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軍情

被人遺忘的血腥地獄——1944年貝裏琉登陸戰(2)

2024-09-17軍情
美軍攻擊計劃#金秋圖文激勵賽#

尼米茲將軍在 5月10日批準了代號「僵局II」的登陸帛琉群島計劃,登陸日暫定在9月15日。令人遺憾的是這個聽起來不太吉利的代號最後變成了現實……

3聯合遠征部隊司令海軍中將威爾金森被指定負責整個計劃,並被任命第3兩棲軍軍長,陸戰隊少將蓋格負責指揮這次登陸作戰行動。以達德利·布朗上校為首的第3聯合遠征部隊的作戰參謀們從6月12日開始在珍珠港策劃具體的作戰方案,陸戰1師也派出了小費爾德斯中校參加了作戰計劃的制定。陸海軍聯合情報局(JANIS)也開始著手調查帛琉群島的海洋水文情況。美國海軍情報局在戰前曾關註過日本在帛琉群島的活動,拍攝過一些照片,但是收集到的情報和資料也很少。對美國軍方來說,這個群島基本上還是一個謎。可以獲得資訊的都是非常零散的,舊海圖、德國殖民時期的報告(盡管能了解,但都是1914年的情況了),以及戰前搞到的零星日本資料,總結出來的結果通常自相矛盾得一塌糊塗。幸運的是美軍在6月奪取塞班島後,在繳獲的檔中獲得了日軍第31軍的編制表和兵力部署等檔,這總算讓美軍不至於對要面對的敵手還是一無所知。

貝裏琉地圖

在中太平洋戰區司令部的計劃中,奪取帛琉群島的行動規模要遠大於塞班或者關島戰役,幾乎是兩者投入兵力的總和。一共準備投入 5個師,陸戰1師和第81步兵師負責進攻貝裏琉和安佳,第7和77步兵師進攻主島巴伯爾土阿普島,第27步兵師作為預備隊在新喀裏多尼亞島待命。

不過參謀們很快就發現了一個問題,原定計劃中作為總預備隊的第 27步兵師被調派到進攻塞班方句,然後又被使用到了奪取關島的戰鬥。而已經幾乎滿負荷運作的美運輸線根本無法及時把這個師按時部署到帛琉行動來。

隨著計劃的進行,對這次行動的憂慮也在增加,巴伯爾土阿普島的駐守日軍顯然已經得到加強,相應的裝備也會增加,加之該島崎嶇不平的表面會減弱空襲支援的效果,增大進攻難度。相比之下,貝裏琉島上的機場條件不錯,航拍偵察判讀這個實際上地形崎嶇不平的島嶼是一片平坦的低地,如果奪取了該島,從島上起飛的轟炸機就可以把巴伯爾士阿普島上的任何帶翅膀的或者是敢於露頭的日軍都統統炸爛,從而讓那些步兵們只能呆在洞裏當耗子。

綜合種種影響因素, 7月7日,中太平洋戰區釋出了命令調整「僵局II」計劃,以第96步兵師取代第77師,奪取巴伯爾土阿普島被改成登陸耶普島和烏利提島,行動日也被修改到10月5日。

接下來就是情報偵察工作。

最早有系統的對貝裏琉島的航拍偵察是在 1944年3月30日和31日,作為對在新幾內亞作戰的側翼掩護,當時第58特混艦隊對帛琉群島進行了2天的轟炸,偵察和此次行動同步進行。當時判斷大約有160架日軍飛機被擊落或者擊毀在地面上。不過這次的航拍效果比較一般,對幫助制定作戰計劃來說也不夠全面。

在新建埃塞克斯級航母「約克城」號(CV-10)周圍盤益的美軍艦載機

7月2日起一直到8月,從航母及新幾內亞基地不斷出動飛機對貝裏琉島進行航空拍攝偵察,6月23日和28日,美軍潛艇「海狼」號兩次接近貝裏琉,在距離海岸線不遠的水下進行拍攝,尋找可供登陸的場地。綜合以上獲取的資料、第64工程地形營制作了一套1:20000的地圖,以及部份地區的大比例尺圖,供登陸後在作戰中使用。

