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知識

長三角的經濟挑戰是什麽?

2019-12-15知識

現在全球國際貿易的物資,也就是人類制造的財富,80%都是透過海洋進行運輸的。

上圖是一張2018年全世界船舶在海洋上的分布圖,沿海淺綠色很濃的地方,就是船舶停靠最多的地方,因為有了船舶停靠,就意味著物質財富在這些地方集聚,裝卸、交割、結算,於是能有效帶動這些地方的經濟發展和城市繁榮。而且周邊城市也可以利用物流交通便利的優勢,大力發展制造業。

正是因為這個原因,中國開啟國門加入世界貿易體系時,首先開放的是沿海城市,首先富起來的也是這些沿海城市。世界其他國家也類似,沿海城市會比內陸城市搶占到更多先機。

東亞區域最亮色的地方,構成了一條經濟走廊,如果我們像下圖這樣,把亞洲每個國家經濟最為活躍的四個沿海城市——東京、上海、香港、新加坡挑出來,20萬噸級以上的貨輪只在這些「大站」停靠最為省事,貨物在這裏裝卸、集散、交割,然後透過噸級更小的貨輪把貨物從集散到周邊其他相相對小的港口。

如果20萬噸以上的國際貨輪只能在亞洲選一個貨物集散地,那最好的選擇當然是選在中間,四個城市的中間是上海和香港,上海以經濟繁榮的長三角為依托,香港以富饒的珠三角為依托,不分伯仲。

但上海和香港比起來,還多了一個優勢,就是貨物可以透過長江輻射到沿江的江蘇、湖北、重慶、四川等中國經濟重鎮,也就是腹地更廣闊,所以,如果巨型貨輪只能在亞洲選停一個點,最優選擇是上海。

貨輪先到上海,把貨物卸下來,然後分成不同的貨輪發往亞洲不同的國家和地區,並把從各個國家集聚過來的貨物運走。

這不是猜測,而是事實,目前上海洋山港已經連續多年位居貨櫃吞吐量排行榜的世界第一,這還是在中國金融未曾完全開放的情況下實作的。而且,洋山港目前因為吞吐能力的問題,只做貨櫃,散雜貨是不做的。

目前正在籌劃的大洋山片區,港口吞吐能力會是已經建成的小洋山的2倍還多,而且還有貨運鐵路直達港口,如果真的建成,洋山港就成了無法超越的宇宙第一港了。

單從這個角度來說,只要我們的世界還沒有創造出跟海運相比有革命性變革的運輸方式,貨物就還是會以海運為主,那中國只要不是重新閉關鎖國了,上海就依然是世界物流的亞洲中心,長三角也就不可能衰落。

ps:關於長三角、粵港澳、京津冀的現狀,參見答案:中國三大城市群,京津冀真的和長三角珠三角一個量級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