狙擊手在世界戰史上早已有之,但在韓戰之前,各國軍隊都只將少數狙擊兵進行的這種獵殺行動作為一種補充戰術,像中國軍隊在北韓戰場上這樣,將其作為一族群眾性的、帶某種戰略色彩的大規模狙殺運動,是世界戰爭史上前所未有的。
這種爭取戰略主動權的狙殺行動一直活躍到整個戰爭結束。
一九五二年五月間,坑道工事的形成為狙擊活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有了堅固的工事,狙擊兵們就不怕敵軍炮火報復了,戰線上頓時槍聲四起。據說開創這種運動先例的,是四十軍一個出了名的二桿子楞頭青副連長徐世禎。
徐世禎在黃雞山前沿陣地看見對面的英軍士兵在陣地上唱歌跳舞,對著我方陣地拉屎撒尿,這個不擋路的石頭都要踢三腳的副連長惡從心頭生,決意非犯回「不隨意開槍」的紀律不可,端起一桿蘇制「水加珠」步槍,「砰砰砰」一天就打死了七個英軍,嚇得對面的英軍從此比兔子還老實。
嘿,這下不得了,上級首肯了徐世禎的做法,中國軍隊那些槍法精準的射手們紛紛端起槍幹開了。
沒有幾天,聯合國軍的士兵們就給打傻了。他們在陣地上只要一露,頭就得吃上一顆不知從哪兒射來的要命子彈,甚至是一顆忽然怪叫著落下的炮彈。
那些中國士兵們正拿他們當活靶子,攢著勁兒拿他們的性命立功!以前聯合國軍從不做工事,靠坦克擋著就行了,現在可不敢那樣幹了。
美國兵、英國兵、南韓兵紛紛咒罵著挖開了工事。挖了工事也不管用。總得離開工事吃飯喝水、拉屎拉尿吧?只要一出工事就性命難保!
個把月後,聯合國軍的前線士兵們晝間活動全線受制,連吃飯喝水都發生困難,屎尿都只敢拉在空罐頭盒裏往工事外扔。
這是當時北韓戰場上的一大奇觀。聯合國軍士兵惶惶不可終日,士氣終於降到韓戰中的新冰點,而對面中國陣地上無數的狙擊英雄們則揚眉吐氣,爭相立功。
打得最漂亮的是二十四軍一個名叫張桃芳的青年戰士。張桃芳有一種天生的「槍感」,是個不折不扣的「神槍手」。
據說他最討厭使用瞄準鏡,只喜歡用準星射擊,他由此成為世界戰史上最聞名的幾個不用「槍瞄」的神射手之一。
張桃芳初上上甘嶺戰場就一鳴驚人。當時他上前線還不到四個月,時年不滿二十二歲。來到前線後,張桃芳被老戰士們胸前的一排排勛章饞暈了,開始苦練射擊本領。
當時中國軍隊正在展開轟轟烈烈的爭當「殺敵百名狙擊手」活動,張桃芳來了勁,連長喊吃飯都不來,成天趴在射擊台上。
十八天下來竟用二百二十五發子彈要了七十名敵人的性命,差不多每三發子彈槍斃一個人,平均每天三至四人!
當時誌願軍戰果統計極其嚴格,打死一個敵人至少要兩個旁證,被擊之敵必須躺在地上至少十五分鐘不能起身才算擊斃。
二十四軍軍長皮定鈞治軍極嚴,怎麽也不肯相信張桃芳這個戰果,竟親自跑到前沿觀察張桃芳是否虛報戰績。
當時正好兩個美國兵吵架,兩人吵得忘了形,忘了誌願軍狙擊手的厲害,竟互相揪領掐脖從地堡吵到工事外面,張桃芳看著皮定鈞說:
「我來給他們勸架。」
說罷,伸出槍管一扣扳機,一個美國兵立刻被打了個四腳朝天,另一個竟不感謝張桃芳給他出了氣,嚇得一軲轆就滾下了又高又陡的山坡。張桃芳不滿地說:「真沒禮貌,謝也不說一聲。」
皮定鈞見狀大喜,當場獎了張桃芳一雙皮暖鞋。現在他才信服了張桃芳的戰績。
皮定鈞,人稱「皮老虎」,毛澤東極為喜愛的驍將。國共內戰爆發時,他率五千準備犧牲掉的孤軍掩護李先念、王震所率中原主力突圍西走。
他執行的是必死性的任務。當時毛澤東準備犧牲掉李先念、王震部隊,李先念、王震又準備犧牲掉皮定鈞部隊,誰都不相信他能活著回來。
結果皮定鈞創造了戰爭史上的奇跡,他不但率五千孤軍完成掩護任務,還在三十萬敵軍叢中橫闖三省,半個月血戰兩千余裏,終於將部隊完整無失真地拖出包圍圈,從湖北沖到安徽,投奔了陳毅。
皮定鈞由是一役成名(他的獨立旅突圍行動以後被寫成了許多部小說,拍成了好幾部電視),所部在中央都掛上了「皮旅」大名。這個獨立王牌部隊是解放戰爭中惟一轉戰過五大戰略區的鐵軍。
一九五五年中國軍隊登壇拜將,軍委定皮為少將,毛澤東看到皮定鈞的名字時,大筆一揮,「皮有功,少晉中」,他就成為中國軍隊最年輕的中將之一!
