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當局雖然已經加快能源儲備規劃的腳步了,可現有的儲備量還是很難撐得住長時間封鎖造成的大量消耗。
這種數碼顯然沒法支撐長時間的封鎖。
在全球不少依賴進口能源的國家,這樣的儲備量看起來特別不安全。
解放軍封鎖台灣,不只是靠戰艦、戰機這些手段來隔絕,還包括有打擊台灣島關鍵基礎設施的能力。
台當局打算增設接氣站,把天然氣儲備提升到14天呢,可就這增加的量啊,在長時間封鎖的情況下,還是提供不了足夠的緩沖。
要是運輸和分配系統癱瘓了,民眾的生活還有工業的運作都會受到特別大的影響,社會生活成本就會噌噌往上漲。
台當局搞了個戰爭時期的糧食儲備計劃,為的是能有夠三個月用的稻米庫存,還想讓農地重新耕種起來。
不過呢,在封鎖這種狀況下,復耕要用的種子、器材之類的資源一時半會兒很難全部準備好,所以短期內很難看到成效。
就算島記憶體著稻米和別的主食,要是運輸和分配網絡被打擊了,那食品分發的效率就會大幅降低,食品價格很快就會飛漲,民眾的生活負擔一下子就變得特別重。
在封鎖的情況下,食品不夠了,物價還高,這會讓社會上的不滿情緒變得更嚴重,也會讓台當局的控制力進一步下降。
台當局面臨被封鎖的威脅時,對國際援助抱了很大的期望,可這種心理上的依賴也許是一種戰略上的錯誤判斷。
解放軍的封鎖戰術往往是烈度比較低的,而且是逐步推進的,不會一下子就引發直接的對抗,這就讓美方很難找到介入的合法借口。
就算美軍打算沖破封鎖,從開始安排部署到真正投入戰鬥,或許得花上好幾個星期呢。
在這期間,台島能不能撐得住就成了個難以預測的事兒。
另外,解放軍這麽多年一直積極提高防禦能力呢,像用導彈、潛艇之類的辦法,讓美軍進入台海的難度大大增加了。
就算美方打算援助,要面臨的風險也會大大增加。
日本受和平憲法限制,很難主動開展軍事行動。其他盟友呢,大多為了經濟和外交利益,傾向於保持中立。
台當局想靠外交手段獲取大規模國際支持,這種可能性不大,封鎖造成的經濟沖擊說不定還會引發很多不滿呢。
能源和糧食這些基礎資源要是不夠的話,老百姓的生活成本就會噌噌往上漲,通貨膨脹加上物資匱乏,這會直接對基本的生存需求產生影響。
台當局要是陷入的困境越來越嚴重,民眾對它的信任也會越來越少。哪怕台當局一個勁兒地宣傳「抗中保台」,可民眾的實際需求慢慢就會比政治方面的訴求更重要了,島內那種不安的感覺也會越來越厲害。
民進黨要是滿足不了民眾的基本需求,島內民眾的抗爭心理就會一點點被磨沒了,社會秩序就可能走向失控,這樣一來,台當局對局勢的掌控力就會被進一步削弱。
解放軍的封鎖戰術,既能截斷台島的物資供應,又能靠破壞資源設施、持續給民眾施加心理壓力,讓台島社會慢慢瓦解。
台當局太依賴外部援助了,根本沒有長期生存的能力。要是不能及時有效地保證資源供應和社會穩定,它的持久戰力就會一點點被削弱。
新華網訊息,東部戰區順利完成「聯合利劍—2024B」演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