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後第一天,意味著2021夏天就這麽悄悄結束了。秋天的第一杯奶茶還沒喝到,對阿楚來說,今年夏天的最後一部電影卻有幸沒錯過,那就是【盛夏未來】。
在寫它之前,對於這部電影的各種爭議就占據著阿楚的手機推播了。其實摒除掉外界的聲音,客觀的來說,阿楚覺得【盛夏未來】真的很冤。
私心認為,【盛夏未來】可以說是國產青春片內容創作的轉折點。
青春不是結束,而是未知與開始
———————————————
與其說陳辰和鄭宇星談了一場「虛假」的戀愛, 不如說他們是彼此青春裏的那一道光。
罵他的人90%都在說它詐騙的核心在於,本來是抱著來看張子楓吳磊兩個人甜甜的戀愛,結果我爆米花買好了,走進電影院,你就給我看這個? 但如果仔細回想,你會發現【盛夏未來】根本就沒在跟你「談戀愛」。
兩個人最初碰到一起就是個必然的「誤會」,是陳辰慌亂中撒了個謊,把鄭宇星當成高考失利的擋箭牌。而鄭宇星很講義氣地沒拆穿,甚至對她為什麽那麽做有點好奇。
這是青春期裏的偶發事件,但偶然不一定都與愛情有關。
嚴格來說,【盛夏未來】的劇情也沒有逃脫套路。女主暗戀男主,因為誤會假戀愛,卻因此而發生了一些列故事。但阿楚認為,好的電影並不一定非得不套路,用套路能把故事講好才是最難得的。
而【盛夏未來】最難得的,就是用套路講了一個看起來不一樣,卻又那麽「真實」的青春。其而這種套路裏的創新,則更需要花心思。
【盛夏未來】裏的青春,是按考試成績排定的座位,是陳辰桌上那本高考倒數的行事曆,是塑膠操場上穿著校服跑步的男孩女孩,也是大膽喊著「討厭青春電影了」,但又借著「電子音樂」尋找同類的小心翼翼。
它是自然的傻氣和天真,就像陳辰相信愛情應該永恒,從學生時代開始,排除萬難才在一起的爸媽,他們必須白頭到老,相愛一生;
它是開解別人一套一套的,輪到自己了就怎麽也想不開;
它是明知自己很幼稚,可控制不住犯傻——「早戀」耽誤學業,說走就走的旅行無比瘋狂,還有喝酒後忍不住跟前任聯系,幾乎可以想象到糟糕的結局,但還是會被迷茫、難過淹沒理智;
如果人生真像【阿甘正傳】裏說的,是一盒各式各樣的巧克力,那陳辰和鄭宇星的青春,應該是一顆酒心巧克力,用微甜包裹禁忌。懵懂的悸動是微甜,曖昧的秘密是禁忌。甜度不高,苦澀有余,但只有輕輕咬下去,才會發現那個你向往的的世界。
那裏的一切都剛剛好,剛剛好的情愫,剛剛好的幼稚,剛剛好的成熟——那裏是青春的開始 。
我們印象中的國產青春片好像是這樣——老歌,單車,陽光穿透樹葉的斑駁,最終,它敗給了時光,現實。各種各樣的故事無一不在告訴你,我們的青春是如何結束的。
但回想17、8歲的我們,那個青春好像很具體,但又抽象的讓人摸不到。像是一束光,既能穿越時間的溝壑,也能塵封心底的遺憾。
某個時期的國產青春片,陷入了創作上偷懶且迷信流量的怪圈。
把時間往前推,更早一些的國產青春片不是沒有佳作,像姜文的【陽光燦爛的日子】、王小帥的【十七歲的單車】,都有鮮明的個人風格和獨特的時代質感。
從【致青春】【匆匆那年】開始,青春片這個題材走入大眾視野,到【左耳】、【會痛的十七歲】讓「青春疼痛文學」成為無病呻吟的代名詞。國產青春片創造了屬於我們自己的一套公式:熱門IP+流量明星+打架墮胎出軌。最終用盡全力告訴我們一個結局,青春=愛情,不是它敗給了現實,就是錯過的都歸於遺憾。
但【盛夏未來】遠比「販賣情懷」、「制造話題」的某些要高級,在這裏,青春不再不廉價,也不再懸浮。它是一個未知,一個充滿無限可能性的開始。
青春與愛情無關,與愛有關
———————————————
看完電影之後,大家討論最多的一個話題就是:鄭宇星到底愛不愛陳辰?
導演用一部電影的時間講了兩個少年的青春,但這個青春裏不只有愛情,阿楚看到了對「愛」的討論。
你認為的愛是什麽?
朋友之間的友情,父母之間的親情,或者像陳辰那樣還從父母那裏粗略地感知到了愛情,但那是懵懂的,模糊的,甚至帶著一些誤解的。
就像有人覺得陳辰和鄭宇星談了一場「虛假」的戀愛,他們的依據是陳辰暗戀鄭宇星,鄭宇星自始至終都沒選擇陳辰,但他們接了一個吻。
所以,那個吻是愛嗎?
