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軍情

中國24架蘇35戰機的命運:能否返銷俄羅斯,或成為他國戰場利器?

2024-07-14軍情

然而要說俄羅斯賣給中國最先進的武器,那就要提到蘇-35戰鬥機了。作為曾經的「網紅武器」,蘇-35當年的名聲一點也不亞於F-22,一度也是中國軍迷夢寐以求的戰鬥機,然而當中國如願買到蘇-35之後,情況卻立即發生了變化。

中國曾是俄羅斯最重要的武器客戶,俄羅斯許多武器都是先出口到中國,然後才陸續出口到其他國家,比如蘇-27戰鬥機、蘇-30戰鬥機、S400防空系統。最近,美國【國家利益】網站發文表示,俄羅斯曾試圖向中國出售更多的蘇-35戰鬥機,但中國卻拒絕了。不是因為俄羅斯的誠意不足,中國引進蘇-35戰鬥機還獲得了3個好處,但是中國還是拒絕繼續進口蘇-35,這讓俄羅斯一度百思不得其解。

關於蘇-27的後繼機型研發,早在上世紀80年代,蘇聯就已經開始了。其中包括提高對地攻擊能力的蘇-27IB,後來發展為蘇-34戰鬥轟炸機;

以及用於艦載的蘇-27K,也就是現在的蘇-33;此外還有用於遠端防空巡邏的蘇-27PU,即蘇-30,後來在俄羅斯被進一步發展成為了多功能戰鬥機;另外,還有深度改進後的蘇-27M,也就是現在的蘇-35戰鬥機。這些後繼型號的研發,為蘇聯以及後來的俄羅斯提供了更加全面、更加卓越的航空力量,展現了其強勁實力和對技術的不斷進步。

飛機戰鬥最強的世界上,外界被一度,超機動所思匪種各出現上程航的蘇37的所謂了成變,發動機向量加了升級改進進行了還羅斯俄後來。相比之下,老式的蘇-27戰鬥機依舊受軍方寵愛,而所謂的蘇-37,只不過是一種概念驗證機,遠未考慮量產的可能性。俄羅斯的出口計劃也無法改變蘇-35的命運,盡管蘇-27和蘇-30銷路廣闊,老蘇-35卻是市場上的棄子,即便印度這樣的大客戶也對其不屑一顧。

造成這一局面的原因,在於當時俄羅斯的技術並未達到成熟階段。新型雷達和數碼化三維電傳飛控系統屢遇困難,使用成本高昂不說,蘇-35的三翼氣動外形雖然提升了機動性,卻同時增加了超音速飛行的阻力和機身負重,這對於一款以空戰為主的戰機而言顯然不是個聰明的選擇。

戰鬥轟炸機蘇-34與蘇-30部份飛機一樣,采用了三翼面氣動布局,這是因為它能更好地抵抗紊亂氣流,有助於飛機進行超低空飛行。而蘇-33采用三翼面氣動外形,則是為了增強飛機在低速狀態下的控制能力,尤其是在著艦時。

俄羅斯在放棄了蘇-35後,開始研發了蘇-35BM戰鬥機,並且中國購買的蘇-35以及目前的所謂蘇-35,其實都是蘇-35BM戰鬥機。而蘇聯版的蘇-35戰鬥機現在已經絕跡了,估計只有在飛機墳場才能找到了。

2008年,蘇-35BM的原型機首次飛行,2011年開始向俄羅斯軍隊交付。從氣動外形上來看,蘇-35做出了大膽的改變,放棄了華而不實的三翼面氣動外形,改為了蘇-27那樣的常規氣動外形,只是在一些細節上做出了調整,比如取消了背部減速板和空速管、垂直尾翼的氣動舵面加大。

雷達,發動機看起來都非常牛逼,還有那超遠端導彈,簡直厲害得不行。當年,中國的戰鬥機技術還停留在脈沖都卜勒雷達、射程只有100千米的導彈上,和蘇-35相比簡直不要太弱雞。

中國發展的太快了,或者說蘇-35來得太晚了。解放軍為何只買了24架蘇-35,讓俄羅斯百思不得其解,中國軍迷對進口蘇-35充滿了質疑聲音,然而首批蘇-35戰鬥機開始交付中國空軍,此事卻令人感到意外。

2016年,中國與俄羅斯簽訂了采購訂單,正式確定從俄羅斯那裏進口蘇-35戰鬥機與S400防空系統,西方媒體就報道稱這一訊息。在21世紀的第一個十年,中國空軍面臨著巨大的挑戰,無論是日韓的F-15戰鬥機還是印度的蘇-30MKI戰鬥機,都讓中國的殲-11A戰鬥機處於相當尷尬的處境。

而在這個時候,蘇-35的出現對於中國空軍來說無疑是雪中送炭。可以說,蘇-35的加入讓中國空軍的實力得到了極大的提升,尤其是在應對鄰國以及寶島的F-16戰鬥機時更是遊刃有余。有了蘇-35的支持,中國開始逐步研發新一代的戰鬥機,空中壓力也得到了有效的緩解。

當年中國空軍對蘇-35采購的心情,就像是年輕時追求隔壁村花的時候,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的眼光變得更高了。當2016年首批蘇-35戰鬥機交付到中國空軍手中時,殲-16也開始交付,2017年殲-20正式服役,2018年殲-10C也正式服役,這讓蘇-35的地位顯得異常尷尬。

當時中國只采購了24架蘇-35戰鬥機,沒有像當年采購蘇-27和蘇-30那樣顯得豪氣萬丈。雖然蘇-35已經是俄羅斯最先進的戰鬥機之一,但對於中國來說顯得有些不夠看。即使是蘇-57也會遭到中國軍迷的質疑,更何況是蘇-35呢?

