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不聊星女郎,單純聊一聊周星馳的電影審美。
很多人覺得周星馳的電影核心是無厘頭喜劇,但實際上,周星馳作為導演,在把控電影審美上也很厲害,很有自己的想法在。
他真的很會用造型和色彩把美人的另一面挖掘出來,讓她們展現出與大眾認知沖突且矛盾的另一種風情。
這一點很值得大多數人去借鑒和學習。
造型的潛意識暗示
如果說人物的動作和語言是人物情感的具象化表示,那麽人物的造型就是觀眾對人物的第一面認知。
造型會輔助觀眾來判斷這個人是什麽身份,是什麽性格。
景甜在【司藤】中剛出場是一身裁剪得當,簡約又不失質感和精致的白色旗袍
這件旗袍裝不僅定位了故事發生的時間,也暗示著司藤這個人物處處求精致,要求高。
周星馳在他導演的電影中,就很會靠造型來完成對人物的性格深化和再次塑造。
2004年上映【功夫】就是一個典型例子。
黃聖依的首部電視劇是2003年播出的【紅蘋果樂園】。
她在裏面飾演校花玲達,雖然美貌突出,成績優越,但人設並不討喜。
劇中對她的設定是心高氣傲,有心機,會輕視他人,且對別人傲慢無禮。
在當年那種女主角人設普遍是雖平凡但有雜草生命力的情況下, 哪怕有著讓人看一眼就驚艷的美貌,也沒能幫黃聖依在觀眾緣上扳回一籌。
不過,這也不能怪當時的導演會給黃聖依這樣的角色。
因為,黃聖依的臉跟這個角色的匹配度確實很高。
她本身就長了一張傲且貴的校花臉
黃聖依臉骨窄,腮骨內收,屬於長窄臉那一掛。
本身長窄臉相較於短寬臉,就容易給人一種冷靜、克制,成熟感高的感覺。
外加腮骨內收,整體氣質更往銳利,傲氣那裏走。
不用化太濃的妝,就已經具備了咄咄逼人的艷麗
而且,黃聖依的三庭五眼比例加重了長窄臉帶來的感覺。
上庭短、中下庭長,削弱了她的幼態和天真,加了幾分成熟和精明。
外加兩眼瞳距近,開扇雙眼皮,臉上的骨感大於肉感等多種因素,整體的平易近人感更低。
再加上當時的年紀,她給人的整體感覺就很高傲校花。
還是那種你聽說過她的名字,卻不常在校園裏看到她,只會在各大文藝匯演上看到她拿獎和主持節目身影的校花。
但是,到了周星馳的電影裏,一切就反過來了。
黃聖依從高傲校花一下子變成了清純美麗且楚楚動人的啞女。
【功夫】中啞女的那一滴淚,讓不少網友記到現在
說句實話,兩者的妝容並沒有太多明顯的變化,但呈現出來的整體效果就是差很大。
而這一變化的關鍵點就在於造型。
在【功夫】中,黃聖依的服飾很簡單, 簡單到甚至有種廉價感。
你真的很難對著下圖的衣服誇設計絕妙。
不管是衣袖的收邊,還是材質的質感,抑或是裙子的配色,都明明白白寫著「義烏五塊錢批發」這幾個大字
發型還是那種你媽覺得你最美的「全部梳上去,額頭全露出」, 絲毫不給一點掩飾和遮擋
但是,你能說不美嗎?