阿楚認為,那其實是愛,但不是愛情。他經歷過愛而不得的絕望,也明白那種絕望的煎熬。作為共同出逃的盟友,在聽到那個「秘密」後,他希望讓對方放下那份期待。
他吻她,是曖昧的結束,不是愛情的開始。
而把愛情定義為愛,本身就是對愛的誤解。
鄭宇星一直放不下MING,甚至想要帶著陳辰見對方,惹對方吃醋——幼稚,但幼稚得可愛。
按照陳正道的解讀 ——「MING不是代表愛情,而是我們在生活中想成為的大人,想做的工作、想要的愛,但這種渴望永遠都有可能拒絕你。」
更準確地說,【盛夏未來】是對青春期這個人生的特殊階段進行了一次探討。探討我們在那個時期,真正關註的是內心發生的變化,如何跟家人、戀人相處,又將收獲怎樣的成長。
導演其實從始至終沒有給青春下定義,也沒有給愛下定義。他認為,「愛」與性別無關,與年齡無關,甚至與人無關。
而在這部電影裏,17、8歲的你,能感受到不被定義的共情,去接受正當下的懵懂、放縱和探索;
而不在那個年齡的你,也能尋得熟悉的迷惘,與那個自己相視一笑。
【盛夏未來】貌似沒有告訴你什麽道理,得出什麽結論,但也是這部片子最有價值的地方。
青春的原本是愛,而愛的本源是無相。
「不定義」也許是青春片的未來
——————————————
客觀來說,國內一些早期的青春片,還是吸收了日韓青春片的拍攝手法與敘事風格,更偏向於亞洲電影的審美。
【情書】裏被模仿到泛濫的經典場景——男主角坐在圖書室窗戶邊看書,柔光一打,白紗輕揚,幹凈的少年捧著書冊,好像就有那味兒了。
但這種模仿,只是表象的吸收,忽視了真正重要的內核。
隨著大眾審美的提高,這種缺乏創作內核的作品打動不了觀眾。
青春片可講的內容非常多,個體層面上有精神孤獨、性別取向、心理疾病、家庭關系的討論,社會層面上有網絡暴力、成長倫理、人文關懷等表達。而歐美在這方面就做得不錯,他們不僅僅有無腦的啦啦隊美女+橄欖球隊長的青春校園愛情,還有更多值得推薦的佳作。例如,女神愛瑪·沃森主演的【壁花少年】,剖析了青春期男孩在性、欲望和生命價值等方面的迷茫。貌似沈重的主題卻被導演拍得優雅輕盈,更像是鄰家男孩的青春物語,連他的默默無聞都讓人似曾相識。
【布特小姐】講叛逆,講頓悟,【怦然心動】有自我審視和自尊自愛,前者敘事爆裂直接,後者側重娓娓道來。
你可以從中感受到暖意和光亮,甚至讓人想起毛姆在【月亮與六便士】中所說的「你要克服的是你的虛榮心,是你的炫耀欲,你要對付的是你時刻想要沖出來出風頭的小聰明。」
經過近十年的漲落,國產青春片曾經的套路早已不再適用。縱觀近些年可以稱得上優秀的作品寥寥無幾,阿楚印象中也就只有聚焦父權與個人成長的【狗十三】、視角釘選在穿梭與深圳、香港兩地學生的【過春天】、關註校園暴力的【少年的你】。但這些片子的成功無疑不僅僅在「青春」本身,更多是對於一個社會問題的深刻演繹,以及問題被大眾關註後其本身所帶來的社會性積極影響。
這些更能展現電影這一藝術形式本身的社會責任感,但之於青春片來說,未免過於沈重。【盛夏未來】討論現在,討論未來,討論那些習以為常又容易被忽略的存在。 但它對於青春片的意義在於對青春本身的討論,以及第一次直面年輕人最需要被關註到的情感訴求,那就是, 不定義 。
現在社會的標簽太多了,不同地域,不同國家,不同性別,乃至不同住所、不同年齡都被貼上各種各樣「沈重」的標簽。各大媒體每天都在討論00後是什麽樣,他們喜歡什麽,不喜歡什麽,所有的行為、動作甚至表情都會被貼上「這是當代00後的樣子」這種標簽。
可回想當年的自己,所謂的叛逆,敏感無不源於生活中時時刻刻的「被定義」。其實有時候,僅僅只是一個認同,就能給少年人增添無限的安全感。
結語:
可以說以【盛夏未來】為節點,往前10年,是青春的結束;往後十年,是青春的開始。 這個夏天,我們可以清楚地看見少年們的成長和蛻變,從偏執的想留住永恒,到接納愛會消失,最後還是與世界的不和解。
至此,吞下那顆名為青春的酒心巧克力,帶著苦澀與微甜一同上路,下一程或許有驚喜。
文/阿楚X十六X鯨魚
微信訂閱:cmf2015,有機會加入阿楚觀影團,參加有趣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