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9日,俄軍第68團的一名士兵,以其呼號「沃爾夫」之名,書寫了一段傳奇。他孤身犯險,連續向庫拉霍沃東南部的三處烏軍防空洞投擲了兩枚簡易爆炸裝置,精準打擊之下,烏軍的藏身之所化為烏有。
俄戰地記者利西岑的實地報道,進一步描繪了庫拉霍沃南部的戰場態勢。據他所述,烏克蘭王牌部隊第79空突獨立旅的殘軍已被徹底清除,而數百名來自其他國土防禦旅的烏軍士兵則身陷重圍,其中不乏選擇向俄軍投降以求生者。這一訊息,無疑為俄軍在庫拉霍沃方向的推進增添了濃重的一筆,也預示著烏軍在該區域的防線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
南北對峙,烏斯皮尼夫卡落入俄手
與此同時,烏克蘭官方信源DEEPSTATE釋出的南頓涅茨克方向態勢地圖,揭示了另一個關鍵戰場的現狀。烏斯皮尼夫卡,這一曾經由烏軍堅守的陣地,如今已完全落入俄軍的控制之中。地圖上的每一寸變化,都預示著烏軍在該區域的全面失守已只是時間問題。這一轉折,不僅標誌著俄軍在南頓涅茨克方向的深入,更為其後續行動提供了重要的戰略支撐。
然而,戰場的勝負從不是一蹴而就。當前的關鍵,在於北部的斯塔利·特爾尼一線能否向前推進,形成對庫拉霍沃-烏拉克利一線的戰術性夾擊。這一動作,對於俄軍而言,將是打破當前僵局、進一步壓縮烏軍活動空間的關鍵一步。然而,烏軍顯然不會輕易讓俄軍得逞,松奇夫卡一線的戰線因此顯得尤為重要。北部戰線的每一次推進,都可能對烏軍的防禦體系造成致命打擊,迫使其不得不收縮防線。
主力東移,舍甫琴科成新焦點
值得註意的是,盡管庫拉霍沃方向的戰鬥激烈異常,但俄軍的主力似乎已悄然轉移至舍甫琴科一線。在這裏,俄軍面臨著兩大任務:一是清理高梁地帶,消除潛在的威脅;二是拉平舍夫琴科以西與萊西夫卡的戰線,為後續的進攻行動奠定堅實基礎。這一戰略調整,不僅體現了俄軍對戰場形勢的深刻洞察,也揭示了其靈活多變的戰術風格。
庫拉霍沃的失守,對於烏軍而言無疑是一個沈重的打擊。然而,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也使得松奇夫卡以南的戰線陷入了僵持狀態。俄軍在此方向的推進受阻,為烏軍提供了一定的喘息之機。然而,這並不意味著烏軍可以高枕無憂。南頓涅茨克的戰鬥仍在進行中,尤其是蘇希亞利-澤萊尼夫卡一線,更是迫使烏軍在南頓涅茨克三角地帶收縮的關鍵性方向。
對於此事件,你有什麽想說的?歡迎大家點贊評論加關註。
註:文中插圖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