回應未來裝備問題時曾說過這麽一段話:
對於更遠未來的航空裝備發展,有人希望什麽都比現在好——飛的要比現在快、要比現在遠、比現在高,什麽酷炫「超能力」都有。怎麽可能有這樣的產品? 任何一個產品都有取舍,沒有取舍的產品不是一個好產品。你有針對性的目標,比如,依據未來戰爭的特點要突出一些東西、舍掉一些東西,這是必須的。
六年前,他又接著這樣說:
裝備是用來博弈的,無論研發什麽裝備都得有權衡,權衡的理念之一就是非對稱。 完全跟著別人做,那就不存在非對稱,是一種對稱式的和別人在比。在權衡的時候,你必須突出或提高一些東西,同時也可以放棄或降低一些東西,這樣就會形成非對稱優勢。
比如,殲-20小展弦比高升力體氣動布局,與生俱來就有先天的敏捷性,尤其是在進入超音速作戰時的機動性更強,這可不是航展上的亞音速機動所能比擬的。
殲-20最新型號已經實作了渦扇-15的換裝,這款發動機同樣沒有選擇向量方案,為的就是減重, 換來了殲-20的超高推重比優勢 ,這就將進一步放大殲-20超音速巡航能力,能夠先敵一步抵達有利陣位,進而率先發起攻擊。與此同時,也將進一步放大進入超音速狀態後的機動能力。
反觀殲-35則不同,該機屬於常規氣動布局,超音速機動作戰並不是它的優勢,那就要從其它方面尋找優勢並放大之。比如強調亞跨音速條件下的能量機動,向量發動機就能帶來很大助力。
而且作為艦載主力機型,換裝向量發動機之後可以大幅降低起降速度,這也是剛需。
總結起來就是「有所取舍地建立非對稱優勢」,就像楊偉總師說的,裝備是拿來博弈的,言外之意「不是拿來表演的」,表演只是作戰能力的一個很微小的局部展示,而絕非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