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知識

黑膠唱片的音質和 CD 的音質哪一個更好?為什麽?

2011-01-17知識

有這樣一個說法廣為流傳,LP是無失真音質,可以記錄並且回放一條完美的正弦波,可以保留完整的聲音訊號。而CD的PCM編碼是不連續的階梯,是失真記錄,只能做到最大程度的無限接近,無法100%還原。所以黑膠的音質更好。

然而事實上,這個廣為流傳的說法,有一個致命的bug。那就是無論從先天還是後天的角度,LP所謂的"無失真記錄/讀取","完美的正弦波"是現實中根本不可能存在的理想狀態。

首先是先天的角度。任何了解黑膠生產工藝的人都清楚的知道,黑膠的整個生產步驟,實際上就是一個不斷劣化音質的妥協過程。

絕大多數黑膠生產的第一步是Lacquer Master(刻漆盤,漆盤就是大家常說的母盤), 這一步是除了母帶之外,影響黑膠音質的最重要要因素,其重要性遠大於後續的步驟。一張黑膠不同版本的音質差異主要也是因為Lacquer Master的不同造成的。

Lacquer Master工作照。
Lacquer Master工作照。

而Lacquer Master通常都會有意或者無意地對音質進行一定程度的壓縮。有意壓縮的目的讓大多數使用者的普通黑膠唱機可以順利地播放一些極端的段落,因為寬闊的動態和強勁的低音必須以加寬槽距為代價,而過寬的槽距會導致很多非高端唱機無法順利播放,甚至有可能損傷唱針。考慮到絕大多數消費者都是普通器材甚至低端播放器材使用者,擁有高端器材的發燒友只是少數,透過人工幹預壓縮動態和低頻是很有必要的操作。而無意壓縮則是受限於Lacquer Master器材的技術。現存世界上最先進的Lacquer Master車床,即紐曼VMS 80搭配SX-74刻紋頭和全套原廠放大器材,其高頻無法超過18KHZ,因為SX-74刻紋頭會在18Khz發生抖動。要知道VMS 80可是1980年上市的器材,已經是CD時代的產物,1966年之前普遍使用的Scully車床,高頻甚至無法超過15KHZ。而且1970年上市的紐曼VMS 70是世界上第一款可變槽距的車床,在此之前所有的車床都是固定槽距,即使不人為幹預也只能實作有限的動態,所以大多數LP的動態範圍只有60-70db。另外因為不精確的Lacquer Master造成的明顯高潮過載失真並不罕見,內圈失真更是普遍存在,這種像遺傳病一樣的天生缺陷,即使再高端的回放器材也無法挽救,無論怎麽播放都是失真的。

漆盤是黑膠生產環節中的第一個模具,連模具都是失真燒錄,遠非「完美的正弦波」,更不要說是漆盤反復倒模之後的量產唱片。

接下來的生產步驟是鍍銀,鎳池電解,吸附一個反相的模具,物理剝離。如此迴圈三次,凹生凸,凸生凹,凹再生凸,三次之後最終的這個凸模叫Stamper, 直接用於壓片。

這個過程就好比你拿一張紙去反復影印三次,且每一次都拿上一個影印件再影印。稍有常識的人都能清晰地意識到這個過程中的損耗。

雖然CD也不是對母帶100%無失真的復制,但是其妥協,其音質損失顯然比黑膠要低得多,不會因為物理特性的局限壓縮動態和低音,不會因為物理特性的局限產生明顯的高潮過載失真和內圈失真。其技術指標也遠高於黑膠,根據紅皮書標準,CD的高頻可以達到22KHZ,動態範圍可以達到96db。

先天角度講完了,接下來是後天角度,黑膠的記錄是失真的,回放同樣也是失真的。

眾所周知,黑膠播放極易受到幹擾,震動,灰塵,靜電,唱片品相瑕疵,唱頭的不精確循跡都有可能造成明顯的噪音,跳針,失真,死迴圈。除非你可以創造一個0震動,0灰塵,0靜電,0品相瑕疵,100%精確循跡,根本不可能存在的理想環境,否則就不可能做到回放"完美的正弦波"。

雖然CD的回放也不是「完美的正弦波」,但是同樣等級的幹擾/震動/灰塵/靜電對CD播放的影響要遠遠小於對黑膠播放的影響,至於發燒友眾說紛紜的Timing jitter(時鐘抖動)影響,2005年日本學者Ashihara在他的一篇論文中寫道,「到目前為止,消費級唱片的實際抖動似乎太小了,至少對於音樂訊號的再現來說,無法檢測到。非常小的抖動造成的失真可能比由於喇叭的非線性特性造成的失真要小」。

一個顯而易見的結論就是,LP的客觀劣勢所帶來的負面影響要遠遠大於CD理論上的不足所帶來的影響,CD的客觀音質優於黑膠是不爭的事實。

即便黑膠有不可否認的客觀缺陷,還是有很多發燒友偏向於LP聲音,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黑膠的眾多失真中,有一些輕微的偶數順序諧波失真,可以取悅人耳,通常被部份人主觀描述成"溫暖""自然""真實"的聲音,這和電子管放大器有點類似。當然也有相當多的反對者認為這種輕微的諧波失真實際上是明顯的音染,完全與真實的聲音背道而馳。

綜上所述:

  1. CD的客觀音質優於黑膠
  2. 對於部份人群而言,黑膠比CD擁有更佳的主觀聽感。

世界上沒有絕對的非黑即白,現實和理想的沖突普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