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軍犧牲12萬人,消滅烏軍60多萬,俄不計傷亡攻入紐約鎮中心。這場席卷東歐的沖突,自2022年2月爆發以來,已持續超過一年,其殘酷程度遠超預期。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的資訊碎片拼湊出戰爭的殘酷現實:雙方都付出了巨大的犧牲,戰場上充斥著難以計數的傷亡。這場戰爭不僅改變了烏克蘭的命運,也深刻影響著歐洲的安全格局,更引發了對現代戰爭形態以及人道主義危機的深刻反思。
關於這場沖突的傷亡數據,一直是各方關註的焦點,也是各方博弈的籌碼。來自不同渠道的資訊,彼此間存在著明顯的差異,也引發了人們的諸多質疑與困惑。
俄羅斯方面,一直保持著對傷亡數據的高度謹慎,官方資訊釋出極其有限。然而,一些獨立媒體,例如俄羅斯獨立媒體Mediazona,透過搜集公開資訊,持續追蹤記錄著俄方人員傷亡情況。根據Mediazona的統計,截至目前,俄方武裝人員的總陣亡人數已接近12萬人,其中包括約6萬名俄羅斯正規軍士兵,以及包括誌願兵、僱用兵和囚犯兵在內的其他人員。
與此同時,另一方的聲音也引起了廣泛關註。美國前國防部長顧問麥葛瑞格,曾多次對烏克蘭方面的傷亡數據進行評估。他認為,烏克蘭軍隊的陣亡人數可能高達60萬人,總傷亡人數甚至超過100萬人。
麥葛瑞格指出,烏克蘭軍隊在戰場上面臨著巨大的壓力,其醫療後勤保障體系無法有效支撐戰時需求,導致許多傷員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救治,進一步加劇了傷亡情況。他強調,烏克蘭軍隊的後勤補給,特別是戰場醫療和傷員後送方面存在著嚴重的不足。這使得許多受傷士兵在戰場上得不到及時的救治,最終導致了大量傷亡。
麥葛瑞格的數據,無疑引發了巨大的爭議。然而,回顧他去年3月釋出的預估數據,當時他曾預測烏克蘭軍隊陣亡人數約為25萬人,負傷、失蹤和被俘的總人數約為100萬人。令人關註的是,
近期發生的「五角大廈泄密事件」中,一些檔證實了麥葛瑞格此前預測的準確性,進一步增加了人們對這些數據的關註與討論。盡管這些檔尚未得到官方證實,但它們無疑為人們理解這場戰爭的殘酷現狀提供了一個新的視角。
目前,這場沖突的焦點地區之一位於頓涅茨克地區中部戰場。這裏聚集了雙方投入的重兵,激烈的攻防戰持續不斷。 雙方都投入了大量的兵力與裝備,戰鬥的強度與慘烈程度也遠超其他地區。正是因為雙方投入了大量的兵力與資源,使得該地區的戰鬥持續激烈,雙方也都承受著巨大的壓力。
自7月22日以來,頓巴斯地區戰火愈演愈烈,基洛韋正面戰場的拉鋸戰更是進入了白熱化階段。俄軍在此投入了大量兵力,試圖突破烏軍的防線,取得關鍵性進展。這場戰鬥不僅牽動著整個頓巴斯戰局,也成為觀察俄烏沖突未來走向的重要視窗。
俄軍的攻勢主要集中在基洛韋和德魯日巴的防區。第27近衛摩托化步兵師成為這場戰鬥的主角,他們以猛烈的攻勢試圖突破烏軍陣地。然而,烏軍迅速做出反應,調集增援部隊,對俄軍展開頑強抵抗,使得俄軍的攻勢受到遏制,戰場局勢陷入膠著狀態。
在阿爾喬莫沃(紮列斯內)和列寧西克(皮夫德內)方向,俄軍也取得了顯著進展。第132近衛摩步旅,其班底以原頓涅茨克人民軍老兵為主,發揮了豐富的作戰經驗和對當地地形的熟悉優勢,成功控制了阿爾喬莫沃和列寧西克之間的大型煤礦,並逐步清除了礦渣山陣地。這一行動對烏軍造成了不小的壓力。俄軍成功控制了列寧西克要塞群和周邊的制高點,並利用其炮兵火力對阿爾喬莫沃陣地的烏軍實施了精準打擊,有效壓制了烏軍的抵抗。
俄軍在基洛韋戰場的攻勢目標清晰而明確。其首要目標是距離接觸線約1.5公裏的巨型礦渣山高地,這片高地不僅具有重要的戰略價值,更能俯瞰周圍戰場,為俄軍提供重要的觀察和火力支援。第二個目標則是控制貫穿阿爾喬莫沃全城的列寧大道。這條大道不僅連線著紐約鎮的北大門涅利皮夫卡(Неліпівка),更是烏軍重要的補給線。一旦俄軍控制了列寧大道,將有效切斷烏軍的補給,進一步削弱其抵抗力量。
在紐約鎮方向,俄軍也發起了猛烈的攻勢。由第9摩步旅、第30摩步旅一個團以及第16特種作戰旅組成的聯合突擊集群,在紐約鎮東南方向形成了一片長約4公裏、寬約2公裏的包圍圈,對烏軍形成了巨大的壓力。截至7月24日淩晨,至少兩個烏軍營級部隊在俄軍的攻勢下放棄了陣地,向後撤退。與此同時,俄軍第9旅的摩步營分兵兩路,一路向奧列克桑德羅皮爾和潘捷列伊莫尼夫卡方向推進,另一路則作為中部戰線的主要突破力量,成功攻入紐約鎮中心,抵達了克里維托列齊河河岸。烏軍第24機步旅則在河岸北岸構築防禦工事,負隅頑抗。
為了進一步擴大戰果,俄軍開始了新的攻勢。這次進攻的重點方向轉向了紐約鎮以北,目標是南北兩翼同時夾擊,加快對紐約鎮以及阿爾喬莫沃之間烏軍殘余力量的包圍速度。 俄軍希望透過這次攻勢,徹底切斷烏軍在此地區的抵抗力量,為後續進攻奠定基礎。
面對俄軍的步步緊逼,烏軍也做出了積極的抵抗。然而,這場戰鬥的殘酷性,以及俄軍源源不斷的兵力投入,給烏軍造成了極大的挑戰。這場戰鬥也暴露出烏軍在裝備、後勤補給等方面的不足,進一步加劇了其作戰困境。
展望這場戰鬥的未來,可以預見,俄軍很有可能將戰鬥推進到巷戰階段。鑒於俄軍目前投入的兵力主要以二線部隊和前頓涅茨克人民軍的動員兵部隊為主,他們的作戰能力和戰鬥意誌與一線部隊相比存在一定差距,巷戰將不可避免地帶來更大的傷亡。盡管如此,俄軍仍舊憑借著龐大的兵力和火力優勢,堅定不移地推進進攻,不斷取得進展。
這場戰鬥,無疑將是漫長且殘酷的。雙方都付出了巨大的犧牲,戰場上屍橫遍野,硝煙彌漫。它也再次提醒我們,和平的可貴,以及沖突帶來的深重災難。這場基洛韋戰場的拉鋸戰,將繼續影響著整個頓巴斯地區的戰局,也關乎著俄烏沖突的未來走向。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