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國內技術水平最高的戰鬥機,殲-20戰機最近以其「完全體」的形式出現,自2018年首次部署至今已有六年。這一重要裏程碑無疑值得我們熱烈慶祝。從網絡流傳的照片來看,可以清楚地看到一架試飛的殲-20戰機(其機身塗裝為黃色)尾部的雙尾噴口與俄制AL-31F和國產「渦扇-10C」發動機截然不同。這極有可能標誌著中國在大推力涵道比渦扇發動機技術上的一大突破——即「渦扇-15」渦扇航空發動機。
(網絡曝光的相關照片)
根據這些有限的圖片,與之前的殲-20版本相比,裝備了「渦扇-15」發動機的殲-20試飛版的後段顯得更加粗壯。這表明在機腹尾部做了修改,減少了凹陷部份,這暗示了「渦扇-15」占用了更多的機內空間,可能是由於發動機燃燒室體積的增加。此外,這架試飛機的駕駛艙後部仍然有所隆起,可能有兩層意義:一是為了補償發動機對空間的增加所造成的內部燃料減少,透過增加駕駛艙後部的空間來保持燃油載量;二是適應機身後部的形狀變化,透過微調氣動布局,確保空氣能更平穩地從機首流向機尾,保持飛行效能。
(已服役的殲-20與新裝備「渦扇-15」的殲-20比較)
一個值得註意的細節是,「渦扇-15」的尾噴口似乎比「渦扇-10C」更短,而且仍然是圓形的。這意味著與美國F-22戰機所使用的F-119發動機裝備的二元向量裝置不同,「渦扇-15」可能連三元向量裝置也未配備。盡管中國已經在殲-10B戰鬥機上成功驗證了三元向量發動機技術,但為何「渦扇-15」搭載的殲-20試飛版似乎未采用向量技術,這可能有兩個令人鼓舞的原因。
(F-22的二元向量噴口)
首先,憑借其現有氣動布局和「渦扇-15」發動機,殲-20無需借助向量技術便可實作「超級機動」。雖然美國F-22隱身戰機作為人類首款第五代戰鬥機,設立了四個效能標準之一的「超級機動」,其實作方式是采用二元向量噴口,但這並不是實作超級機動的唯一途徑。
(殲-20具有現代戰鬥機中最多的可動翼面和舵面數量)
當前所有噴射式戰鬥機中,殲-20的氣動控制翼面和舵面數量最多,這雖然帶來了飛控程式碼編寫的難度,但只要這一難題得到解決,飛機的機動性就會非常出色。
憑借其獨特的鴨式布局、全動鴨翼和全動垂直尾翼等技術,殲-20在不使用推力向量發動機的情況下,仍能保持出色的空中機動性。在這種情況下,可能會增加戰機重量的二元向量折流板或三元向量動作筒等裝置就顯得不那麽必要了,這些裝置可能只會對飛行效能產生負面影響。
(殲-20的超巡速度達到1.8馬赫)
其次,面對潛在的對手F-22時,殲-20不僅可以利用更高的速度來彌補機動性上的差距,還可能利用速度優勢使F-22的「超級機動」失去意義。在空戰歷史上,飛行員更傾向於重視飛機的速度和加速性而非僅僅是機動性,速度優勢通常意味著更高的勝率。
(介紹殲-20效能的展板)
根據之前曝光的效能數據,殲-20的超音速巡航速度能達到1.8馬赫,顯著高於F-22的1.58馬赫。在近距離空戰中,速度優勢可以讓殲-20飛行員更自由地選擇戰鬥的方向和時機,甚至可以隨時結束和重新進入戰鬥。即使F-22飛行員利用「超級機動」獲得短暫優勢,殲-20可以利用速度優勢隨時撤出戰鬥,再在適當時機重新發起攻擊。如果F-22不能阻止殲-20按需進入和結束戰鬥,那麽其「超級機動」也無法轉化為決定空戰勝負的關鍵因素。
(裝備「渦扇-15」的殲-20試飛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