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知識

為什麽會有一種國產漫畫/動畫比日本漫畫/動畫尺度小的錯覺?

2021-11-25知識

這個問題竟然被圓桌收錄了,可還行。

其實沒有什麽好說的,蛤蟆老師,A兵者都說的非常好。

我來談點別的東西吧。

一般而言,我認為尺度分成三大類:能不能魔改(比如 狗柴犬織田信長 )、可不可以觸及(小眾)禁區(比如 駕籠真太郎 )、能不能涉及 政治諷刺 (比如下面要談到的這部作品)。

第一個是寬容度,第二個是小眾度,第三個是政治度。

三個都有不俗的表現,才能說這個 尺度很大

除了其他答主說的那些可以談的大尺度的問題,包括但不限於魔改、諷刺、色情、暴力、血腥、獵奇等各種作品以外:

(一)日本漫畫甚至還有諷刺自己的漫畫審查制度過於嚴格的作品

這部作品是 筒井哲也 畫的 【有害都市】

【有害都市】講的是東京舉辦2020奧運會前夕,日本國會透過了「撲滅有害圖書運動法」,並成立了「有識者」委員會。該委員會的目的就是審查市面上出售的漫畫,將任何可能覺得不合適的作品通通下架,為了維護東京奧運會的和諧。

如果按照【有害都市】的講法,今年上半年上映的柯南【緋色的子彈】就屬於明顯需要禁止的作品,整個地鐵最後直接翻車爛掉,十分失真東京奧運會的形象,還暗示東京奧運會可能會辦不好的,那可實在是太有害了。

【有害都市】有一篇寫的很好的漫評,大家可以看一下:【 為何家長學校從不放過漫畫:【有害都市】與漫畫審查 】http:// themangagalaxy.blogspot.com /2015/03/blog-post_25.html (打不開連結不要怪我)

我這裏摘錄一點點:

【有害都市】裡的審查委員會叫「有識者」,這也映照出這些陣營的心理:在他們心目中,青少年是不同於他們,一群不循規訓就會走上邊緣、對抗規訓,沒有對自己做什麼的「意識」,也沒有成年人的「知識」。「宜家你唔明,大個咗你就會明。」
其實只不過是「大個咗」之後,(你)就擁有權力而已。
他們所恐懼的,大概是媒體奪了他們的「教育權」,想著手執漫畫的孩子腦裡正受漫畫有害訊息「汙染」。多半從未手執他們所執的漫畫,只憑漫畫=公仔書=黑社會色情etc的歷史印象,就算翻開細看,「我是來批判(定批鬥?)」的前設,就會蒙蔽他們感受漫畫的言說、對話、引導思考之能,進眼的,也只剩「誨淫誨盜」,因為打從一開始,他們就是想找漫畫的「誨淫誨盜」,繼而證明它「爭奪教仔權」的罪惡居心何在。
好罷,就算漫畫真的訊息、作者動機不良,又如何?說「色情」之錯,總是因為「我地唔知點知點同細路解釋」,其實是根本不懂解釋,還是從沒打算解釋?

那麽這就有個討論了千八百年的文學問題需要再提起了:

文學藝術作品的冒犯式諷刺,到底是揭露了自己所在文明地域的問題,還是一個奶頭樂?

聽起來很奇葩的問題對吧。

但事實就是這樣。很多人在說南韓的【雪國列車】【寄生蟲】【魷魚遊戲】的時候,就會說我們都耳熟能詳的觀點:

這是一場合謀的奶頭樂,讓你在這些影視漫畫作品裏獲得了已經反抗成功的幻覺,當你從電影院出來或關上漫畫書之後,你還是會投身到現實苦悶之中。

這個觀點的隱含意思是:文藝作品不會激發人的行為,而是會讓人滿足,不再做相似的行為。

也就是說,本質上,贊同上面觀點的人,會反對這個觀點: 這部作品把我的孩子帶壞了

當然,贊同任中一種觀點都無可厚非,艾布拉姆斯早就在【鏡與燈】裏寫了關於這兩種觀點的碰撞。

但是,如果有的人,既認為文學藝術作品有代償性,又認為其同時有教化性 。那麽他一定是一個精分。

扯遠了,說點別的。


(二)尺度大小和審查寬嚴密切相關

漫畫最早承擔的社會功能還不是講故事,而是諷刺時事。

至少在 政治尺度 上,世界各國諷刺自己家首腦的漫畫可以說是直接拉滿。

現在我們往往會聽到這樣的說法,「漫畫都是給小孩子看的」。

但早在18-19世紀,漫畫都是給大人看的。

19世紀初期,法國從英國舶來了諷刺漫畫之後,便發生了著名的 1831梨與國王表情包 事件。

漫畫家、出版商夏爾·菲利龐(1800-1861)1930年成立了漫畫期刊【諷刺漫畫】,並與1931年刊登了路易·菲利普國王的諷刺漫畫,並在後來的庭審辯護中用梨作為表情包辯護說: 如果你要禁,就應該禁止一切畫梨的人。

