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結束後,航空母艦成為海軍力量的核心,各國紛紛渴望擁有或建造。然而,由於技術門檻頗高,在過去70多年裏,僅有10個國家具備航母。印度也在其中。
近幾年來,南亞大國印度宣布將投資60億美元建造亞洲首艘核動力航空母艦,排水量達到6.5萬噸,可攜帶54架先進的艦載戰機,以展示其海軍力量並掌控印度洋。那麽,這一宏偉的計劃經過數年發展,如今呈現出什麽樣的進展呢?
印度的航母夢並非憑空而來。自獨立以來,印度便渴望成為南亞乃至整個印度洋的主宰,而航母正是實作這一願景的重要手段。從早期的「維克蘭特」號到現在的「維克拉瑪蒂亞」號,印度在航母領域不斷探索與實踐。然而,與美國、英國等擁有強大海軍力量的國家相比,印度的發展之路顯然充滿挑戰。
「維沙爾」號核動力航母計劃的推出,無疑將印度實作航母夢想的旅程帶入了嶄新的階段。根據構想,這艘龐大艦艇將具備卓越的戰鬥力與持久續航能力,使印度海軍在印度洋中傲然屹立。
聽到這一訊息後,美國媒體紛紛表示:一旦投入使用,印度將牢牢占據全球第三的位置。然而,願景雖美好,但現實卻相當嚴峻。印度在航母建造方面的技術積累和經驗水平尚未達到建造核動力航母的標準。
核動力系統的研發與制造,無疑是航母建造中最為重要的技術之一。目前,僅有美國和法國掌握此項技術。盡管印度在核能領域有所進展,但要將核反應堆轉變為航母的核動力系統,仍面臨巨大的技術挑戰。這就像一個剛學會走路的小孩,突然想要奔跑,其間的難度不言而喻。
核動力航母的建造牽涉到多個高新技術領域,例如電磁彈射技術和先進艦載機等,而這些印度目前尚未完全掌握。
航母的建造不僅倚賴技術能力,更需要強大的經濟基礎。盡管印度近年來經濟快速增長,軍費支出依舊受到制約。核動力航母的建設和維護成本非常高昂,對印度而言無疑是沈重的財政負擔。在有限的軍費中,如何有效籌集足夠資金支持核動力航母建設,將成為印度亟待解決的問題。
此外,印度在航母建造中展現出的「萬國牌」特征同樣令人關註。根據以往的經驗,印度通常依賴引進關鍵技術和器材。這種「拼合」的方式不僅削弱了航母的效能與戰鬥力,也凸顯了其軍工領域的不足之處。
核動力航母的建造要求卓越的自主研發與創新能力,而這一點恰恰是印度所缺乏的。以「維克蘭特」號為例,雖然聲稱為國產,但實際上設計圖紙來自法國,鋼材由俄羅斯提供,動力系統則是美國制造。
顯而易見,印度的核航母計劃在過去十多年裏推出的難度不容小覷。考慮到其制造一艘中型常規航母就花費了20年的時間,而這艘核航母投入了超過30億盧比,卻進展緩慢,目前仍然困在核動力系統的問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