由於叢林濃密,加上日軍的偽裝掩護和大量使用巖洞、坑道等地下掩體,使得美軍情報人員判讀該島日軍防禦支撐體系和地形時產生很大的誤差。

這些錯誤和過時的地圖給指揮者帶來了不小的困擾 (顯然美軍認識到了這一點,戰後就以此來作為慘重損失的借口),這一點在後來的作戰中使得陸戰1師大吃苦頭。

陸海軍聯合情報局最後研究的結果是該島南部地形較為平坦,前端有個顎型小海灣,日軍在此設有一個無線電偵聽站、發電房以及其他一些建築,往後面就是機場。該機場修建得相當好, X型兩條跑道,擁有完善的維修和補給設施,以及一系列地堡和壕溝組成的防禦圈。機場東側是茂密的紅樹林沼澤地,西側和南側開闊的草地上有稀疏的椰子樹。北側的高地是日軍壓制美軍進攻的要地,但在當時的航拍照片上,由於植被的遮蓋,很難分辨出這一點,並沒有辨識出來這裏是一個可以以直射火力橫掃登陸場的高地。不過實際上,這一帶也是貝裏琉島適合登陸作戰的唯一區域,除此以外,別無他選。

依靠這些含糊不清的情報,制定作戰計劃的參謀們開始逐步確定細節。為了避免驚動日軍、戰前不能進行太多的登陸偵察 ,對預定登陸場的暗礁、海灘的偵察要等到 D日前3天,才由海軍水下爆破隊進行。

日軍的計劃

帛琉群島是在馬利安納群島失守後所謂 「國防要線」上的要沖。日軍從1944年4月24日開始派駐第31軍下屬的第14步兵師團。師團長井上貞衛中將按照第31軍命令,除指揮陸軍部隊的19000多人外,還一並指揮海軍第4、第9派遣隊和海上機動第1旅團等約5000余人的海軍部隊,以及約14000人的工程兵部隊,總計約3.8萬人,擔任帛琉、雅浦等群島的防守。由於與身處關島的第31軍司令官小畑英良中將斷絕了聯系,帛琉地區日軍於9月1日劃歸日本南方軍建制,由日本海軍聯合艦隊司令部直接指揮。

14師團是日軍甲級常備師團,戰鬥力較強,曾參加侵華戰爭,此前作為關東軍主力一直擔任對蘇防禦任務,其下屬第2、第15,第50,第59步兵聯隊,騎兵第18聯隊、野炮兵第20聯隊、工兵第14聯隊、輜重兵第14聯隊、戰車隊、通訊隊、衛生隊、第1至第4野戰醫院、兵器維修勤務隊等。日軍吸取以往的作戰經驗,在從中國戰場抽調部隊調往太平洋島嶼前,對部隊都進行了所謂大陸師團轉換為南洋師團的改編,師團下屬的各步兵聯隊相應配屬了師屬輜重,炮兵、工兵和通訊等支援力量,使各步兵聯隊都具備獨立作戰能力,其作戰思想類似美軍的團級戰鬥隊。

九五式輕型坦克。在日本人眼裏是坦克,在美國人看來也許連裝甲車都不如

師團的主力駐守在巴伯爾土阿普島 (約2.6萬人),駐守貝裏琉島的主力是步兵第2聯隊(聯隊長中川州男大佐,以步兵4個大隊、炮兵1個大隊為基幹組成)和其他支援部隊,戰鬥兵力5300多人,每個大隊下屬4個步兵中隊和1個重機槍中隊(8挺重機槍)及1個步兵炮小隊(2門九二式70毫米步兵炮),聯隊直屬1個炮兵中隊(4門75毫米山炮)和1個速射炮中隊(4門37毫米速射炮),此外還獲得師團直屬的野炮兵聯隊(4個大隊,裝備改三八式75毫米炮36門、九一式105毫米炮12門)部份火炮的加強。加上留在島上的一部份建築部隊,島上的總兵力達9838人。

