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知識

諸葛亮到底是不是架空劉禪的權臣?

2020-07-30知識

據史書記載,劉禪繼位,諸葛亮剛剛開府治事時,他的得力助手丞相府主簿楊颙看到諸葛亮事事親力親為,攬權不放,便勸諸葛亮說:

「革命工作有分工,上下不可相侵。請為明公以一家之主打比方。今有人,使奴執耕稼,婢女做飯,雞主司晨,犬主吠盜,牛負多載,馬涉遠路。家中之事則無一曠廢,所求皆足,他也雍容自得,高枕無憂,只是吃飯飲酒而已。忽一日,所有勞役要他親力親為,不任他人,勞其體力,為此碎務,形疲神困,終無一成。豈其智之不如奴婢雞狗哉?因其失家主之法也。是故古人稱‘坐而論道,謂之王公;作而行之,謂之士大夫。’今明公為治,乃躬自校簿書,流汗終日,不亦勞乎!」

這段史料,常常被人提及論述管理之道。很多人認為,諸葛亮雖然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代表了中國兩千年士大夫公忠體國的榜樣;但他凡事親力親為,最終活活把自己累死,也是一種很不可取的行為。革命工作要懂得分工,懂得授權,哪有某人所有事情大包大攬的道理?這一則會把自己累死,二則有專制攬權之嫌。嬴政和朱元璋都是著名的工作狂,但也是著名的專制君王,諸葛亮這樣做,是不是想架空劉禪權傾朝野以滿足自己的權力欲呢?

如果真是這樣,那麽楊颙一舉點破諸葛亮的心思,就算不被打擊報復,其前途恐怕堪憂了。但事實上,諸葛亮非常感謝楊颙的勸諫,並讓他兼任組織部副部長(東曹屬),負責蜀漢兩千石及以下官員的提拔任用(典選舉)。五年後,楊颙病逝,諸葛亮十分悲痛,連續流淚三天。沒過多久,負責丞相府官吏任用的西曹令史賴厷也去世了,諸葛亮不由哀嘆道:「令史失賴厷,掾屬喪楊颙,為朝中損益多矣!」

我以前說過,在正史中,劉備喜怒不形於色,一生只為劉表、龐統、法正、劉封四個人哭過;其實諸葛亮的情緒更加克制,除了寫【出師表】之時,他一生只有在劉備、馬謖和楊颙三人死後哭過。可見諸葛亮對楊颙是真心感謝。所以明末王夫之在【讀通鑒論】中就一針見血地指出:「公之泣楊颙也,蓋自悼也。」

原來,諸葛亮之所以累得半死也不肯放權,就是因為蜀漢人才太少啊。劉備時期,蜀漢倒是人才濟濟,統帥之才有劉備、關羽;大將之才有張飛、黃忠;軍事謀略方面有龐統、法正;經濟人才方面有劉巴;政治人才方面有董和;此外還有打輔助的軍政全才馬良、黃權;到如今卻全沒了!最痛心的就是夷陵一戰,蜀漢荊州籍的人才損失大半。等到劉禪即位,朝廷裏要麽就是忠誠度不夠的益州人,要麽就是年資尚淺的年輕人,尚未有一個人可以幫諸葛亮分擔責任。這些年輕人之中,也包括諸葛亮寄予厚望的劉禪。

也正因為如此,在諸葛亮征南中之時,丞相長史王連勸他說:「此不毛之地,疫癘之鄉,不宜以一國之望,冒險而行。不如遣一大將。」但諸葛亮仍要親自前往,他何嘗不知道南中乃瘴疫之地,山窮水惡,遍布毒蟲猛獸,去了有回不來的危險,賈誼馬援都是這樣犧牲的。但諸葛亮此次征南中,不止為平叛,還要攻心,諸將之中也有能征善戰者,但善於攻心、願意攻心,且能夠解決復雜民族、政治與外交問題的,基本上沒有,所以諸葛亮還是不得不親自去冒險;而且自從入蜀一戰,他已經十年沒帶兵打仗,手有點生了,為了日後的北伐事業,必須先拿南中練練手,再苦再累,也沒有人能代替自己。

