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知識

當孩子問「魚兒用什麽呼吸」該如何回答?

2021-11-21知識

這是個有趣的問題,魚類包括了這個地球上的三萬多種動物。 而孩子們眼中的「魚」,也包括了一些哺乳動物,和兩棲爬行動物。

億萬年的時間裏,在動物們燦爛的前進演化過程中,魚類擁有了數種不同的呼吸方式,讓我慢慢講給你聽。

1.鰓

圖源/C_hr

這種漂亮的小魚是唐魚,也叫白雲金絲。野生的唐魚生活在廣東的山澗小溪中,數量稀少。

雖然作為體色艷麗的觀賞魚,你能在水族店裏輕易的見到人工繁殖出來的它們,但是在野外,由於數量稀少,它們屬於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是不允許人為捕撈與飼養的。

以唐魚為例,大多數的魚類,都是用腮進行呼吸的。

也許孩子們,曾經在菜場和超市裏,看到玻璃缸裏的魚,嘴巴一張一合,而腮也隨著一張一合。

讓我們把魚的腮開啟,可以看到鮮紅的腮絲。在這些腮絲上有很多很多的毛細血管。在魚生活的水裏,雖然我們看不見,但是水裏有溶解的氧氣。

魚的每一次張嘴,水流就會順著嘴流到腮部,在這個過程中,水裏面的氧就會被腮部的毛細血管獲得,而多余的水就被排出來啦!

如果還不明白,看看這張圖就懂了

大多數的魚擁有一對腮,但有些魚的魚鰓更多,比如鯊魚。我們在動畫片和各種場景見到鯊魚,最明顯的標誌之一就是那幾道彎彎的月牙,也就是它們的腮。

鯨鯊的腮

2.迷腮

這是圓尾鬥魚,這也是一種擁著艷麗體色的中國原生小魚,分布在中國北方的大片地區。它是屬於攀鱸亞目的魚類。

攀鱸亞目的魚,最顯著的特點就是擁有迷腮。迷腮的作用很簡單,就是它們可以擺脫魚鰓只能呼吸水中氧氣的壞處,直接沖上水面,呼吸外面空氣中的氧氣。

迷腮的位置

在圖片上的位置,有一個像迷宮的一樣的器官,這就是迷腮。

迷腮並不是在小魚一生下來就能用的,而是隨著它們生長發育到成熟的過程中嗎,迷腮漸漸的發育,最終攀鱸可以做到完全依靠水面上的空氣進行呼吸。

而在它們的世界中,很多攀鱸生活在非常小的池塘,由於水少,水中的氧氣不足以讓它們順利呼吸。而在成年後,只要保持濕潤,它們甚至可以上岸「走路」!

在水塘幹涸時,它們會用自己的魚鰭一步一步的從陸地上往下一個有水的地方遷徙!運氣好的話,它們就能化險為夷。

別的擁有迷腮的,小朋友可能會碰上的魚類:

泰國鬥魚,常見觀賞魚

泰國鬥魚,也稱暹羅鬥魚,前幾年登上了蘋果手機的封面。

烏鱧

南方人管它叫「生魚」,北方人管它叫「黑魚」,真實名字叫烏鱧,常見於各大菜市場。(烏鱧屬於鱧亞目)

另外有個有趣的小故事,最近的研究發現,鱧科魚和攀鱸都是從距今約5000萬年前開始,從東南亞擴散到西藏一帶,最後在約4000萬年前從印度擴散到了非洲,在這個過程中,它們獨特的習性逐漸形成。 [1]

3.肺

從將近4億年前,比恐龍還早的時候開始,肺魚就生活在非洲大陸上了。

肺魚既有腮,也有「肺」。這使得它能跟人類一樣用「肺」進行呼吸。

在非洲雨季時,它正常的生活。但是當非洲進入旱季,池塘完全幹枯時,肺魚會在池塘裏打一個25厘米的洞,把自己埋進去,然後進入休眠模式。在這個過程中,僅靠肺進行呼吸,而基本生命活動靠著消耗尾巴上的肌肉來維持。

這一覺可以持續3-5年,一直等到雨季重新來臨,池塘重新出現為止。

肺魚的「肺」

說完了陸地,再來說說海洋。還有一大類「魚」,也是靠肺呼吸的。

那就是鯨魚和海豚。但是要記住了,鯨魚和海豚不是魚類,它們屬於哺乳動物。

它們的呼吸孔,也就是我們的鼻孔,長在背上。

鯨魚和海豚也是依靠肺呼吸的,所以它們經常要浮上海面呼吸空氣,很多種類的鯨,呼吸一次能管一個小時。

有時候它們呼吸時的水柱會在海面上形成小彩虹。

4.皮膚

大鯢,也稱「娃娃魚」,這也不是魚類,而是一種兩棲動物。

它們在幼體階段使用腮在水中呼吸,而成體後使用肺和皮膚進行呼吸,這也讓成體的娃娃魚有短暫上岸的能力。

5.腸道

泥鰍對溫度變化十分敏感,當溫度過低時,它們會打洞鉆進泥裏,尋求更溫暖的環境。當溫度過高時,它們會時不時鉆出水面吸一口氣,過一會水裏還會有泡泡飄出來。這是為什麽呢?

當泥鰍出於不利環境時,比如說鉆進泥裏,或者溫度過高,水中溶氧較少時。它們後腸的上皮細胞會出現變化,在細胞之間會出現微血管。當泥鰍吞下空氣,腸道中的微血管吸收了氧氣,剩下的空氣就會被排出體外,這樣泥鰍就使用腸道進行了呼吸。

在我們兒時的夏日抓泥鰍的時候,總是能看見泥浮上水面吸氣,並且過一會就有小氣泡從水底冒出水面,這時就是泥鰍在用腸道呼吸了。

所有的動物們,都面臨的一個最重要的問題,那就是生存。

在漫長的生存競爭中,這就是各種動物在前進演化中交出來的答卷,而它們也就成為了存活到今天的勝利者。

▶加入我的動物寵物社群,請關註微信公眾號 遠夏的動物園 ,並點選加群

▶知乎專欄 : 遠夏的動物園 ,跟我一起逛各個動物園吧!

▶嗶哩嗶哩bilibili: 遠夏的動物園 (我的影片內容全部在此)

參考

  1. ^https://www.cas.cn/syky/201904/t20190409_468832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