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軍情

拒絕投降格殺勿論,3000名俄軍攻占紅戈羅夫卡,部隊傷亡猛增400%

2024-07-23軍情

在俄軍完全控制了普羅赫雷斯之後,俄烏雙方的遠接觸線距離烏軍後勤大本營紅軍城的東大門季米特洛夫尚有16公裏,而距離紅軍城大約23公裏。實際上,俄軍已經抵達了紅軍城外圍的第一道環形防線。

(烏軍炮兵)

與此同時,在紅軍城東南方39公裏的克拉斯諾戈羅夫卡市區(也稱為紅戈羅夫卡),3000名俄軍不僅輕松控制了加加林大街和薩多瓦大街上的烏軍陣地,還從三個方向對烏克蘭守軍發起了猛烈的圍攻。最終,駐守紅戈羅夫卡的烏軍第59機步旅被迫撤離舍甫琴科中心公園,完全結束了主城區。至此,俄軍已經完全占領了紅戈羅夫卡的主城區,並開啟了通往紅軍城南側腹地的大門。

(俄軍威脅紅軍城防區)

鑒於紅軍城在頓涅茨克地區烏軍防區中的關鍵支撐作用,烏克蘭軍隊自2022年下半年起,以紅軍城為核心,建立了三道環形防線。第一道防線位於熱蘭涅(又稱熱蘭諾耶,жела́нне)以西的索羅納河和沃夫恰河河谷(即沃爾奇亞河右岸地區)。第二道防線則設定在格羅季夫卡(Гродівка)南北兩側的卡津尼托列齊河和茹拉夫卡河河谷區域。第三道防線則位於紅軍城附近的城郊防禦陣地。

俄軍搶占普羅赫雷斯的意圖非常明確,因為這個定居點位於通往紅軍城的鐵路線附近。為了確保部隊的進攻行動能夠順利進行,俄軍必須一路向西打通鐵路線,並為後勤保障提前做好準備。

(俄軍在紅戈羅夫卡取得巨大進展)

與此同時,俄軍在普羅赫雷斯之後的動態同樣備受關註。在突破第一道防線後,俄羅斯軍隊有兩個主要選擇:一是向西北方向的沃茲德維任卡發動進攻,進而控制T-0504公路的十字路口;二是切斷紅軍城向「北頓三鎮」(斯拉夫揚斯克、頓河君士坦丁洛夫卡和克拉馬托爾斯克)以及恰索夫亞爾的主要供應線,從而阻斷其後勤補給和彈藥裝備的「生命線」。

也可以選擇繼續向正西方向全力推進,爭取在年底前半包圍紅軍城。這將有助於吸引烏軍將其他戰線上的機動防禦部隊集中至該方向,從而有效牽制烏軍兵力,並迫使烏軍將更多資源投入到防禦線中。總體來看,俄軍在攻克了新舍利夫卡-佩爾沙(俄方稱之為第一新塞洛夫卡)、沃爾切、洛祖瓦茨克等沿河城鎮後,啟動新一輪進攻行動的趨勢已變得非常明顯。然而,烏軍在第一道防線後並未配置大面積的防禦要塞群和工事群,只要俄軍願意,他們可以隨時隨地向西突破。

(俄軍坦克)

需要特別關註的是,從普羅赫雷斯向西,烏克蘭軍隊可用作防禦據點的定居點和城鎮逐漸減少,而且這些據點均處於河谷或平原地帶,地理上失去了組織大規模防守所需的基本地形要素。當前,俄羅斯軍隊攻占的區域恰好位於沃夫恰河方向以東的高地,他們向西發起進攻的方式實際上是從高地向下「俯沖攻擊」,在地形上稍具優勢。

此外,由於烏克蘭軍隊從未認真考慮阿瓦迪夫卡防線被俄軍突破後的防守作戰,因此,在今年3月俄軍徹底占領阿瓦迪夫卡後,烏克蘭軍隊除了在別爾迪奇村進行過一次反擊外,在最近四個月的戰鬥中幾乎一路撤退。沿途的奧切列季涅、新巴哈穆托夫卡和索基爾等高地要塞,很快就被俄軍迅猛的攻勢突破,烏克蘭軍隊的抵抗逐漸減弱,隨著部隊的消耗,抵抗意誌也變得越來越低迷。

(烏軍士兵)

自今年4月下旬以來,烏克蘭軍隊多次發生營級規模的「抗命不從」事件,基層士兵不願「當炮灰」白白送命的態度已十分明確。

然而,在俄羅斯軍隊不斷向紅軍城發起進攻的過程中,部隊也遭受了巨大的損失。根據俄羅斯反對派媒體Mediazona於7月19日釋出的最新預測,截至7月中旬,俄軍及其他軍事力量的陣亡人數已達12.1萬人。其中,僅在最近兩周內,俄軍陣亡人數就超過了1500人,單周陣亡人數相比年初激增了400%。

當前,俄羅斯軍隊每天在哈爾科夫北部、盧甘斯克和哈爾科夫東部、頓涅茨克以及扎波羅熱等方向發起進攻行動。這種大規模的主動進攻導致了俄軍大量傷亡。根據普京總統今年6月透露的數碼,俄軍目前每月的人員損失在1萬至1.5萬人之間。

與此同時,烏克蘭軍隊在撤離主城區後,特意在城內布設了大量隱蔽地雷和小型雷區,旨在透過迫使俄軍清理這些雷區,增加俄軍在城市中排除障礙的工作負擔,從而拖延時間。同時,這一策略也為烏克蘭軍隊後撤建立防線爭取了更多時間。此期間,俄羅斯軍隊的傷亡人數也迅速上升。

大量的人員傷亡以及烏軍FPV無人機頻繁擊殺受傷的俄軍士兵,徹底激怒了俄軍基層官兵,導致俄軍的報復心理迅速上升。在城區攻防戰中,雙方經常出現拒絕對方人員投降的情形,一旦遇到抵抗,立即采取格殺勿論的措施。

例如,近期在紅 戈羅 夫卡市區進行的攻防戰中,曾因殺害俄軍戰俘而聲名狼藉的第59機械化步兵旅,在撤離主城區的戰鬥中遭遇了俄軍的猛烈攻擊。俄軍滲透小組甚至要求對那些沒有佩戴俄方標識帶的人員一律處決,以防止事態進一步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