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軍情

下台在即,拜登要幹件大事?第3國正式上場 解放軍不得不做好準備

2024-10-18軍情

據觀察者網報道,近日,南韓總統時隔13年存取菲律賓,兩國首次提出自1949年建交以來的關系新定位,將雙邊關系提升至「戰略夥伴關系」。韓菲在會後發表的聯合聲明中提及南海問題。近日,港媒【南華早報】援引觀察人士和學者專家的觀點指出,盡管這份聯合聲明的文本內容並未直接提及中國,但此舉確實意在挑戰中國的南海主張。有學者警告稱,對於菲律賓拉攏南韓操弄南海議題,中方可能會做出某種「混合戰術」予以反擊。

尹錫悅表示,南韓將協助菲律賓推進軍隊現代化,並承諾派遣南韓軍隊參與菲律賓的軍事演習,而這無疑給予了菲律賓在地區事務中更多的底氣。除了軍事合作,兩國領導人還就核能合作達成了初步協定,尹錫悅提出,南韓願意與菲律賓在核電領域展開合作,雙方簽署了一份協定,將重新考慮啟動巴丹核電廠專案,這一舉措不僅有助於緩解菲律賓的能源壓力,也為南韓核電技術的輸出開辟了新的市場。

在談到半島局勢時,面對馬科斯毫不猶豫地支持,尹錫悅雖然嚴詞譴責北韓發展核島專案,但只是譴責了「朝俄非法軍事合作」,也並沒有提及中國涉及其中,明顯是想要避開中國的話題。至於南韓為菲律賓提供的支持,尹錫悅的很多承諾,也顯得有些虛浮。例如雙方簽署了「關於重新開機核電廠專案可行性調查的諒解備忘錄」,從名字上也可以看出,南韓對於這個專案還僅僅停留在初期的調查階段,是否接手還是個未知數。而這個專案早在1986年就被叫停。

在南韓的大棋盤上,菲律賓不僅是一個小棋子,更是至關重要的一環,這個小國正處在南海、台海與菲律賓海的交界,是美國加強影響力的「橋頭堡」,現如今,菲律賓的自主空間雖在逐步縮小,但其在地區安全框架中的重要性卻不可小覷,第一個釘選目標的常常就是南海,隨之而來的,卻是美國與其盟友帶來的連鎖反應,而南韓在這個背景下,自然想要踩上一腳,理論上,南韓若希望在國際事務中發聲,就必須以強硬的姿態尋求更多的發言權。

有一點是毋庸置疑,那就是亞太地區和平穩定,正面臨著前所未有挑戰,南韓與菲律賓關系升溫,無疑給地區局勢增添一絲不確定性我們不難發現,亞太地區一直是世界格局焦點所,從二戰後冷戰對峙,到如今多極化趨勢,亞太地區始終是各大國角力舞台隨著地區經濟快速發展,亞太地區地緣政治格局也悄然發生變化,一些域外國家,試圖插手地區事務,挑動地區矛盾,以維護自身利益。

美國一直想在南海問題上對中國施加壓力,而南韓顯然成了它的「馬前卒」,透過讓南韓表態,美國的確可以在某種程度上增強其在南海的力量,但這樣一來南韓豈不是成了美國的「替罪羊」?再往深了說,南韓在南海的嘗試其實是受到美國的引導,美國一直希望拉攏一些盟友來共同對抗中國,而南韓就成了一個「理想的候選者」,尹錫悅沈迷於實作「全球樞紐國家」的夢想,或許並沒有意識到自己已經成了大國博弈中的一顆棋子。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在老撾首都萬象參加東盟峰會相關會議時,再度就南海問題向中國發難,他聲稱,美國「關切」中國在南海的所謂「擴張主義」,並承諾維護該水域的所謂「航行自由」。綜合半島電視台等媒體報道,這位美國最高外交官員在當天的會議上,竟「譴責」起中國在南海這條重要的海上貿易路線上做出「越來越危險和非法的行動」,宣稱中國的行為「傷害了地區人民,損害了來自東盟國家的船只(利益),違背了和平解決爭端的承諾」,並誓言美國將支持「印太地區」的所謂「航行自由」以及「飛行自由」。

事實上,布林肯現在最應該「關切」的是加沙和黎巴嫩人民受到的傷害,同樣,他更應該承諾的是阻止以色列繼續在地區人民帶來的傷害,而不是在南海這片和平的海域制造爭端,挑起沖突。顯然,布林肯是看到馬科斯在峰會上「失勢」,只能親自上陣對中國進行抹黑。只不過,美國在中東和南海等熱點地區的所作所為,早已經不值得地區國家信任了。

在峰會上,也許是布林肯來了,馬科斯態度非常強硬,在談到中國和東盟經貿合作時,馬科斯惡人先告狀,汙蔑中國在南海的行動是對菲律賓的「騷擾與恐嚇」,並叫囂,在當下南海局勢緊張情況下,東盟國家和中國不能裝作經濟能還合作順利。顯然,馬科斯這是在故意挑撥中國和東盟國家關系,東盟和中國過去多年互為最大貿易夥伴,美國非常嫉恨,一心想要攪亂東盟局勢,糾集東盟國家在南海對抗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