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反轉是小說創作裏極為重要的技巧之一,而歐·亨利很擅長在有限篇幅內設定精彩的劇情反轉,本人從中總結了七種經典的劇情反轉套路,分享與此,僅供大家參考:
一、謊言揭穿類
以精心設計的謊言構成故事主體,以真相的揭曉作為反轉結尾。
(1)雙方的互相欺騙:雙方均因善意或惡意而撒謊,隱瞞己方真實情況,但最終同時被揭穿,暴露尷尬處境。
例子A【愛的犧牲】:一對學藝術的貧困夫妻為了高昂的學費而犯愁,學音樂的妻子說自己可以當家庭老師賺錢,學繪畫的丈夫說自己可以靠賣畫賺錢,但最後丈夫發現妻子是當洗衣工,妻子發現丈夫是去燒鍋爐。
例子B【感恩節的先生們】:有個富人每年感恩節都要請一個窮人吃大餐,這是他們之間的默契和傳統。為了維護這個傳統,某年感恩節,窮人即使已經先吃撐了仍要去赴富人的宴,最後導致自己脹暈過去;富人雖已破產仍要省錢出來請窮人吃大餐,最後導致自己餓暈過去。
例子C【汽車等候時】:公園裏一個窮小子向一位富家女搭訕示好,富家女向他吹噓了上流社會的生活,窮小子則表示自己在公園旁邊的小餐廳打工。結果富家女才是那家小餐廳的打工者,而真正生活在上流社會的是這個窮小子。
(2)單方的善意欺騙:一方被另一方的謊言欺騙,但這謊言往往是出於善意,雖然也可能好心辦壞事。
例子A【最後一片葉子】:重病的女孩認為病房外樹枝上最後一片葉子掉落的時間就是自己生命的終點,但一陣狂風暴雨之後葉子仍然沒有掉落,這點燃了女孩好好活下去的希望。不過這片葉子其實是另一位畫家病人臨時畫上去的,可惜他因此淋了暴雨,感染了肺炎死去。
例子B【女巫的麪包】:女麪包店主很同情每天來買便宜過期麪包的陌生男子,甚至對其心生愛意,偷偷把奶油塗在麪包裏,想讓對方吃的好一些。沒想到對方其實是位優秀設計師,買過期麪包是為了當橡皮擦用,可麪包裏的奶油把他要用來參加一場重要比賽的圖紙徹底毀了,也毀了兩人之間的可能性。
例子C【二十年後】:警察夜間巡邏時遇到一個漢子,漢子說自己二十年前和最好的朋友約好今晚在這裏見面。警察走後,另一名男子出現,聲稱自己是漢子的好友,卻把漢子帶去了警察局逮捕。原來最先的警察才是漢子要等的人,他遵守約定赴了約,可同時也認出漢子是被通緝的罪犯,因為不忍心親自逮捕漢子,只好請警局的同事冒充自己,逮捕了曾經的好友。
(3)雙重騙局:以為自己掌握了騙局的人反而被騙,最後的獲勝者總是多想一步。
例子A【催眠大師傑夫·彼得斯】:兜售假藥的騙子被請去給腹痛的鎮長治病,騙子趁機騙了鎮長一大筆醫藥費。但在拿到錢的那一刻,警察出現,表示這是自己和鎮長設的局,就是為了抓到這個騙子。警察告訴鎮長,自己將把騙子和作為證據的錢都帶回城裏,待案情調查完後會把錢退回。鎮長信以為真,殊不知這警察也是假警察,他和騙子是一夥的。
例子B【公主與美洲獅】:男獵手在伏擊一頭獅子時被女獵手搶先,男獵手覺得很沒面子,便騙女獵手說這頭獅子是自己養的溫順小寵物,從不傷人,它的死亡令自己很難過。女獵手被其感動,連連道歉安慰,並對男獵手的愛心表達傾慕。男獵手得意離去,女獵手則向家人報信:那頭四處做惡、咬死鄰居的獅子經過她的多日追蹤,終於被打死。
例子C【婚姻學精算】:好朋友A和B雇了個寡婦,把她包裝成富婆釋出假征婚啟事,借以騙取征婚者繳納的手續費。後來寡婦說自己在征婚過程中遇到了真愛要結婚,要求A把假征婚啟事裏所說的錢財都給她,A無奈只能答應。但很快B將那筆錢還給了A,原來他就是那個寡婦口中的「真愛」,寡婦以為是自己和B聯合起來騙了A,其實是B為了保護A騙了她。