皮定鈞拍拍張桃芳肩膀:「好樣的,到狙擊手訓練隊去再學幾招!」
慧眼識才的皮定鈞希望張桃芳打出誌願軍個人殺敵新紀錄,張桃芳也果然沒有辜負軍長希望。
兩個星期學習回來後,張桃芳槍技百尺竿頭再進一步,回到陣地十三天竟用二百一十二發子彈斃敵一百四十名,平均每三發子彈殺敵兩名,每天幹掉敵軍一個班,合計在三十一天內,用四百三十七發子彈斃敵二百一十一名!
他的班在張桃芳激勵下,前後斃敵竟達七百六十人,幾乎等於兩個營!他的班榮立集體三等功,九名戰士榮立了個人三等功。
張桃芳和他的班分別創造了誌願軍個人殲敵紀錄和班殲敵紀錄。張桃芳靠一手好槍法打成了聞名中國軍隊的一級英雄。他是中國軍隊在北韓戰場上的頭號殺手!
單個看這種狙擊活動,戰果似乎不大,但全線處處如此,積少成多,日積月累下來就不得了。十二軍統計,三個月內十二軍全軍狙擊殲敵二千五百零六名,只消耗步槍子彈五千八百四十三發,自己竟只傷亡了十一人。
十五軍一三五團則將上甘嶺537.7高地陣地打成了一個響徹世界狙擊作戰史的名字。
一三五團剛上陣地時,對面的美七師簡直狂得沒了邊,樂融融的野餐會,摔角競賽,裸體日光浴,摟南韓女人大跳貼面舞,甚至站成一大排,掏出襠裏的玩意兒對著中國陣地比誰尿得遠……
一個名叫陳鳳樓的新兵氣得牙癢,一槍就將一個正在做裸體日光浴、渾身白肉直晃的美兵打得再也不能享受到下一分鐘的陽光了。這下十五軍的士兵們仿佛運動員聽到發令槍,紛紛幹開了。
十五軍駐守上甘嶺537.7高地的一三五團一連兩個月冷槍殺敵三百多,打殘了美七師兩個連隊。美國人被打得實在受不了,只好讓韓二師換防當替死鬼。
換防時,美國大兵哆哆嗦嗦告訴南韓士兵:「對面那座山是座‘狙擊兵嶺’,隨時都可能沒命!」果然,韓二師僅僅接防幾天就吃盡了苦頭,他們按自己的民族習慣將對面的山頭稱為「狙擊棱線」。
後來據統計,一三五團九個月冷槍殲敵三千五百五十八人,當面南韓一個整編滿員的聯隊(團)活活被他們打殘,不得不換上一支新部隊替守。
他們打出的「狙擊兵嶺」和「狙擊棱線」是韓戰中最響亮的幾個地名之一。這兩個地名均被沿用到美國和南韓的官方史籍之中。
這也是世界戰爭史上惟一一個因為狙擊活動而冠名的戰例。
同期十五軍全軍殲敵一萬九千九百二十一人,其中百分之四十以上是冷槍造成的,而自己全軍傷亡只有三十五人,敵我傷亡比例為五百六十九比一,這買賣賺大了!
軍長秦基偉看著戰果統計和傷亡報表,樂得合不攏嘴。
不但秦基偉樂,凡開展了「冷槍冷炮運動」部隊的幹部戰士都在樂。在狙擊活動最頻繁的一九五二年四月至八月,中國軍隊狙擊殲敵數達一萬三千六百多,打冷槍已成了中國軍隊最喜歡的群眾性體育活動,老戰士打,新戰士打,竟連送飯的「老炊」都手癢了。
六十八軍一個名叫龐子龍的炊事員負責給狙擊兵們送飯,送來送去自己的手也癢了,飯挑子一扔打了兩槍。
看著剛剛還活蹦亂跳的鬼子倒地,龐子龍癮頭上來了,飯也不送了,幹脆改行幹起了狙擊手,三個月內這名炊事員冷槍斃敵五十四名,過了癮,出了名,還成了英雄。
不但打冷槍,還打冷炮。
中國軍隊一些神炮手不甘落在步兵大哥後面,扛著一些輕炮上了山。這是世界軍史上從未有過的「遊動炮」射擊。這些炮手們滿山轉悠,瞅準目標打一炮換一個地方,七個月也殺掉了近九千敵軍。
一個名叫彭良義的十九歲迫擊炮手用八十六發迫擊炮彈擊斃一百二十一個敵人,他簡直把工作變成了一項個人樂趣。每天一大早,他就扛炮上山,哪個敵軍沒長眼暴露目標,馬上吊過去一發索命的炮彈。
這位聰明的戰士不但想辦法消滅敵人,還用盡心思消耗敵人軍火。他將手榴彈上面蓋上厚厚的草灰,彈弦拴根長長的繩子,打出一炮後,他就躲得遠遠的,拉響顆炸得草灰四揚的手榴彈,不但掩護了自己炮位,還引逗敵軍炮兵還擊。
用這個辦法,他曾在一天內打死十八名敵人,消耗敵軍四百發大口徑炮彈。這可不是小數目,四百發炮彈幾乎相當於聯合國軍一個八門制炮連的彈藥基數,幾乎要用十輛卡車才能拖完。而一發大口徑炮彈比一兩黃金還要貴得多!
——李峰【決戰北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