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知識

完敗出局的荷蘭,並非輸給了一張紅牌

2021-06-28知識

帶著歐洲杯小組賽全勝的光芒,荷蘭隊成為歐洲杯歷史上首支3次小組賽全勝的球隊。1/8決賽對陣捷克,看似好簽卻噩夢連連,一場0:2的完敗,讓荷蘭連續5場歐洲杯淘汰賽常規時間不勝,也送走了年輕一代借助本屆大賽崛起的契機。

此役對陣捷克,荷蘭只完成6次射門,無一射正,而捷克12次射門5次射正。值得一提的是,自1980年有統計以來,這是荷蘭隊首次在大賽中單場0射正。

攻防兩端全面混亂,這與人們心目中那個小組賽全勝的橙衣軍團相差甚遠。錯在何處?是全場僅完成10次傳球的維納爾杜姆?又或是直紅下場的德裏赫特?還是錯失單刀的馬倫?

從局部來看,幾位球員的失誤固然影響了比賽戰局;但從更為廣闊的角度來看,將荷蘭隊的失敗歸咎於某幾位球員並不全面,一場由上至下的崩潰,掌舵人德波爾負有無法推卸的責任。

(中場對抗全面下風,德波爾應對無效且緩慢)

拋棄熟悉的433,固執選用352。德波爾的決定一度受到了大量球迷的詬病,但隨著小組賽三連勝,這套看似蜷縮但仍不失力度的陣型逐漸擺脫夢魘。維納爾杜姆位置前提後的進攻前插、德佩在前場的技術性穿插、鄧弗里斯的意外之喜······荷蘭隊的進攻在歐洲杯賽場煥發活力,小組賽3場8球的數據就是對於他們的肯定。

不過機遇總是伴隨風險,面對實力更勝一籌的對手,德波爾對於352陣型的理解不免缺乏深度。

小組賽前兩輪,德波爾選用德佩+韋格霍斯特的鋒線組合;小組賽末輪,這套鋒線搭檔則換成了德佩+馬倫。馬倫的上場為球隊增加了反插身後的速度,讓荷蘭隊在組織進攻的過程中有了更加豐富的選擇。

小組賽末輪3:0大勝北馬其頓,德波爾的戰術構想似乎成立,但當他將這一套鋒線理解放到對陣捷克的淘汰賽時,卻沒能復制對陣北馬奇頓時的成功。

其實德波爾選用雙快組合的構想不難理解,捷克隊的主力左後衛博日爾因積累黃牌停賽,捷克隊因此被迫調整防守組合,肋部空檔的保護必然會出現漏洞;其次右後衛曹法爾是典型的攻強於守球員,他在壓上後勢必會暴露出一定身後空檔,對於善於邊路進攻的荷蘭隊來說也是莫大的好處。

捷克後防開場失誤

開場階段,捷克主動出擊加強中場控制力,希克等人的回接增加了己方在中前場的拿球組織能力,但卻因為過於頭重腳輕暴露出了不少後防空檔。 當德佩、馬倫乃至於兩位邊翼衛能夠獲得較大配合空間,捷克隊個人實力較為一般的後衛線就顯得風雨飄搖。

接連出現失誤後,捷克隊及時作出調整,中場的整體回撤為後衛線提供了有效保障,需要空間的德佩和馬倫只能頻繁受困於「肌肉森林」。

與此同時, 捷克隊5名中場對荷蘭三中場形成包圍限制,尤其是組織能力最強的德容,更是承受了巨大的拿球壓力。 這一時期,維納爾杜姆在層層圍剿下也陷於迷茫,加之德容在德波爾的戰術體系下缺乏進攻前插,荷蘭進攻群在這一局面下只得陷於被動。

面對困局,荷蘭隊並非沒有主動求變。

德佩在前場難以獲得機會,只能利用個人腳下技術頻繁回撤接應中場。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說,這種戰術只能暫時性緩解中場被動之局面,面對全力防守的捷克包圍圈,德佩回撤後的拿球成功率並不高;與此同時,德佩的回撤讓荷蘭在前鋒線上缺乏關鍵一傳與最後一擊的執行人,整體進攻僅僅停留在「空有其表」的程度。

補水後,捷克隊進一步升級打法,不再依靠一味退防抵禦荷蘭強攻,而是主動將後衛線提前、與中場靠近加強控制力。 這一戰術改變徹底切斷了荷蘭中前場之間的聯系,維納爾杜姆此後的表現進一步走向低迷,荷蘭隊難以在中路發動有效進攻,地面傳導更是無法突破層層攔截,進攻終陷停滯。

這一時期,德波爾對於場上局面的審視明顯過於緩慢。 面對捷克隊在25分鐘後做出的積極調整,荷蘭本就不占優勢的中前場對抗再度陷入下風。此後捷克隊進一步加強中場攔截力度,荷蘭隊甚至連後場的向前出球都顯得非常困難,更不要說在對方三區內打出熟悉的進攻配合。

無奈之下,荷蘭隊只能采取成功率極低的長傳打身後方式,試圖利用德佩、馬倫、鄧弗里斯等球員的速度沖擊防線身後。不過令人遺憾,捷克隊後防在站位保持、空中爭搶方面占有優勢,即便是彈跳能力極佳的鄧弗里斯也很難在1對1對抗中占據上風。

