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知識

為什麽說「守江必守淮」?

2014-03-03知識

拿三國時代的合肥舉例:

自古南方自長江一線水路北上的只有三條路。

廣陵的中瀆水道;中間合肥水道;荊州的漢水淯水道。

咱們挨個來看一下,先看中瀆水道。

當時的蘇北地區也就是廣陵郡之所以叫這個名字,就是轄區內丘陵地貌太多了。

不僅丘陵多,而且水網密布,三國時代當時還有各種各樣的沼澤密布其中,屬於地廣人稀的陸軍噩夢。

在廣陵郡中,有一條中瀆水道,理論上是可以自長江進入淮河的, 但是航道比較淺,動不動就淤塞了。

然後吧, 當地的人口又少,很難找到足夠的民工把河通開。

而且,人家只要堵在你出淮河的口上,就把你輕松堵死了,你連泗水都進不去。

無論南北哪個政權,這條水路都是最次之選。

後來曹丕為了收臧霸等泰山系的兵權找茬打孫權, 讓青徐地區配合,就近走了這條道,結果半道上就堵了。

再看荊州的漢水淯水線。

這條水路,在物流方便程度和沿途百姓密度上看均是優選,但是,淯水到了宛城就到頭了。

如果你想進中原,就得腿兒著走上三百裏了。

你不僅糧食得找大規模的民夫後勤去運,還得舍棄你南方最優勢的水軍。

沖這就得活活嚇死我大東吳將士們!

這條水路倒是北方政權非常好的一個選擇。

因為南陽盆地富裕,大軍進入南陽後可以就近解決人力物力,順漢水入長江也極大的減輕了物流壓力。

也正因此,襄陽這個橫斷南北的關鍵點才會對南方政權的生死存亡如此重要。

所以,上面兩條路一排除, 最後的這條合肥水道,也就成為南方政權入中原的唯一通道了。

合肥這個名字的原因,最早是因為施水和肥水在夏天河水暴漲時會匯聚於此處。

後來人工開挖了運河,肥水施水合流了,學名叫做「巢肥運河」,咱為了易記還是叫「合肥水道」吧。

合肥水道對於北方和南方而言均是生死水道。

不僅航道靠譜不堵,可以方便大規模的兵力物資投放,而且位置極其關鍵。

如果南方掌握這條水道並控制了壽春,就能橫跨整條淮河然後駕著戰船到中原各地自駕遊。

你堵都堵不死!

孫策在官渡之戰時為啥隔著上千裏敢計劃去搶獻帝呢?

因為順著合肥水道走淮河潁水就能一路水路插到許昌!

這條水道不僅僅對北方極其重要,對南方同樣重要。

因為一旦北軍打破了濡須口,獲得了長江的入江口,中原龐大體量的兵力財力就將源源不斷的登陸江東!

與此同時,完成對長江中遊和下遊的分割!

比如說官渡時期孫策如果不死,不僅官渡之戰結果未可知,即便曹操官渡勝利,後面也很難集中精力去略定河北。

因為整個淮河一線將再無寧日!整個豫州、徐州將投入大量的兵力去嚴陣以待小霸王隔三差五的武裝自駕遊!

孫策一死,劉馥的刺史守國門,將陣線釘在了合肥,意味著不僅牢牢地鎖死了江東政權的北上之路,還給中原政權南下江東留下了一個最可靠的橋頭堡。

從此以後,曹魏政權只需要在合肥布防,就能將整個江東地區憋在長江內。

合肥的意義還不僅僅在國防層面上。

它更是國力的放大器!

只要合肥在手中,整個淮河以北就全都是安全生產區!

江東就算再富裕,它本質上也是在用江東一隅來對抗整個中原大平原的財富之軀。

只要中原統一並且緩過勁兒來,冀州、青州、兗州、豫州、徐州這五大平原的國家機器一開啟,江東政權的消亡就只是時間問題。

自古守江必守淮,除了江淮間的層層水網可以給北方政權的推進進行層層阻擊外,背後的底層原因也是秦並天下中最常說的那四個字,國力問題。

如果南方政權擁有淮河,那麽豫州、徐州就將變成南北對峙的重要緩沖區,雙方互搶人口,隔三差五武裝搶劫,誰也沒辦法安心生產。

北方不僅掙錢的渠道減少了一大塊,而且處處布防的花銷也因此大大增加。

此消彼長,北方政權的優勢將不再懸殊明顯。

如果說淮河如果被北方攥在北方手中,意味著它極大地壓縮了你的國防成本,並解放了大片的優良土地。

合肥與壽春,某種意義上,無論對於北方還是南方,都是生死存亡的函谷關!

回到題目,為啥守江必守淮有兩個關鍵點。

1、江淮水網可以層層阻擊北方政權。

2、守住淮河意味著豫州、徐州變成戰略緩沖區,極大削弱了北方國力,從而延長了南方政權的存續時間。

歡迎關註微信公眾號:渤海小吏的封建脈絡百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