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黃種人在發展身體天賦上,選擇的是戰爭天賦。
凡事對戰爭有利的身體天賦保留,凡事對戰爭不利的舍棄。
戰爭是集體與集體的對抗,宏觀上強調的是團隊,協同。
所以,相對於個體而言,黃種人的素質更加體現在集體概念下的身體演進和各種素質的發揮。
這就要求每軍隊裏具體的每一個士兵能夠服從,能夠被團結,能夠理解各級的指令與戰友的訊號。
- 身上無異味:這意味著在相對狹小的空間裏,相比於白人和黑人,黃種人能夠積攢更多的士兵用於搏殺,在局部形成以多打少的局面。
- 激素水平穩定:突然脾氣爆發的可能性低。相比於白人和黑人,激素水平穩定,性格穩定,便於軍隊內部的管理,軍隊內部不會存在私鬥,內耗的情況。
- 個體成熟較晚。相比於白人和黃人,12-15歲成熟個體,黃種人個體成熟一般在16-19左右,相對較晚的成熟期,加上尊老的習俗,使個體有充裕的時間在智力,知識,及技巧方面的打磨和提升 。(成熟發達的農業,為個體延遲成熟及尊老提供了充分的物質基礎)
- 智力較高:腦容量較大結合相對較長的個體成熟時間,使黃種人智力較高,這不僅僅體現在少數精英階層,更廣泛地體現在普通士兵身上,使其對於上級命令,同級之間的協作以及下級的排程上,相較於白人,黑人而言,具有較高的完成度,更會向前推進戰爭歷程。
- 數一數二的堅韌性格,黃種人的堅韌,是在白人和黑人身上很少看到的,而這在戰爭中恰恰是最重要的品格,對於疲勞的忍耐,寒冷,饑餓的忍耐程度,在一定意義上決定著整個軍隊的精銳程度,歷史上,因為斷糧而崩潰的戰例比比皆是。
- 出類拔萃的力量,技巧及身體協調性:歷屆奧運會證明,黃種人在關於技巧,身體協調性等方面處於整個人類社會的頂峰,而在力量方面,也穩壓白人一頭。技巧及身體協調性會帶給單位個體更加強悍的肉搏能力,而力量在冷兵器作戰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 在負重耐力上,並沒有明確證據說明白種人,黃種人和黑種人,誰更突出。(不要再說馬拉松,這種運動宗教意義大於實際意義,我不相信基普喬格這樣的奧運冠軍在負甲的前提下比一個普通人更有實際作戰價值)
- 身高:這也最有爭議的一點。秦漢時期,中國人平均身高在170左右,日耳曼人在170-173左右,而羅馬人在160左右。這也是為什麽在共和國時期,羅馬人的制式鎧甲就有護肩,就是為了防止高大的日耳曼人從上到下劈砍肩部;而同時期的漢朝紮甲確很少看到護肩。相信隨著生活質素的提高,蛋白攝入的增加,中國人的身高一定會回到其應有的水平。
- 至於跑跳能力,在人類進入集體對抗,即部落對抗之後,就不是那麽重要了。這頂多算是一項生存天賦,甚至生存天賦都算不上。畢竟,獅子也不是以速度稱霸非洲草原的。
以下三個,哪個才是百戰雄獅,為民族開疆擴土呢?
分割線-----------
鑒於有的小夥伴對於身高,在古代戰爭及現代戰爭中的作用問題,持否定態度,我在這裏以本人專業角度說明一下,不足之處請指正。
先亮觀點:在有限區間內,考慮能量消耗問題,作戰效能與身高應該大致呈現一個正態分布曲線。但是180cm絕對不是這一曲線的頂點。
從生理角度考慮:人體總血量占體重的5%,如果一個人體型正常的話,他的BMI值在22%-25%之間,這樣就可以推測出一個身高區間內,人的平均血量。
以160cm為例,男性體重大概在60kg,那麽他的總血量為3000ml。
以170cm為例,男性體重大概在66kg,那麽他的總血量大概在3300ml
以180cm為例,男性體重大概在75kg,那麽他的總血量大概在3800ml
上述三個人,如果被同樣的刀捅一下,如果失血速度相同,180cm身高的人能夠比160cm的多挺那麽十幾分鐘。
這還只是較低BMI值,23%左右的數值。
如果把BMI數值提升到25%左右的數值,其體型會接近高肌量高脂肪的戰鬥體型。那麽,身高最高的人,所獲得的體重將對其他量級的身高組呈現指數級的碾壓,收益更大,其總血量也會更多,其戰場生存率也會更高。
現代戰爭同樣如此,以體表面積算,還是以上述三人為例
160cm,體重60kg,體表面積1.63m2;
170cm,體重66kg,體表面積1.76cm2;
180cm,體重75kg,體表面積1.93cm2
以現代戰爭的火力密度,體表面積增加0.3m2,也就是三個腳掌那麽大,會起到決定性作用麽。同樣被一個彈片擊中,180cm的就是光流血都比160cm多撐1個小時,誰寧願做那個160cm的?
既往身高高不適合現代戰爭的言論,僅僅只是印象。隨著重裝火力下放至班排,個人火箭筒的裝備,越來越要求個人負重能力,180cm的能抗兩個火箭筒,160cm的只能抗半個,你猜部隊喜歡哪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