即便如此,鄧弗里斯領銜的右路進攻依舊是荷蘭隊在上半場為數不多的亮點。但對於捷克隊來說,橙衣軍團全力展開的邊路進攻並不讓人意外,紮緊籬笆保障中路防線才是他們的重中之重。

總體來講, 面對捷克全力構造的中場攔截性,荷蘭做出的應對——長傳打身後不僅難以奏效,最終居然演變成白白送出球權,荷蘭隊不僅沒有能夠取得理想中的進攻節奏,反而讓捷克隊可以輕易展開反擊。

(換人略顯遲緩,局勢崩潰非德裏赫特一人之過)

總體來講,荷蘭隊的進攻在上半場雖然受到重重遏制,但球隊防守並未受到太多考驗,雙方的對弈呈現出「五五開局面」。

下半場馬倫依靠個人速度獲得的絕對單刀本是改變比賽戰局的分水嶺,遺憾的是,馬倫的門前處理顯得過於猶豫,反倒把一次絕佳的進球機會變成了捷克的反擊開端。

最終的結果相信各位球迷已經知曉,用了一整場長傳打身後的荷蘭反倒被對手用長傳打身後一擊致命——德裏赫特失誤滑倒、故意手球慘遭紅牌罰下。

如果說紅牌是主教練無法控制的因素,但此時的德波爾依舊有時間調整戰局,率領郁金香作最後一搏。遺憾的是,面對不利局面,德波爾雖然做出了改變,但最終的結果仍不盡如人意。

換下馬倫,這是德波爾本場比賽遭受的巨大質疑之一。盡管馬倫在比賽中多次浪費機會,甚至有「超級單刀」不進的尷尬場面。但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能夠浪費機會恰恰證明他能夠創造機會,無論是那次單刀還是此前一系列威脅進攻,馬倫的跑位接應以及前插速度依舊是沖擊捷克後防的有效法寶,而替補上陣的普羅梅斯在這方面起到的作用明顯不如馬倫。

比賽結束後,名宿範德法特就表達了對於主教練德波爾換下馬倫的不滿:「德波爾,你是教練,球隊拿到了紅牌,你卻把最有威脅的球員換下。有沒有人提醒德波爾不要這麽做?」

相較於馬倫,維納爾杜姆在場上的位置則顯得更加模糊。

很明顯, 即便上半場已經疲態盡顯,但德波爾仍然對於這位小組賽兩場三球的荷蘭隊長器重有加。 當維納爾杜姆深陷包圍難以拿球,甚至因為體能耗盡連基本跑動都無法保障,德波爾仍然堅定不移地將其留在場上,希望維納爾杜姆能夠用自己的豐富比賽經驗帶動荷蘭攻防,在逆境中謀得一線生機。

不過從最終的結果來看,維納爾杜姆在本場比賽的狀態不足以支撐荷蘭的進攻大局。面對已然清空的體能槽,這位巴黎新援在攻防兩端都逐漸跟不上比賽節奏,最後演變成「攻不上、守不回」的尷尬局面,甚至出現了「滿場散步、眼神防守」的情況。

一球落後下,德波爾本想換上邊鋒貝爾黑斯和後衛廷貝爾,展開最後一搏。但他此番換人的時間明顯過晚,荷蘭防線在捷克上下的連番沖擊下已經有一些支離破碎,前場的突擊手有沒有辦法獲得球權牽扯防線,球隊的攻防體系就此呈現出嚴重的割裂感。

當捷克隊利用一次簡單的後場任意球將皮球吊入禁區,荷蘭在外圍對於二點球的保護只能用慘不忍睹來形容,最終釀成了一次捷克搶截後的就地反擊得分。

在捷克取得第2個進球的過程中,維納爾杜姆因體能不支所暴露的防守漏洞完全體現——在身位占優的情況下,「步履維艱」的荷蘭隊長被霍萊什後來居上搶截,最終釀成了郁金香的直接丟球。

(結語)

小組賽的三連勝讓一度陰雲籠罩的德波爾似乎重獲信任,他所崇尚的352也終於在一片質疑聲中謀得喘息空間。但最終, 德波爾在水平更高的直接對話還是暴露了自身臨場應變過於緩慢、戰術構造略顯單一的問題。

面對捷克隊張弛有度的攻防節奏,郁金香在上半場處處遭受掣肘,整體進攻未達預期。進入下半場,德裏赫特的意外紅牌讓比賽風雲突變,捷克隊此後針對性加強反擊力度,而德波爾在危急之下的應對過於緩慢,「迷之換人」無疑自束手腳,而對於維納爾杜姆的猶豫不決又讓中場在對抗中進一步走向深淵,最終的0:2落敗倒也並不讓人意外。

科曼離開後,德波爾作為繼任者始終處於輿論風波。一方面他對球隊主力陣型大刀闊斧改革引來諸多不滿,另一方面他在臨場排程乃至於戰術構造方面的缺陷也人盡皆知。經歷了歐洲杯的高開低走,荷蘭足協或許應該認真考慮球隊的未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