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換一個角度,講一個30歲換行的故事。
我母親30歲的時候,還是大學英語老師。
我父親30歲的時候,還是醫生+醫學院青年教師。
他們兩個人都在30出頭的時候,選擇從大學辭職,去外企從基層崗位重新做起。
那個時候外企還沒後來那麽有光環,也有很多老一輩的人不能理解:為什麽要放棄大學裏的鐵飯碗,去做洋買辦?
我有一個非常討厭的小學班主任,我到現在都記得這個老太太。
有一次,學校要每個家長幫學生做紙花,清明節祭掃烈士墓用。我父母都不會,就做的很醜。
第二天拿到班級裏,這個老太太就說,你看你爸媽,就只會和外國人說話,連做個小白花都不會。
然後全班哄堂大笑。
其實這個老太太人並不壞,只是見識太少,接受不了新的東西,慣性的認為自己不了解的東西都是壞的。
現在回頭看起來,我算是從小學就堅定了「蠢即是惡」的信念,即使到現在,我都對堅持自己愚昧觀點的蠢人有一種發自內心的厭惡。
我小學和初中的那幾年,印象非常深的事情是:吃完晚飯之後,父母就會關掉電視,分別回到房間的寫字台上開始看書、看檔,或者是學英語。我爸爸一直堅持聽寫【走遍美國】,直到復讀機和那套磁帶都基本用不了了為止。
所以我直到長大了才發現,原來晚飯後在大多數人家裏,是看電視劇看綜藝的娛樂時間。而我早都已經耳濡目染,養成了晚飯後去看書,或者學點什麽新東西的習慣。
這種習慣的不同,經年累月帶來的差異是非常可怕的。
所以你想,現在轉行,比起我父母那個年代,雖然都要同樣辛苦的不停學習,但至少幾乎不會有身邊的人不理解你。
如果你有孩子的話,你要相信,你堅持學習的樣子會影響他一輩子。
而且現在的學習資源、渠道比起二十年前都要好的多得多,還有什麽好抱怨的呢。
所以,還要問什麽如何應對?特麽的擼起袖子硬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