(4)第三方的欺騙:由於故事第三方的謊言,導致主角之間資訊不暢,產生重大遺憾。
例子A【帶家具出租的房間】:青年租了間房子,在房間裏感受到了自己失蹤愛人的氣息,便詢問房東這裏之前的房客情況,但房東否認曾有那麽一個姑娘租住在這裏。其實那姑娘是住過這裏,但她在這裏自盡身亡,房東怕影響房屋出租情況,就對青年撒了謊,導致青年最後也不知道戀人的去向,也在房間裏絕望自盡。
二、事與願違類
主角拼命想達成的目標就是實作不了,不想達成的目標反而會被實作。
例子A【麥琪的禮物】:聖誕節時,丈夫為了給有一頭秀發的妻子買寶石梳子,賣掉了自己的祖傳懷表,妻子為了給有祖傳懷表的丈夫買白金表鏈,賣掉了自己的一頭秀發。雙方都為了送對方禮物賣掉了自己珍貴的東西,導致對方送的禮物也沒用了。
例子B【警察與贊美詩】:流浪漢為了能夠進入監獄免費吃喝,決定犯一些小罪。但無論他怎麽折騰,就是沒有警察肯逮捕他。在他沮喪時聽到了贊美詩,被那股聖潔的力量所感動,決定洗心革面振作起來時,偏偏又被警察逮捕,送進了監獄。
例子C【紅酋長的贖金】:兩個綁匪綁架了一個小男孩,並向孩子的父親索要贖金,但不僅贖金沒有要到,還因為小男孩實在太熊孩子,把兩個綁匪折騰到要崩潰。最後兩個綁匪不得不向孩子的父親支付了一大筆錢,對方才同意把孩子接回去。
例子D【東尼婭的紅玫瑰】:兩個牛仔喜歡上了同一個姑娘,開始比賽誰能更先為姑娘買回一頂最時髦的帽子。兩人同時抵達商店,買了一樣的帽子,返程時本來牛仔A領先,卻被牛仔B暗槍擊倒,帽子被壓扁,裝飾用的白玫瑰也被A受傷流出的鮮血染紅。但B先帶回去的帽子款式早已經過時,倒是A帶回的那頂裝飾著紅玫瑰的扁帽子才是姑娘想要的最新款。
例子E【鐘擺】:男人每次下班後都不想回家陪妻子,找各種借口獨自出去玩樂。某天他回家後發現妻子臨時有事回了娘家,突然覺得空虛寂寞冷,無比想念有妻子在時家的溫暖。正當他留在家裏愁腸百結思念妻子時,妻子回來了,男子立馬覺得還是獨自出去玩樂更有意思。
三、多線交匯類
兩條或多條看似無關的故事線同時推進,在結尾處交匯串聯,共同決定角色命運。
例子A【命運之路】:想當詩人的牧羊人面臨著命運的三條岔路口,三條岔路口分別指向不同的人生,但又都與同一件宮廷叛變事件相關聯,無論牧羊人如何選擇,都註定當不成詩人,而是在不同的場景中死於同一把槍下。
例子B【第三樣配料】:樂觀大媽想做一鍋燉牛肉,但她只有牛肉,沒有薯仔和洋蔥。一對年輕男女正在互相思念,卻怎麽也找不到對方。好在姑娘有薯仔,青年有洋蔥,為了能做出一鍋美味的燉牛肉,樂觀大媽會不屈不撓地把這兩人都找來,聚到一起,撮合姻緣。
例子C【我們選擇的道路】:兩個交情深厚的搶匪合夥搶到大筆錢財,逃跑時劫匪A的馬受傷了,於是提出與劫匪B共騎剩下的那匹馬,但B拒絕了,殺死A後獨內建著錢跑路。隨後B從夢中醒來,發現自己在現實中是個金融家,正在為了自己的利益將合作多年的老友A坑的血本無歸。無論是在現實還是夢中,他為了私利出賣朋友這種本性都是不會變的。
四、打破常規類
將某些事物或行為在故事裏的作用擡高到極致,令其遠超常人的意料,給讀者以驚喜/驚嚇。
例子A【財神與愛神】:大富豪的兒子愛慕一個姑娘,但姑娘馬上要遠行,可能沒有機會再接近。兒子最後的機會就在送姑娘去車站的路上,於是大富豪雇了許多車輛將全城道路堵得水泄不通,以一場史無前例的大堵車替兒子爭取到了充足時間,使其能夠打動姑娘芳心,求婚成功。
例子B【忙碌經紀人的羅曼史】:忙碌的證券經紀人一邊抓狂地處理工作,一邊對女秘書動了心,最後他終於忍不住在工作間隙向秘書求婚,但秘書告訴他,親愛的,你對工作實在太過專心,以至於都忘了昨天我已經和你結過婚了。
