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軍情

抗戰時日軍17個甲等師團戰力排名:近衛師團墊底,大阪師團算二流

2024-12-17軍情

抗戰時期,在入侵關內的日軍上百個師團中,要說戰鬥力組成最強的師團,莫過於在戰爭前就已經編組完成的17個常設師團,因為師團裝備最好,兵員素質較高,因此這種類別的師團也被日軍稱之為—— 甲等師團。

這17個甲等師團分別是近衛師團,第1-12,14、16、19和20師團。

那麽,很多人會問這17個甲等師團戰鬥力如何呢?他們在內部的戰鬥力可以分為幾等呢

本期,就和雨田君一起來探究一下日軍17個甲等師團戰鬥力排名,以下排名純屬作者個人見解歡迎留言討論……

第三流師團:一共5個師團

這些師團分別為:近衛師團、第1、16、19和20師團。

日軍在成立近衛師團的時候一直將其當成禦林軍的性質來進行培養,沒有固定的師管區,因此兵源也是從全國各地募兵。

但因為在日軍侵略作戰中,一直有十幾個兄弟師團輪流替他們沖鋒陷陣,導致近衛師團久疏戰陣,久而久之也成為了「花瓶架子」。在關內戰場的作戰中,曾隸屬於安藤利吉的華南方面軍,在和國軍的桂南會戰中表現很一般,風頭不如第5師團和18師團,哪怕後來加入戰場的寶島旅團戰鬥力都比他強。

和近衛師團一樣,東京第1師團最早也是從東京府募兵,但東京經營風氣盛行,很多東京人都是淺草出身,比如1938年以東京人組成的101師團,在武漢會戰中表現拙劣,軍紀渙散(這裏指的是不聽指揮),以至於當時擔任11軍司令官、一直以縱容部下而聞名的岡村老賊都忍不住大罵他們。

而日軍大本營也知道東京兵員太差,因此到了最後也直接從靠近東京的長野、甲府等地募兵,在侵華作戰中第1師團入關次數不太多,更多是在關外作戰,另外發動二二六事變的招核男兒就是出自該師團。

第16師團,也叫京都師團, 是日軍裏面戰鬥力一般,卻非常惡貫滿盈的部隊,該師團是南京慘案的主力部隊,有一半的慘案都是他們幹的。雖然壞事沒少幹,但戰鬥力在日軍甲等師團裏面卻是屬於吊車尾的存在,在關內戰場並沒有很顯著的戰績,相反在南京外圍和富金山等地對上國軍還處於劣勢,哪怕到了太平洋戰場,該師團在菲律賓攻略中還是,因為打仗呆板還被大本營批評了,不過打仗不行,虐俘虜卻又一手,當年的巴丹死亡行軍就是他們押送的……

第19和20師團,也叫半島師團。 這兩個師團長期都是隸屬於半島總督府,負責半島的治安以及作為在東北的關東軍預備隊,兵源主要也是以關東,特別是甲府地區為主,作戰上並沒有很優秀的戰績,在抗戰中期曾參加入關作戰,隸屬於華北日軍參加對我八路軍的清剿。在二戰爆發之後,這兩個師團在後期也加入太平洋戰場,基本上也是白給,在費率並被美軍消滅。

第二流師團:一共6個師團

這6個師團分別是:第3、4、8、10、11、14師團

第3師團,也叫名古屋師團, 是最初明治維新之後的六大鎮台之一,第3師團兵源多是來自日本中部地區,這裏除了三河武士之外民風相對一般,因此在日軍的部隊裏面算是中等的存在,不過該師團一直以來都是日軍對外幹預戰爭的急先鋒,甲午和日俄戰爭都是急先鋒,到了抗戰關內戰場淞滬會戰第一槍也是他們最先參與的,是日軍在抗戰期間唯一在關內打滿全場的常設師團。

第4師團,也是大名鼎鼎的大阪師團,很多人可能會好奇,為何大家眼中的弱旅大阪師團卻能排在和第3師團的位置?可事實上,第4師團可一點也不弱,雖然在日本國內不招人待見(打砸娛樂場所),但侵略作戰大阪師團卻很少拉胯,在對上國軍的第二次長沙會戰表現出色,雖然後期命令提前開溜。

到了太平洋戰場一直是南方軍的主力,當年在菲律賓戰場,16師團在美軍面前吃癟,可換上第4師團上去主攻卻直接沖破美軍的巴丹要塞,光靠著就比16師團強。

第11師團,出自四國島也叫善通寺師團, 四國在日本就是鄉下地方,所以四國出身的部隊在日軍內部地位普遍不高,11師團是最早入侵關內的部隊之一,參加過淞滬會戰在寶山曾硬剛十余萬中央軍精銳德械部隊,表現還不錯。到了日蘇危機之後調到關東軍,隨後一直駐屯東北,在後期被改編成關東軍特演師團,但直到二戰末期才被派到太平洋在關島戰役中損失慘重。