此外為加強反擊力量,還配屬了第 14師團直屬的戰車隊,隊長天野國臣大尉,總人數122人,編為4個小隊(各小隊裝備4輛坦克)和1個維修小隊(裝備1輛坦克),總共裝備17輛九五式輕型坦克。同時為加強反裝甲能力,第2聯隊下屬的各步兵大隊內均加強配屬有2門九四式37毫米反坦克炮,各步兵中隊內有1門九七式自動炮,聯隊還加強裝備了47毫米反坦克炮直屬隊。安佳島守軍約1600人,主力以步兵第59聯隊第1大隊(大隊長後藤醜雄少佐)和炮兵1個中隊為基幹。雖然日軍清楚地意識到帛琉群島的重要價值,但是盛極一時的日本海軍已經損失慘重到無力向該群島提供任何支援,無論陸軍還是海軍航空兵的支援也極其有限,防禦只能依靠當地的守備部隊。

島上還有 4門200毫米岸防炮,但是日軍缺乏炮彈,這些武器一直處於閑置狀態,後來的戰鬥中沒有任何遭到這種大口徑火炮炮擊的報告。日軍檢討了過往對抗美軍太平洋登陸作戰的經驗教訓,日軍大本營特別註意防禦兩棲攻擊的問題,他們發現企圖在灘頭迎擊敵人的老戰術已遭到徹底失敗,美軍海空支援火力的強大使得在灘頭陣地的防禦兵力能堅守的時間很短暫,此前日軍駐比克島(位於伊賴恩北)的守備部隊指揮官在島上挖掘了大量坑道對抗美軍,結果大大延長了在島上抗擊美軍的時間。這個戰例讓日軍大本營的作戰參謀們得到啟發,他們於1944年7月擬制了新的抗登陸戰術:

1、抗擊的主要重火器配置在遠離灘頭的地帶,其縱深距離要保證能避免遭到對方艦炮的轟擊;

2、將防禦陣地配置在後方縱深深處;

3、將主要兵力用作反登陸預備隊,在有利時機發起反擊;

4、先遲滯海灘上的敵軍,然後將其引入內陸進行消耗戰。

在日軍武器序列中堪稱「重炮」的九一式105毫米榴彈炮

透過上述的戰術要求可以發現,經過塔拉瓦、所羅門群島和馬紹爾群島的爭奪戰後,日軍已經充分認識到了,在優勢的美國海空軍火力面前,己方兵力與火力均處於劣勢的情況下,如果還在灘頭陣地部署大量兵力尋求禦敵於灘頭之外根本就是在浪費。盲目的自殺性沖鋒也只不過是加速了失敗的行程。透過以往戰例表明,只有依靠事先準備充分的防禦工事,並進行縱深防禦,才有可能重創美軍、最大限度的遲滯美軍進攻速度。日軍在太平洋島嶼上防守的主要意圖是試圖把美軍陷人一個個島嶼的爭奪戰中,大量殺傷和疲憊美軍,延遲向日本本土進攻的步伐,最終讓美國與之媾和。

這個策略倒是和日本之前的一系列戰爭策略一樣充滿了不切實際的幻想。期望在海外孤島上沒有補給和後援的孤兵們發揮武士道的精神來重創美軍,使得美國來和日本重新談判,這是完全忽視了美國戰爭潛力和意誌的單相思而已。在這樣的指導思想下,拒守太平洋上一個個島嶼的日軍在勞工的配合下深挖洞壕,囤積物資 ,把每個島嶼都變成防禦嚴密的要塞,以士兵的生命來換取時間,爭取所謂的最後決戰。

貝裏琉島的日軍最早開始實施上述新戰術,這種戰術後來被粟林忠道中將在硫黃島大規模地重演和發揚。貝裏琉島守軍在海灘上布設了障礙,構築的永備發射點可以用機槍火力控制海灘,但主要兵力仍配屬在後方防禦線上。機場以北的石灰石山上的天然巖洞被挖掘成為相互連結的一串地下支撐點,並由堅固的珊瑚沙和混凝土覆蓋,不論是飛機轟炸或艦炮轟擊,不直接命中多發的話,幾乎都無法將其炸毀。 9月12日,日軍初步判斷美軍將在貝裏琉島、安佳島等地登陸,於是對兩島守軍發出指示:「要以決死精神殲滅來攻之敵。」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