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軍事技術愛好者中,流傳著這樣一句打油詩:「以前航母盼成狗,如今滑躍還嫌醜。上了電磁彈射器,又嫌不是核動力。」這句話反映了中國軍迷對航母技術進步的高度關註以及對核動力航母的強烈向往。
![](https://img.jasve.com/2024-7/477541a58c4848a01f71baa968dbced9.webp)
(圖解:福建艦正在海試,已安裝電磁彈射器)
這種心態在軍迷之間很常見。從遼寧艦到山東艦,再到福建艦,每一代航母都在技術上取得了顯著進步。
特別是福建艦,它在繼承遼寧艦和山東艦的基礎上,做了大振幅改進,比如將滑躍甲板改為了直通式,並安裝了電磁彈射器,還搭載了新型艦載機殲-35。
目前,福建艦的第二次海試已經完成,結合中國海軍一位上將的言論,我們可以預見,第四艘、第五艘航母的建造已指日可待。
這位上將曾明確表示,在建造航母方面,中國沒有遇到不可克服的技術難題。他暗示,關於第四艘航母是否會采用核動力的問題,答案很快就會揭曉。
他還強調,中國發展航母的目的不是為了與其他國家競爭,而是為了維護國家的主權和領土完整。
各界媒體和分析人士對此進行了廣泛的解讀,他們試圖找出更多細節。但核心資訊很明確:中國即將開工建造第四艘航母,並且在技術上並無障礙。從這些資訊出發,我們可以深入探討中國航母的未來方向。
![](https://img.jasve.com/2024-7/22471ebe449c20cf91b9b8d2c4ecc73e.webp)
(圖解:核動力航母的主要優勢在於其強大的續航力和戰場持久戰能力)
盡管核動力航母因其優越的續航能力和戰鬥力被許多軍迷視為最終夢想,但中國的下一艘航母很可能仍舊采用常規動力。
為何會有這樣的預測?
有觀點指出,昂貴的建造成本是發展核動力航母的一大障礙,但對於中國來說,這並不是放棄核動力航母的根本原因,而是出於對美國在核動力航母方面的經驗教訓的考慮,這為我們提供了寶貴的參考。
核動力航母帶來的強大續航力和戰鬥能力,為美國海軍提供了全球範圍內的快速反應和強大威懾能力。這對於維持美國的全球領導地位極為關鍵,尤其是在全球迅速部署軍事力量的關鍵時刻。
然而,這樣的能力並非沒有代價。
例如,「約翰·C·斯坦尼斯」號和「華盛頓」號航母都經歷了中期大修期間的工期延誤,尤其是後者,延期長達19個月。
![](https://img.jasve.com/2024-7/86ba7539a4a2522dc12cbaa0ae1ec56e.webp)
(圖解:美國造船廠的航母維護工期不斷延長)
更糟的是,工期的延長意味著其他航母只能排隊等待維護,造成了艦隊的部署延誤。
因此,雖然延長航母的部署周期是一個臨時解決方案,但它也增加了船員的身心壓力,甚至可能導致更多的健康和心理問題。
同時,美國新一代「福特」級航母的建造也非常緩慢,福特號首艦因多次故障甚至不得不從二號艦堅尼地號上拆除零件以維持運作。
顯然,美國造船業面臨巨大的挑戰,包括熟練工人的短缺和供應鏈問題。
相較之下,中國海軍在發展航母的過程中,顯然需要采取更為謹慎的策略,確保常規動力航母能夠滿足需要,避免在未來核動力航母維修期間出現航母的空窗期。
總的來說,美國航母的發展路徑引起了全球關於航母從常規動力向核動力轉變的廣泛思考,以及如何平衡這兩種動力系統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