第14師團,出自宇都宮地區, 和第1師團同屬關東,但14師團可比第1師團更適合成為關東一哥。在抗戰爆發之後,該師團隸屬華北方面軍,著名的蘭封會戰薛嶽的20多萬嫡系中央軍面對土肥原的一個14師團楞是沒啃下來,還被14師團中心開花,如果不是靠著花園口薛嶽差點沒能逃出來。在結束關內作戰之後,14師團同樣被調到東北加入關東軍輪值師團。

二戰爆發之後,該師團加入太平洋的島嶼作戰,當年在貝裏琉讓美軍馬潤陷入苦戰的日軍就是14師團,不過該師團也是日軍甲等師團裏面損失最多的部隊,80%的部隊在貝裏琉陣亡。

第一流師團:一共6個師團

分別為:第2、5、6、7、9和12師團。

以下這幾個師團,皆是抗戰時期日軍最罪惡以及戰鬥力最強的部隊。

第2師團,也叫仙台師團。 在日軍內部對於兵源的篩選排序中,第一檔次的永遠都是「九州和東北地區」,而仙台師團屬於後者,同樣是六大初始鎮台之一,當地兵源彪悍,而且以當兵打仗作為出人頭地的捷徑,仙台所在的宮城縣等地區尚武風氣很重。

從九一八事變開始,第二師團就一直在東北駐屯,是抗聯和長城抗戰的主要敵人。諾門罕會戰的第2師團以劣勢兵力打退蘇軍,收復陣地,可見其戰鬥力之強悍。二戰初期和美軍在瓜島血戰的日軍,比如一木支隊、川口部隊都是出自第2師團。

第5師團, 就是日軍四大機械化師團之一的廣島師團,同樣惡貫滿盈。在抗戰初期開始後,第5師團兵分兩路侵華,國崎支隊南下加入淞滬戰場,主力在華北打的湯恩伯節節敗退。不過輕敵冒進板垣老賊(第5師團師團長)被李宗仁在台兒莊狠狠的收拾了一頓,傷亡過半。

可第5師團畢竟是強軍,在短暫的補充休整之後,在新任師團長,名將今村均的帶領下加入桂南會戰,攻克南寧與國軍名將杜聿明鏖戰昆侖關。雖然21旅團接近全軍覆滅,但依然抗住國軍的反攻,其難啃程度就連一向自詡小諸葛的白崇禧也不得不佩服。

到了二戰開始後,隸屬於山下奉文的馬來攻擊部隊,靠著單車一路從越南閃擊馬來半島,並會同18師團一起送給了英軍陸軍在遠東最大的敗仗—— 10萬英軍新加坡投降。

第6師團, 日本民風最彪悍的地區九州地區(南九州)出來的甲等師團,因為師管區是熊本,也被叫熊本師團,是六大鎮台之一。兵源來自熊本和薩摩,因此相對於日軍每個地方只有四個師管區不同,熊本師團的師管區為5個。

在這些師管區中,以薩摩戰鬥力力最強,薩摩是日本隼人的後代,多兇狠好鬥,當年南京慘案他們是主要的劊子手。和第5師團一樣,他們也是以敢打惡戰著稱,在二戰爆發前一直都是關內日軍的箭頭部隊,南京、武漢和長沙會戰皆是作為主力參戰。哪怕是二戰爆發之後,去到太平洋也與美軍在巴布新幾內亞的叢林中惡戰。

第7和8師團,這兩個師團可以放在一起講,有意思的是這兩個師團至今仍在日軍陸軍的序列中,第7師團出自被北海道,當地氣候惡劣居民多是耐力強能吃苦,該師團長期配置於東北的關東軍,作戰能力強悍,在長城會戰中曾和第8師團讓國軍吃過不少苦。在諾門罕會戰中與第2師團一起是日軍中表現最好的部隊之一。

第8師團,出自弘前, 也叫弘前師團,和第2師團一樣屬於東北地區,部隊的兵源除了來自青森縣之外,還有秋田和巖手縣。這些地方是日本最窮的地方之一,因此男人也是以當兵為出路,第8師團在戰績上雖然不如第2師團,但因為當地民風保守,故而執行命令也是不打折扣,是日軍裏面執行力最強的部隊。

第12師團,也叫久留米或者小倉師團。 該師團在一定層度上是日軍最強的師團,日軍內部有「北九州兵天下第一」的說法,而在17個甲等師團中北九州就有一個12師團(實際上在宇垣裁軍過程中,原來的常設第18師團被裁,而12師團也接管了其師管區,因此12師團實際上可是擁有抗戰前期,日軍兵力最多的常備部隊,達到了3萬多人,還有一個重炮旅團和戰車聯隊。

在抗戰期間12師團盡管沒加入過關內戰場,但其預備役士兵組成的第18師團,以及抽調精銳組成的第55和56師團皆在緬甸和國軍交過手。其中第18師團更是被稱為「叢林魔鬼」,在日軍內部與第2、5和6師團相提並論。

而以上就是筆者對17個師團的排序,但這裏需要註意的是日軍的弱也是相對的,哪怕是最弱的16師團,在抗戰時期也是普通的國軍一個軍能單挑解決的存在,畢竟這些都是武裝到牙齒的日軍甲等師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