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6日,中國成都飛機工業公司(成飛)自主研發的六代機成功完成首飛在全球範圍內引發了航空專家的強烈震撼。甚至迫使美國在維基百科上連夜覆寫「六代機」詞條,試圖以此挽回顏面。
相對於美國人的反應,俄羅斯方面對中國六代機的反應,卻顯得更加荒誕,竟然有專家公然宣稱成飛六代機「不可能超音速」,也「不可能超機動」。
成飛六代機成功首飛後,美國竟將原本定義為隱身轟炸機的B-21,也納入了「六代機」的範疇。這一舉動不僅未能挽回美國的顏面,反而成為了專業領域的一大笑柄。要知道,美國此前曾自吹其六代機NGAD能達到「五倍音速」,而成飛六代機據猜測也是按照這個高超音速標準進行設計的。因此,美國的這一舉動無疑是在自我打臉。
與此同時,在俄羅斯方面,這一訊息卻引發了截然不同的反應。面對中國在六代機領域的領先地位,俄羅斯的一些專家選擇了否認和貶低。他們不僅否認成飛「銀杏」(非官方昵稱)是六代機,更有人宣稱這架飛機「一定是亞音速」,且無法進行超機動。這些言論的背後,透露出俄羅斯在航空領域的全面落後和自尊心受挫的現實。
俄羅斯媒體網站Svpressa刊登了軍事專家阿列克謝·米哈伊洛夫的文章【沒有尾巴的中國龍:「六代戰機」幌子下隱藏著什麽?】,聲稱成飛六代機「銀杏」的形狀類似於S-70「獵人」無人機,因此只可能是一架亞音速飛機。
他們進一步指出,這種形狀的「飛翼」最多只能將這架飛機加速到略高一馬赫,而且還只能是特定高度。此外,他們還聲稱成飛六代機無法進行特別復雜的特技飛行,即超機動,因為超機動必須具有全動尾翼,而這架飛機既沒有垂直尾翼也沒有水平尾翼。
更為離譜的是,這位俄羅斯專家甚至將成飛六代機采用三台發動機的原因歸咎於中國在生產飛機發動機方面的困難。他們聲稱,中國現有的戰機發動機仍然「非常原始」,微調可能會持續數年。因此,他們認為「沒有尾巴的中國龍」變成三引擎的最可能原因是中國在生產發動機方面存在不足。
然而,這些荒謬的言論並未能改變事實。成飛六代機的成功首飛已經充分展示了中國在航空領域的實力和創新能力。相比之下,俄羅斯在六代機競賽中的缺席以及部份專家的荒謬言論,無疑進一步凸顯了其在航空領域的落後地位。
值得一提的是,美國媒體雖然對中國六代機的試飛表示不服,但仍客觀闡述了這一基本事實。而俄羅斯媒體則普遍唱衰中國六代機,甚至比西方媒體更刻薄。這種反應不僅未能挽回俄羅斯航空工業的臉面,反而暴露了俄羅斯一些所謂專業人士的認知已經全面落後於時代。
回顧歷史,我們可以發現類似的荒誕現象並不罕見。兩千多年前,子貢曾與一名客人爭論一年有幾個季節,客人非說「三季」,兩人爭論很久後請教孔子。孔子初不答,察然後言:「三季也。」客人很高興地離開了。子貢非常不解,又問孔子,孔子卻回答「四季」。孔子解釋道,這名客人其實是一只螞蚱,生於春而亡於秋,何見冬也?
這一典故恰如其分地揭示了俄羅斯一些所謂專家的心態:他們受限於自身的認知水平糊經驗積累,無法理解和接受已經超越他們認知的事物。
筆者看來,俄羅斯一些所謂專家的荒謬言論和做法,其實也在提醒我們在面對新事物和新挑戰時,應保持謙遜和學習的態度,不斷提升自身的認知水平糊創新能力。(作者:陶慕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