畢竟中國空軍已經有了更漂亮的「女友」,看待蘇-35已經沒有當初那般激動人心了。中國采購蘇-35戰鬥機和S400防空系統,給中國帶來了3個好處,這一事實已經被美國媒體認可。這鞏固了與俄羅斯的關系。在2014年的克里米亞危機後,俄羅斯受到了西方國家的制裁。透過采購俄羅斯的武器,中國緩解了俄羅斯的經濟壓力。

第二個好處是中國可以直觀了解到國外戰鬥機的發展速度。在采購蘇-35之前,中國最後一次購買外國戰鬥機要追溯到21世紀初期,那時候中國采購了俄羅斯生產的蘇-30戰鬥機。因此,透過進口蘇-35戰鬥機,中國的科研人員的自信心得到了顯著增強。

此前他們想要了解蘇-35戰鬥機,原本是抱著學習的心態,但在深入了解之後,他們驚喜地發現,中國已經處於領跑的地位。而當蘇-35還在使用無源相控陣雷達的時候,中國的有源相控陣雷達已經普及了,中國在其他電子器材上也是全面領先俄羅斯。至於當時的歐洲戰鬥機,跟蘇-35其實也差不多。此時,歐洲依然有許多陣法、台風和鷹獅戰鬥機還在使用老式的脈沖都卜勒雷達。

三個好處中的第三個好處是,透過采購進口的蘇-35和S400防空系統,中國可以更好地了解俄羅斯的戰術。中國可以透過模仿或改進俄羅斯的戰術,從而成長為又一個全球軍事強國。蘇-35和S400防空系統采用了進口技術,中國在這些方面的發展也取得了重要的進展。然而即便蘇-35為中國帶來了這些好處,中國都沒有繼續追加采購蘇-35,哪怕俄羅斯後來主動向中國推銷蘇-35,甚至願意提供更大振幅的技術轉讓,但是依然遭到了中國的拒絕。

中國接觸到了三維向量推力技術,當時只有俄羅斯在戰鬥機上將這種技術實用化,就連美國的F-22戰鬥機使用的都只是二維向量推力技術,發動機尾噴管只能上下20度轉動。因為對於中國來說,蘇-35身上已經沒有什麽能夠吸引到中國的技術了,殲-10C、殲-16和殲-20都開始大批次生產,根本沒有蘇-35的容身之所,哪怕俄羅斯願意向中國出口蘇-57,中國也大概率不會掏錢。

在現今,蘇-35的最大價值並不是其在解放軍內部的演習中,可以欺負欺負殲-11A,而是在執行遠端巡邏警戒任務並為轟炸機護航時,蘇-35表現出色。在經常需要與外機近距離模擬纏鬥的環境下,蘇-35憑借著出色的滯空時間和強大的機動能力,在不擔心電磁訊號特征泄露的情況下,表現得非常出色。

俄羅斯已然改變了過去的「愛買不買、漫天要價」的態度,變得更加「主動推銷、提供技術轉讓」。這種變化就像現在的國內汽車市場一樣,過去合資車擁有定價權,國內消費者想要購買甚至還要加價才能擁有車輛。但是,隨著國產汽車技術的不斷進步和價格的越來越便宜,過去需要花費13萬或者14萬才能擁有的合資汽車,現在的價格都降低到10萬以下了。

想象一下,如果時光倒流十年,俄羅斯的蘇-35戰鬥機早早問世,那會是怎樣一番景象?或許,那時中國將會接納這一戰機,數目多達100架,俄羅斯的武器出口市場將被大幅拓展。現實卻在顛覆我們的預期。如今,中國僅僅采購了24架蘇-35,這已經被視為對俄羅斯的極大寬容了。

現在,俄羅斯也許要對自己的運氣表示感激。中國的戰略並未涵蓋對外銷售殲-16、殲-20這樣的頂尖戰機。實際上,中國的這些重型戰鬥機不僅在技術上遙遙領先,而且其定價策略極具市場競爭力。如果中國決定將這些先進戰機投入國際市場,俄羅斯的蘇-35和蘇-57戰鬥機的前景將變得更加黯淡。

尤其是在中國第六代戰鬥機的訊息逐漸浮出水面之際,俄羅斯卻仍在為量產蘇-57而煎熬。隨著時間的推移,未來或許將見證一個新的局面——俄羅斯可能不得不從中國手中采購戰鬥機,以保持其在國際軍售市場中的地位。

展望未來,戰鬥機市場的格局將會發生怎樣的變化?這是俄羅斯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