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軍情

「外媒聚焦:中國工廠西遷導彈增產,備戰兩岸統一?」

2024-12-15軍情

最近幾天,西方媒體關註到了兩條訊息。首先,英國的【簡氏防務周刊】釋出了一張由西方合成孔徑雷達衛星拍攝的照片。這張照片顯示在中國某個空地上,有許多導彈發射車整齊停放。據英媒報道,這些發射車是解放軍的東風-26遠端彈道導彈發射車,數量高達59輛!根據每輛發射車搭載一枚導彈及兩輛備彈車來計算,這59輛發射車型可以在短時間內交付177枚東風-26遠端導彈。英媒指出,這是中國正在加速增產東風-26導彈的一個跡象。

看到這裏,可能會有網友產生疑問,東風-26怎麽可能就這樣被西方衛星捕捉到呢?其實,這個問題完全不必擔心。從照片中可以看出,這59輛發射車被故意停放在一片空地上,周圍甚至沒有一棵樹。盡管空地便於停車,但在這樣的地方容易被衛星監測到這一點是顯而易見的。因此,如果選擇將59輛發射車停放在此,就說明我們根本不懼怕衛星的拍攝,甚至很可能是故意展現給對手看的。畢竟,前幾天央視還公開報道了某旅火箭軍數十輛導彈發射車密集停靠的情形。

另一個訊息是,中國近日宣布了「產業西遷」的戰略,具體內容是將一些原本集中在東部沿海的資金、技術和勞動密集型產業向中西部地區轉移!這個戰略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提升就業率和經濟發展,同時促進區域間的平衡發展。然而,一些外界人士與媒體認為,「產業西遷」這一策略背後還有另外一個考量,那就是位於東部沿海地區的工業設施在戰時更容易受到攻擊,將其遷移到中西部能夠確保這些行業在戰時安全、穩定且可靠地執行,這實際上是一種為戰爭做好準備。

一些外媒和人士結合相關訊息,認為中國正全面為兩岸統一及中美之間的「終極攤牌」做準備,即籌備一場可能在台海爆發的高強度戰爭。那麽,這種想法是否有道理呢?實際上,這僅僅是外界的一些推測。我們先來看所謂東風-26正在增產的報道。中國東風-26彈道導彈於2019年首次公開,但早在2016年前後就已開始服役。作為中國主要遠端導彈,服役已有8年的東風-26一次性擺出數十輛發射車並不奇怪。而外媒單憑一張衛星照片便判斷其正在增產,則沒有事實依據。

其次,中國提出「產業西遷」的戰略實際上是基於人口分布、產業布局以及未來科學合理發展的綜合考量,進行的一項重要調整。這一調整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推動經濟發展、增加就業機會及實作區域均衡發展,將其與「為大規模戰爭做準備」扯上關系顯得相當牽強。為什麽會這樣呢?因為在戰爭來臨時,保證工廠和產業的正常運作固然重要,但這並不能單純依靠改變產業位置來實作。如果要在戰時確保工廠和產業的安全與高效運轉,提高自身的軍事防禦能力及抵抗進攻能力才是最有效的方法,否則不論工廠搬到哪裏都無濟於事。

近年來,美軍在西太平洋作戰中提出了「海空一體戰」戰略,旨在消除美國海軍與空軍之間的壁壘,將兩者的主力和核心武器集結起來,以進行大規模聯合作戰。美軍的航母打擊群具備超過千公裏的打擊範圍,而美國空軍則具備戰略打擊能力,其隱形戰鬥機和轟炸機能夠發射遠端導彈,攻擊距離可達數千公裏。面對如此強大的對手,僅靠工廠遷移來保障產業在戰爭中的安全顯然不夠可靠,更有效的方法是破解美軍這一「海空一體戰」,例如,透過解放軍實施反介入/區域拒止作戰戰略。

如果在西太平洋與美軍發生沖突,不論是否套用「海空一體戰」戰術,美國的空軍和海軍都是其作戰的關鍵力量。美國海軍的航母編隊以及位於西太地區的大型空軍基地都需要被壓制,而實作對手這些目標壓制的重要資源就是遠端導彈,比如兼具反地打擊和反艦能力的東風-26!該導彈射程可達5000公裏,整個西太區域均在其打擊範圍之內。這次被西方衛星捕捉到的59輛東風-26發射車,一旦將全部177枚導彈發射出去,將意味著敵方至少有多支航母編隊或多個大型空軍事據點遭到抑制或摧毀,這才是確保自身安全最有效的方法,而非僅靠遷移工廠與產業布局。

總的來說,外媒並未提供證據顯示東風-26的產量正在增加,將中國推動就業和經濟發展的產業轉移策略解讀為為大規模沖突做準備顯得相當牽強。然而,我們需要堅信,在台海問題上,兩岸必須實作統一,這一目標終將達成。同時,我們相信兩岸統一的時機越來越臨近,而解放軍也具備應對任何外部幹涉勢力所需的絕對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