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知識

如何克服任性心理問題

2021-07-07知識

什麽是任性:

隨著人們居住條件的改善,出現了不少「高樓兒童」,這些孩子很少有機會與其他孩子一起玩。同伴的缺乏,導致幼兒的玩伴由成人來代替。由於親子交往常常不是一種平等的交往,因此往往是成人遷就孩子。在這種不平等的交往過程中,如不能有意識地對孩子進行教育培養,孩子就會缺少互助合作的意識,缺乏謙讓、自制的行為,已形成任性心理。

任性的表現和危害:

有位家長說:「我們孩子鬧起脾氣來,任何人都吃不消,他吃飯從不按時三餐,想吃時就吃,而我們吃飯時,他準是在一旁玩個不停,且最好由人陪在他身邊,如果硬勸阻他,他會哭鬧不止。」像這樣的兒童就可以被認為有任性心理癥結。有的孩子 就是亂發脾氣 ,不理人,摔東西。

兒童任性心理得不到糾正的話,會妨礙孩子的心理健康和心理的正常發展。亂發脾氣、無理取鬧,會使青少年的學業經常處於波動之中;過於自負,不尊重別人,會影響青少年的人際交往。小時候缺少夥伴,長大了更不善於融入社會;情緒波動性大,頻繁爆發激動情緒,更是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障礙。因為任性會導致無法正確認識和判斷事物,個性固執不明事理,妨礙生活能力的發展,不善與人交往,難以適應環境,不被別人接受而陷人孤獨,經不起生活的考驗和挫折,對孩子健康成長不利。嚴重的還會由於易沖動而犯罪。

1、任性的原因:

雖然任性是現在很多兒童青少年的通病,但就大多數兒童青少年來說,任性並不是天生的毛病。那麽,兒童青少年的任性是怎樣造成的呢?

一是家長過於溺愛、遷就。有些兒童青少年之所以任性,完全是因為家長過於溺愛、遷就造成的。隨著生活條件的改善和獨生子女比例的增加,不少孩子成為家庭的核心。孩子小的時候對於孩子不合理的要求,家長總覺得孩子小,不懂事,於是就遷就他。長期這樣,孩子就形成了心理和行為定式,要求什麽就必須得到,如果不能滿足,就又哭又鬧。比如,有的孩子偏食現象嚴重,只吃自己喜歡的,別的一概不吃,家長怎麽說也不行。

二是家長過度嚴厲。有的家長對孩子要求過於苛刻,當孩子的行為不符合自己的要求時,就已訓斥、大罵等粗暴的方式來教訓,從而使孩子產生逆反心理和抵抗行為,以執拗來抵抗粗暴,發泄不滿。久而久之,會變得越來越任性,更加反叛。有的家長則是因為孩子不聽話,屢教不改,在無奈之下,對孩子放任自流,從而導致其任性心理的形成;還有的家長不尊重孩子,動不動就貶斥孩子,甚至在外人面前也隨意責備,孩子為了保全自己的面子,就產生了任性對抗心理。

三是模仿家長或親友。在家庭或親友當中有人任性,孩子曾不止一次親眼看到任性的表現,而且看到任性可以得到不錯的結果,於是就會模仿,學著任性。比如,許多親友一起慶祝節日或外出旅遊,其中有一個孩子在大人面前有任性的行為,而孩子的家長不但沒有教育他,反而遷就他,滿足他的某種要求。這就為其他孩子起了一個反面效仿作用,遇到適合的機會,就會模仿他的樣子。有的成年人也任性,孩子同樣會模仿。爸爸、媽媽,任何一方有明顯的任性行為,都會直接影響孩子。

四是缺乏與同伴交流的機會。

2、如何克服任性

家長以身作則,講究教育方法。他們的教育不得法,釀造了孩子的苦果,因此,家長或老師必須堅持教育孩子寬嚴適度的原則。這就需要:

一是家長對孩子的愛要有分寸、有節制,不能無原則、無限度地溺愛。千萬不要護短,要給孩子一種明確的是非觀念。

二是家庭成員對孩子的教育要取得共識,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是對孩子施加影響的長輩。他們對孩子的教育的要求、方式方法一致,就會對孩子形成一種環境的制導系統,使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如果他們的意見有分歧,有的嚴,有的松,有的溺愛,有的責罵,使孩子在無所適從的環境中也會變得無所適從,就容易自由地選擇任性。還要把家庭與學校教育結合起來,力求做到口徑統一,使孩子認識到家長與老師的要求是一致的,沒有緩沖的余地,這就使孩子在別無選擇中向良好的行為規範靠攏。

三是對孩子不能一味遷就、順從。對孩子的要求,合理的給予支持和鼓勵,這樣可以使孩子體會到獨立思考的幸福感;對他們不合理的要求,不能遷就、順從,並說明原因,使其明白為什麽不能這樣做,而應該這樣做,從而培養孩子的是非辨別能力。

四是以身作則,率先垂範,家長是孩子的最具權威性的老師,有時老師在學校裏苦口婆心地勸誡成果,常常被家長一句泄氣的話給否定。如果家長的行為不能自檢,任性妄為,那就不可能讓孩子遠離任性。只有家長以身作則,為孩子樹立個好榜樣,孩子的任性行為才有望克服。同時,對於是非要掌握正確的標準,不能以自己的好惡為準繩。這是任性的淵藪。

五是還應幫助孩子提高自制力。任性行為具有一定的習慣性,不是幾句話就能克服的。危害認清了,家庭和學校環境改善了,最欠的「東風」就是孩子的意誌和自制力。孩子自己要有意識地約束自己,遇事要冷靜處理,不要急於亮明觀點或采取措施。經過一段時間這樣的痛苦的行為約束,理智逐漸增強,任性行為就會逐漸減少,以至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