很難。
因為,廉價的造型不僅沖淡了她本身長相帶來的貴和傲, 還讓人產生一種「玉落汙泥」的憐惜和不忍。
她遞出的那支棒棒糖,在此刻顯得無比可貴。
因為,那更像是她戰勝自己諸多心魔,向你勇敢跨出的第一步。
長相上的美是客觀的,它會讓人第一眼分辨什麽是醜,什麽是美。
但造型和意識帶來的情緒卻是主觀的,它具有能動性。不光來勢洶洶,還不受控制,反復在心潮中起伏蕩漾。
第一眼驚艷的力度越大,存在的時間越長,造成的認同感也就更高。
同樣的招數也被用在1999年的【喜劇之王】中。
張柏芝五官精致,像是擺在櫥窗的瓷娃娃。
常規思路是加重精致, 周星馳的思路則是讓她隨意化,粗糙化,表情也不往美女要求的那種輕、慢、緩走。
比方說,柳飄飄會頂著艷俗的眼妝,濃重的口紅,穿著明顯不適合的衣服。
看上去是醜了,是不適合了。
可她的五官卻又是艷俗妝容都遮不住的精致。
所以, 人們會情不自禁想象她洗盡鉛華後的美,肯定她除去妝容後的清麗。
也正因此,張柏芝吹風撫頭發,顯得更難得,更可貴,更純到扣人心弦
概括總結一下,就是 利用造型與長相的反差矛盾來降低原本不利的B面,發揮常規優秀A面,從而加深潛意識暗示的美貌程度 。
劉亦菲的王語嫣能時隔18年登頂熱搜,靠得就是這一點
色彩的深層次疊加
講完服飾,我們再來看色彩。
色彩的重要性不僅僅表現在電影的風格基調上,還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人物的情緒表達。
87版【紅樓夢】黛玉初入賈府那一身就很絕。
雖然顏色素了點,但淺紫和淡白的色彩搭配很好地烘托出了探花之女的清貴。
周星馳電影中的色彩美學,也體現在這種對色彩的情緒層次疊加上。
2016的【美人魚】更是把色彩情緒玩得相當之6。
雖說【美人魚】的女主是林允,但張雨綺顯然在裏面更亮眼一點。
她那句「追我的人從這裏排到了法國,你居然去泡一條魚」讓不少人印象深刻。
這一點跟兩人的五官有關。
一個偏鋒利型的濃顏,20歲就已經有了濃墨重彩的大美女感
一個是典型的魚系淡顏,在某些情況下,還有點像是高中都沒畢業的小孩子
針對這兩人的五官特色和風格氣質,周星馳選擇的色彩截然不同。
張雨綺在劇中的人設是霸道女富豪,一心愛錢的蛇蠍美女, 內心有一股瘋勁和執拗。
她的整體色彩都是往濃重的純色調走,對比度極高。
是黑發,還得是占地面積驚人,蓬松感超強的黑卷發。
如同潑墨,讓黑作為主導色占據整個頭部色彩。
把張雨綺的發色p成淺色,沖擊力和情緒性就不如黑發來得強
這是因為淺發色的顏色本身在情緒上就是輕盈的,雖亮眼,但情緒遠不如黑色來得飽滿。
頭部被黑色情緒占據,身上的色彩也要往濃重走。
在電影中,張雨綺往往是一身黑,或者紅加黑。
在顏色圖譜中,黑色和紅色本來就是情緒張力特別強的顏色。
配色美學最基本的點,就是靠明度和純度的變化來表現色彩的質感。
純度越高,顯得情緒越足,明度越高,情緒則顯得越平。
周星馳為張雨綺選的色彩,是純度高,明度低的那種中間紅
這種紅,是壓抑的內心,也是矛盾的表象。
劇中的李若蘭不夠敞亮,內心有自己的小九九,但又風風火火,急迫向眾人表現自己的情緒如何。
她壞到不回頭,卻又有著一種無可奈何的悲情色彩。
跟張雨綺不同,林允的顏色內容顯得單純又天真。
她的色彩內容是幹凈無瑕的白加上一點立場不同的黑。
不同於張雨綺的長卷發、大波浪, 林允發色的黑帶著一種清湯寡水的淡 。
是黑色沒錯,但分量沒有那麽多,且經常濕漉漉地貼在一起,看上去存在感並不高
對比一下還是很明顯的。
一個是頭發分量大於臉蛋,一個則是臉蛋大於頭發
上岸之後的頭發顏色更是被發箍和發飾蓋了大半,讓人毫無功夫探究這個黑到底是怎麽一個黑。
頭部的色彩情緒被人為降低,身材的色彩情緒則被人為放大。
在海裏,林允穿的是吊帶。
按理說,吊帶是具備誘惑性的,但是顏色好素。
而且,還是那種低飽和度的素。
這種素不會讓人產生對純潔無暇的破壞欲,反而會覺得素衣不可染。
像是宗教中的素色僧衣,帶著一種佛性。
上岸之後的色彩,也素。
哪怕衣服造型俗氣到爆,各種元素疊加。
但還是素,色彩上的黑不夠明確,色彩上的白又不夠清晰。
導致人只能把註意力放在林允那顯得有點傻的天真臉蛋上,註意到她的清純
這也是為什麽林允出了周星馳的電影後,再也沒有表現出比【美人魚】更值得反復回味的清純魅力。
她不懂怎麽用色彩為自己堆積情緒,更不知道怎麽把握色彩的關鍵,讓自己的外貌成為最具備吸重力的點。
下圖這兩張,就真的有點俗了...
簡單概括總結一下,就是巧用色彩的純度、明度、飽和度,適當搭配來讓色彩作為一種情緒,來輔助你傳遞五官氣質,提亮你的記憶點。
當然,周星馳的電影美學遠遠不止羊今天所說的造型和色彩魅力。
不管是在構圖上,還是在光影上,他的電影美學都有很多值得說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