例子C【刎頸之交】:男主角被問到耳朵上的傷是怎麽回事,他說這是友誼的象征。當年他和好基友愛上同一個女子,為了公平糊友誼,他們約定誰也不能單獨追求她,必須兩人同時出現在她面前時才能向她示好,討其歡心。後來女子愛上了男主角,兩人結婚當夜,新娘問他怎麽還不進房間來,他順口說我正在等好基友來,這習慣一時半會改不掉,結果挨了新娘的打,留下了傷口。
五、壞人向善類
讓原本想做或做過壞事的人遇到處於困境的好人,壞人最終放棄原計劃,幫助好人,獲得新生。
例子A【提線木偶】:身兼醫生與小偷兩種職業的主角替心臟病發作的富人看診,本意是想偷富人家中保險櫃裏的錢,但他發現該富人不僅酗酒、好賭還家暴無辜的妻子,錢也都賭輸光了。最後富人不治身亡,主角拿自己的錢放進保險櫃,對可憐的妻子說這是富人留給她的生活費。
例子B【重新做人】:匪徒在被警察追捕過程中,因為遇到心愛的姑娘,決定洗心革面重新做人,但在他馬上就要展開美好生活時,卻為了救一個小孩而在前來追捕的警察面前暴露了身份。匪徒以為自己徹底完蛋了,但目睹了一切的警察假裝沒有認出他來,放他新生。
六、命運互換類
給兩個角色設定相反的命運開頭,在觀眾都以為角色會走向各自註定的結局時,交換兩人的命運結局。
例子A【心與手】:押送犯人的警察在火車上遇到了舊情人,兩人友好敘舊一番。待分開後,真相揭曉,原來警察才是真正被押送的犯人,而真正的警察為了保住犯人在舊情人前的面子,主動提議讓兩人身份互換。
例子B【閃亮的燈】:姑娘A和B是好朋友,A長相普通,勤勞樸實,精打細算,積蓄豐厚,B長相美貌,愛慕虛榮,花錢無序,經常窮得響當當。A常勸B要踏實生活,但B一心只想釣金龜婿。就在A和普通人男友C快要結婚,B也獲得了富豪青睞時,A卻為了富貴甩掉了男友C,與有錢人私奔,而B則拒絕了富豪的求婚,最終和C結婚,一起踏實過日子。
七、無巧不成書類
透過人物關系、空間連通等方面的若幹個巧合串聯,將角色命運推向意料之外。
例子A【托賓的手相】:青年為了尋找自己失蹤的戀人而憂心,占蔔者告訴青年具有某些特征的大叔會帶給他好運,很快青年真的遇到符合所有特征的大叔,兩人一番折騰成為好友,大叔邀請青年去自己家裏喝咖啡,至於泡咖啡的女傭,正好是青年一直在尋找的戀人。
例子B【綠門】:青年無意間獲得一張寫著「綠門」的傳單,而他又正好遇到一道綠色的門,青年認為這是上天給自己的指示,推門而入,救下裏面餓到發昏的姑娘,並與之成為戀人。不過事實上那張傳單是一出叫【綠門】的戲劇廣告,由發牙醫診所廣告的小哥順手遞給青年,然後再由奇妙的巧合串成這段姻緣。
例子C:其實上述總結的其他許多故事裏,包括【麥琪的禮物】、【女巫的麪包】、【二十年後】、【警察與贊美詩】、【東尼婭的紅玫瑰】、【第三樣配料】等等,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巧合設定,意料之外的巧合是讓劇情反轉的常用手法。
小結:短篇小說因為篇幅限制,很多時候會偏向把故事核心聚焦於一兩個關鍵轉折點上,使其成為全篇的點睛之筆。而歐·亨利在這一領域做到了登峰造極,以至於後世有了「歐亨利式結尾」這樣的專有稱謂。
不過在仔細讀過他的作品後,我感到寫作技法固然重要,蘊含在故事中對社會現象的細致觀察、對人性善惡的深入思考、對事物矛盾的客觀描述等等也同樣重要,它們和高超的寫作手法一起共同構成了這些名篇,只是本文重在總結技法,其他方面難以顧及,推薦大家有機會認真閱讀歐亨利的原作,真切感受屬於好故事的精妙。
我也寫過不少結局反轉的短篇小說,歡迎大家來我的專欄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