「如果你僅僅依靠外表相似就認定諷刺漫畫裏的人是我們的君主,那麽你就落入荒唐之說了。瞧瞧這些潦草的速寫,應該足以證實我的辯詞。」
「這幅速寫像是路易·菲利普,於是你就要判它有罪麽?」
「這幅速寫像是路易·菲利普,於是你就要判它有罪麽?」在第二幅略加抽象的畫下,他寫道:「那麽,對這幅形似第一幅的也需判罪才是。」
「末了,如果你遵循邏輯,你也不免要對這只梨定罪,因為它和前一幅圖相似。因此,對於一只梨,對於一塊布裏歐修麪包,對於每一個能夠或偶然或故意找出與國王些許相似的醜陋腦袋,你們都會判處它們的作者5年監禁和5000法郎罰款麽?!承認吧,先生們,這可真是最奇特的新聞自由了。」

具體可以看這篇文章:

當然法國發生了很多有關文學審查的事情,其中就包括波德萊爾的【惡之花】、福樓拜的【包法利夫人】、馬奈的石版畫【處決馬克西米利安】等。

也正是因為有梨事件的影響,後續這些作品早年被判定為需要刪改審查了之後,還是在19世紀中期獲得了開放出版,不再受到審查。

受到法國大革命以及19世紀法國文藝(漫畫、文學、美術、音樂、詩歌)開放運動的影響,現在的法國動畫、漫畫時不時也會有一些諷刺和黑色幽默。

關於日本漫畫審查之路的發展史,我就不再絮叨了,有三篇文章可以一看:

簡單說,就是日本漫畫大師手冢治蟲在爭取(現代)日漫尺度更大這件事上,有比較突出的貢獻。

手冢治蟲 新派漫畫卻被批判為「胡扯,荒謬,對兒童而言過於刺激」,當時媒體報道由於【鐵臂阿童木】中一個畫面導致兒童跳河自殺事件發生,有人因模仿【月光假面】跳墻,批判家瘋狂地批判漫畫是對兒童有害的惡俗物。
首先做出突破性的創舉,在現代漫畫中畫出赤裸女性上半身的勇者,是大名鼎鼎的漫畫之神—— 手冢治蟲

無獨有偶,美國的漫畫審查,在20世紀的也是非常嚴格的,但美國漫畫大師斯坦李的爭取(現代)美漫更大尺度這件事上,也有比較突出的貢獻。

見下文:

1971年, 斯坦李 應衛生部之邀,創作一個寓教於樂的蜘蛛人故事,向青少年揭露毒品的危害。這個故事沒能 透過CCA的審查,因為漫畫條例嚴禁提及毒品,不管是否出於反毒教育目的。但是斯坦李決定無論如何都要照樣推出它——哪怕不獲批準。

知乎裏其實有一個問題問得很有意思:

雖然很遺憾,這也是一個錯覺。

但是東京沈沒和毀掉的概率可是很高的。

是呀為什麽呢?

就連【數碼寶貝2020】第一集都是:


(三)也不是沒有大尺度的國漫

少,確實是少。

但,並非沒有。

既要有大量魔改、又要有小眾禁區,還要有諷刺政治,別說三項了,一項要滿足的作品也不多見。

先說為什麽少。

除了不能說的東西以外,還有一個叫做「對網民道德主義標準的擔憂」。

這是戴錦華說的:

種現象無處不在,包括對電影、對故事、對電視劇、對明星的態度,還有在豆瓣上打分的態度。不是說這裏面沒有真問題,藝術的不道德論是持續了幾百年的論爭,在生活中我們真的會去痛斥那些渣男或邪惡的女人,真的不想跟他們講話,那在藝術作品中可不可以去書寫?如何書寫?一個道德上的敗類是不是可能是一個非常迷人的文學人物?是不是讀到一個非常迷人的、道德不完美甚至是敗壞的人物,就是在誨盜誨淫?這樣的問題持續了幾百年也沒有統一的回答。在看到人們試圖用日常生活中的道德來要求和凈化文學藝術作品的時候,我都會感到警惕,因為這種「道德主義」一定伴隨著一種社會暴力,一種對更多元的、尊重差異的文化的損害。

然後再來說,我認為單項做的比較好的三部國漫/動畫作品。

首先是大量魔改,那肯定是【十萬個冷笑話】,魔改到什麽程度?魔改到被上美起訴的程度。

然後是小眾禁區,我選......選什麽選呀,推薦咚漫的懸疑選區,裏面有大量恐怖、獵奇的韓漫。如果硬要說推薦國漫,那我推薦我的互關知友 @will lian 老師推薦的作品【看上去很美的太陽照常升起】吧。

最後是諷刺政治,這個非常難找。但也不是沒有,推薦庸鬼老師編繪的【嗜謊之神】吧。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