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德國克虜伯公司記載:
1886年售出4門C80型30倍120船用快炮(原計劃裝於廣甲號,後疑似換為4門105炮)
1886年售出3門C80型35倍150船用快炮(裝備於廣甲號3門)
1887年售出6門C80型35倍120船用快炮(原計劃用於廣庚級)
1887年售出9門C80型35倍150岸防快炮(這應該是1887年12月許景澄訂購的50門150*35新式長炮的一部份,含200發炮彈16700兩一門)
1888年售出1門C80型35倍150岸防快炮(同上,應該是交付期問題導致跨年)
1888年售出2門C80型35倍150船用快炮(兩廣購買原打算用於廣字號軍艦)
1889年售出10門C87型35倍120毫米岸防快炮(這批火炮是C87型,距離克虜伯1888早期型速射炮出現只有一年。這應該是張之洞於1889年訂購的20門120*35新式長炮的一部份,20門炮花了18余萬兩,保險費花了2萬兩,含100發炮彈平均10000余兩銀子一門)
1890年售出4門C80型35倍120毫米岸防快炮(已經買了更先進的半速射炮,回過頭來買老式架退炮也不知道是個什麽想法)
1890年售出6門35倍120毫米船用速射快炮(同樣是兩廣買的,屬於采用瓦維薩爾炮架的半速射炮,射速應該在每分鐘4-5發。實際裝於廣乙、廣丙各3門)
1890年售出10門C80型35倍150毫米岸防快炮(裝備威海衛各炮台:南幫趙北嘴1,龍廟嘴2,謝家所1,楊楓嶺2,蓮子鈴2,北幫祭祀台2)
1890年售出2門C80型35倍150毫米船用快炮(平遠副炮)
1891年售出10門C87型35倍徑120毫米岸防快炮(這同樣屬於較新式火炮,可惜在調撥北洋後沒有上艦,而是裝備了威海衛後路炮台。根據日方資料,這批火炮分別裝備在九峰頂(老母頂)陸地炮台、柏頂(合慶灘)陸地炮台、 謝家所(所前嶺)陸地炮台、 楊峰(楓)嶺陸地炮台。另外在劉公島上的東泓(東)炮台,還裝備有2門同樣的120速射炮。)
1892年售出6門40倍120船用速射快炮(這是福建船政在1892年購買的。這6門長管速射炮中3門給福靖,另外3門原打算給建靖。 後來的實際去向不清楚,1899年元凱改裝時,不知道是不是用了)
1892年售出2門40倍120岸防速射快炮(當時中國最先進的克虜伯速射炮,屬於40倍長身管的完美型,理論射速可以達到每分鐘10發。這兩門炮也沒有上艦,而是裝備在了煙台東炮台)
1892年售出2門C80型35倍150岸防快炮(這個年代再買這種老式炮也不知道是咋想的,裝備煙台通申崗炮台,即現在的西炮台)
1892年售出5門40倍150岸防速射快炮(當時中國威力最大的克虜伯速射炮,同樣是40倍長身管和定裝炮彈的完美型速射炮,該炮於1893.7到達上海後一直閑置,原定安裝在膠州灣炮台,由廣武軍章高元部使用。 但由於開戰前炮台未完工,這5門威力強大的速射炮也沒有發揮任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