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的車輪駛入上世紀 90 年代,蘇聯解體這一重大歷史事件,如巨石投入平靜湖面,在全球軍事格局中激起千層浪 。
蘇聯解體後留下的龐大軍事遺產,吸引了眾多國家的目光,其中就包括極具戰略價值的圖 - 160 轟炸機 。
彼時的中國,正積極尋求提升空軍戰略打擊能力的途徑,對圖 - 160 給予了高度關註 。
圖 - 160 作為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戰略轟炸機之一,其航程遠、載彈量大、突防能力強等優勢,若能為中國所用,必將極大推動中國空軍戰略力量的發展,使中國在國際軍事舞台上擁有更強的話語權 。
然而,令人遺憾的是,中國最終未能成功購入圖 - 160 轟炸機 。
這一結果背後,是復雜交織的國際政治博弈,美國與俄羅斯在其中扮演了關鍵角色 。
美國在蘇聯解體後,憑借其強大的軍事與經濟實力,妄圖維持全球霸權地位,對可能威脅其地位的任何力量都保持高度警惕 。
對於烏克蘭繼承的蘇聯轟炸機,美國采取了強硬的幹預措施
。
一方面,揮舞著經濟援助的 「胡蘿蔔」,向烏克蘭承諾提供大量資金,試圖誘使烏克蘭按照其意願行事;另一方面,憑借其在國際政治舞台上的主導地位,對烏克蘭施加巨大外交壓力,這根 「大棒」 高懸,迫使烏克蘭不得不考慮其訴求 。
美國堅決要求烏克蘭銷毀所有蘇聯遺留的轟炸機,其目的在於防止這些先進武器流入其他國家,尤其是那些可能對其全球戰略布局構成挑戰的國家 。
在這種強力幹預下,烏克蘭的圖
- 160 轟炸機命運岌岌可危
。
俄羅斯作為蘇聯的主要繼承國,在圖 - 160 轟炸機的歸屬問題上,有著自己的考量 。
盡管俄羅斯自身經濟在蘇聯解體後面臨重重困境,財政緊張,但出於對本國戰略空軍力量建設的迫切需求,仍然決定購買烏克蘭的部份轟炸機 。
同時,俄羅斯對中國購買圖 - 160 持反對態度 。
從地緣政治角度來看,中俄作為陸地接壤的兩個大國,盡管當時兩國關系友好,但歷史上曾有過一段緊張時期,這使得俄羅斯在面對中國獲取先進軍事裝備時,始終保持著謹慎與警惕
。
俄羅斯擔心,一旦中國擁有圖 - 160,將在軍事戰略層面改變地區力量平衡,對自身安全環境產生潛在影響 。
在美俄的雙重影響下,烏克蘭最終做出決定,將 8 架圖 - 160 轟炸機、3 架圖 - 95 轟炸機以及 575 枚 KH-55 空射巡航導彈出售給俄羅斯,以抵消所欠俄羅斯的天然氣債務 。
而剩余的圖 - 160,部份被拆解成廢鐵,僅有一架被拆除武器系統後送進博物館,成為那段歷史的無聲見證 。
從烏克蘭的立場出發,其內心深處十分希望將圖
- 160 賣給中國
。
烏克蘭在與俄羅斯的交易中,轟炸機是以抵消債務的形式進行轉讓,價格相對較低 。
而中國作為經濟快速發展的大國,在軍事裝備采購方面向來秉持公平合理的原則,且有足夠的經濟實力為優質裝備支付相應對價 。
烏克蘭深知,與中國交易不僅能獲得更為可觀的經濟回報,還能借此拓展與中國在其他領域的合作機會,促進本國經濟發展 。
美國堅決反對中國獲得圖
- 160 轟炸機,除了維護全球霸權這一核心目標外,還有著對中國崛起的戰略擔憂
。
隨著中國經濟騰飛和綜合國力的穩步提升,美國逐漸將中國視為其在全球戰略布局中的主要競爭對手 。
美國清楚,圖 - 160 一旦進入中國空軍序列,將大幅增強中國的遠端戰略打擊能力 。
其作戰半徑足以覆蓋美國在西太平洋的重要軍事據點關島,對美國在該地區的軍事存在構成直接威脅 。
此外,中國擁有圖 - 160 後,將對美國苦心經營的 「第一島鏈」 形成強大威懾,打破美國在亞太地區精心構建的軍事戰略平衡,這是美國絕不願看到的局面 。
俄羅斯對中國購買圖
- 160 持反對態度,地緣政治因素之外,還涉及到對自身軍事優勢的維護
。
俄羅斯一直將戰略空軍視為國家安全的重要保障,圖 - 160 作為俄羅斯戰略空軍的核心裝備,對其全球戰略地位的維護至關重要 。
俄羅斯擔憂,若中國擁有圖 - 160,將加速中國空軍戰略力量的發展,縮小與俄羅斯在軍事技術和戰略威懾方面的差距,進而削弱俄羅斯在地區和國際事務中的影響力 。
回溯到上世紀
90 年代,中國航空工業正處於蹣跚起步階段,在大型飛機制造領域面臨著諸多技術瓶頸
。
大型運輸機的研制尚舉步維艱,更不用說具備遠端戰略打擊能力的重型轟炸機 。
在這種背景下,圖 - 160 轟炸機的先進技術和強大效能,對中國航空工業的發展具有極大吸重力 。
若能成功引進並實作國產化,將如同為中國航空工業註入一劑 「強心針」,極大推動中國航空技術水平的提升,縮短與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 。
時過境遷,經過幾十年的不懈奮鬥與技術積累,中國航空工業實作了跨越式發展
。
如今,中國不僅成功攻克大型運輸機制造難題,擁有了自主研制的 200 噸級運輸機,在轟炸機領域更是取得重大突破 。
備受矚目的 200 噸級新型戰略轟炸機轟 - 20 正在緊鑼密鼓地研制中 。
2024 年 3 月,中國空軍副司令的公開表態,讓人們對轟 - 20 的問世充滿期待,這意味著轟 - 20 的研發已進入最後沖刺階段,距離正式服役指日可待 。
與圖
- 160 相比,轟 - 20 融入了更多先進的設計理念與技術
。
圖 - 160 誕生於特定的歷史時期,其 「高空高速」 的設計思路在現代戰爭環境下,逐漸暴露出諸多局限性 。
現代戰爭強調隱身突防、資訊化作戰和多工能力的有機融合 。
轟 - 20 在設計過程中充分考慮這些因素,采用先進的隱身技術,大幅降低被敵方雷達探測到的概率;配備先進的航電系統,實作高效的資訊處理與作戰指揮;搭載多種先進武器裝備,具備強大的精確打擊能力 。
因此,隨著轟
- 20 的即將問世,曾經令中國魂牽夢縈的圖 - 160,對中國的吸重力已大不如前
。
回顧中國與圖
- 160 的這段歷程,雖充滿遺憾,但正是這些挫折與挑戰,激勵著中國科研人員砥礪前行,在航空工業領域實作了從追趕到超越的偉大飛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