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曉瑜
激動人心的訊息來了,全球第一款裝備彈射器的「076」兩棲攻擊艦即將下水。
為什麽「076」的關註度這麽高?很多人都沒找到原因,實際上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不管是美國、英國還是法國的兩棲攻擊艦都有一個問題: 它們都沒有改變登陸作戰的模式,直到「鷂」式和F-35B的出現才有所改變,但是這些垂直起降戰機也有很大的弊端。
![](https://img.jasve.com/2024-12/e7101d2ed74aacd2bc4029acaa0ba1de.webp)
而「076」則是自己走出了一條新路,把彈射器下放到兩棲攻擊艦,不僅說明咱們可能不會發展垂直起降戰機,更關鍵的是很有可能再次改變登陸作戰。
第一個問題、「076」是不是真的有這麽強?
說句實話,相比較噸位動輒8萬噸、10萬的大型航母來說,兩棲攻擊艦頂多就只有5萬噸左右,你讓它帶著戰機爭奪制空權制海權,這個想法本身就很蠢。
在我看來,「076」確實很強,但是它並不是縮小版的「福建」艦。
如果把兩棲攻擊艦作為小航母使用,就會遇到一個難點: 出動率遠低於正經航母,甚至兩艘兩棲攻擊艦的戰力都比不上一艘正經航母。美軍自己也放棄了,「美國」級兩棲攻擊艦的後三艘又恢復了塢艙,等於又回到了傳統登陸作戰模式上。
![](https://img.jasve.com/2024-12/9c9dbf37624822228fa2b9a61098d4ad.webp)
而前面幾艘為了增加航母設施和燃油容積,直接取消了塢艙,就是為了當作小航母使用,但事實證明,這個做法是錯的。
雖然「076」裝備了彈射器, 理論上不僅能彈射「殲-35」,還能彈射「殲-15」和「空警-600」,但是我依然覺得最適合「076」的角色還是「無人機航母」。
註意啊,我專門加了引號,也就是說在登陸作戰中,大部份時間都是只搭載「攻擊-11」、「彩虹-7」等無人機,策應其他水面艦艇和登陸部隊。
![](https://img.jasve.com/2024-12/851e24ce5b4cf6673e19ed08610f0ca6.webp)
原因很簡單,咱們的反介入/區域拒止能力已經形成,岸基有各種彈道導彈,水面艦艇也有「鷹擊-18」、「鷹擊-21」等, 尤其是「鷹擊-21」可謂是全球海軍的夢,射程超1000公裏,這個射程甚至超過了美軍航母編隊的打擊範圍。
然而,射程越遠就越容易遇到探測問題,而搭載了各類別無人機的「076」就是完成這個任務的理想平台。
而且退一步來講,只要無人機效能夠強,那就也能完成類似F-35B的任務,比如策應登陸部隊,打擊敵島嶼的灘頭陣地,甚至還能執行低烈度的空戰任務。
這很明顯,「076」的出現就標誌中美的兩棲攻擊艦走了不同的路,所以它確實很強。
![](https://img.jasve.com/2024-12/741be42c0cc0376da0e000d47e627f89.webp)
第二個問題、未來「076」是不是只能伴隨航母行動?
其實這個問題並不難回答,我只需要反問一個問題:「076」伴隨航母的作用是什麽?是打擊地方航母編隊,還是彌補咱們航母編隊的短板?
仔細想想,好像「076」的作用並不是這些,那答案就清楚了。
註意看,咱們的海軍裝備已經成熟了,「055」大驅、「052D」、「054A」、「901/903A」綜合補給艦等等,總數接近百艘。
因為是登陸作戰,所以「076」前往遠洋的可能性不大,那麽安全性本身就很高, 所有大概率就是有幾艘護衛艦伴隨,比如054A甚至是056A,當然了,056A的可能性低一些。
![](https://img.jasve.com/2024-12/9c369f85332d95d90fa0602a9e44abba.webp)
其實很多人很少談到兩棲攻擊艦的一個不足。
大部份兩棲攻擊艦的航速都很慢,「美國」級只有22節, 而高航速又是航母提高安全的重要手段,這點也間接決定「076」不會跟著航母。
其次,既然是在近海行動,用驅逐艦護航也有點「大材小用」,畢竟「052D」和「055」的作用就是遠洋拼刺刀。
最後再提一點,網上一直有人強調「076彈射器長度達130米,比福建艦還長」,於是他們得出了一個結論:「076」的主力戰機就是「殲-35」和「殲-15」。我覺得這個說法代議,因為除了上述原因之外,其實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兩棲攻擊艦天真的短肥艦型就導致阻力大,所以航速才慢,那麽主機功率可能也不會太大。
這樣會不會影響彈射功率呢?
對此,你怎麽看呢?
歡迎友善討論、點贊、討論、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