也正因為如此,諸葛亮後來又讓楊颙負責組織方面的工作,為朝廷發現一些卓絕的人才,或能給自己多分擔一些吧。

另外,當時還有個閬中人姚伷,曾向朝廷推薦了好幾個文武之才,諸葛亮因而稱贊他說:「忠益者莫大於進人,進人者各務其所尚;今姚掾並存剛柔,以廣文武之用,可謂博雅矣,原諸掾各希此事,以屬其望。」隨即將其提拔為丞相府參軍,隨同諸葛亮一起北伐。

另外還有個董恢,曾以宣信中郎作為費祎的副手出使東吳,並以卓越的外交才幹受到孫權的稱贊。諸葛亮知道後,在他回來不到三天時,就立刻將他從縣級幹部提拔為丞相府屬,遷巴郡太守;還有何祗,不僅出身貧寒,而且好聲色,不持節儉,但為人極其聰明有能力,諸葛亮於是抓大放小,將他從一個小小文書(書佐)提拔到成都令再到廣漢太守,真是不拘一格用人才。

而也正因為如此,諸葛亮有時也忍不住說重話,要求府裏的年輕人多向董和、徐庶、崔州平、胡濟四人學習,這四人中董和曾是諸葛亮最得力的助手(註1),可惜已死於劉備時期,徐庶、崔州平則是諸葛亮的荊州舊友,雖然能力很強,但已不可能幫到諸葛亮了。所以諸葛亮是羨慕、懷念加急切,真希望蜀漢的年輕人快點成長起來啊!

註1:見諸葛亮【與群下教】:「董幼宰參署七年,事有不至,至於十反,來相啟告。」可見此期間蜀漢政務乃諸葛亮與董和二人共同分擔、反復商定,可見至少彼時諸葛亮還未總攬全域

這些諸葛亮寄予厚望的年輕人中,應該有剛從尚書郎被提拔為丞相府東曹掾的蔣琬,也應該有諸葛亮好友馬良的幼弟、剛被提拔為丞相府參軍的馬謖,還有陪著劉禪一起長大的黃門侍郎董允、費祎,他們都是才華橫溢的官二代,好好成長,前途無量。

另外,諸葛亮非常看好的一個年輕人益州郡太守張裔,南中叛亂時被雍闿綁架送給了東吳,諸葛亮也特意交代出使東吳的鄧芝一定要把他救回來。人才難得,少一個都是巨大的損失(註2)。還有一個性情狷狹的楊儀,都被劉備棄用了,諸葛亮仍不得不冒險重用他,結果搞得楊儀心態膨脹,又與自視甚高的漢中大將魏延鬧起了矛盾,每次開會兩人都要吵起來,魏延口才不如楊儀,好幾次被罵得灰頭土臉,最後忍不住拔出刀來揚言要砍死楊儀,嚇得楊儀哇哇大哭,鼻涕流了一地,搞得諸葛亮哭笑不得。其實但凡有人,他真不想用這兩位,但在軍事方面,蜀漢實在缺乏好用的人才,所以諸葛亮還是得重用他們,並且還特意寫了一篇【甘戚論】,以調解二人矛盾,苦口婆心,勸他們以大局為重。

註2:據【三國誌 楊洪傳】,張裔被就回國後,諸葛亮曾寫信給他,說當年張裔被綁架後,「吾之用心,食不知味;後流迸南海,相為悲嘆,寢不安席;及其來還,委付大任,同獎王室,自以為與君古之石交也。」愛才之心,躍然紙上。

有時候諸葛亮真的很羨慕對面的曹真,手裏頭有司馬懿、張郃、郭淮、徐邈、夏侯霸等一幹軍政人才,而且不必兼管經濟與後勤的工作,只要專心搞軍事就可以。而自己這邊是處處捉襟見肘,能幫得上忙的沒幾個,不把自己累死,還能怎麽辦呢?

這才是真正的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