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知識

基層醫生真實的待遇、醫療水平究竟如何?

2019-07-18知識

我們也有銀龍馬背上騎乘,怎麽就成了最初的夢想?

日劇五島醫生看過吧,講的是醫生奔波在小島上騎乘的單車,去往生命的荒漠,追尋自己的夢想,表達對生命的熱愛。

劇中的五島原本是前途無量的優秀醫師,因某些事件,而毅然決然告別女友,從東京來到沒有醫師、缺乏醫療環境的南海孤島。當然了,人家不是來搞躺學,而是因為這個島上醫師一向流動性很大,當地居民們對醫生也有抵觸。即使如此,五島醫師仍本著以生命為尊的信念,與充滿正義感的護士彩佳對島上居民展開治療的故事。

像【五島醫生診療所】裏五島那樣,傾註熱血守護一方村落健康、發光發熱,相信也是很多基層醫生的夢想與誌向。在臨床躺學的催化下,很多人也開始產生了去當基層醫生的想法,然而現實中,選擇成為一名基層醫生畢竟不像電視劇裏那般戲劇化。情懷之下,我們更需要知道基層醫生到底正在過著一種這樣的生活?尤其是中國的基層醫生,他們的真實生活究竟是什麽樣的?

最近,丁香園和健康報聯合釋出了一份基層醫生的報告,【2021 中國基層醫生洞察報告】,透過這份報告,我們可以一窺基層醫生的工作與生活狀態。

我們常說的基層醫生主要以社區衛生服務站、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組成。基層的醫療能力相對基礎。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在診療能力、藥品供應方面,比城市內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更弱,更不用說和醫院相比。但這種弱,是社會福利增長、人們收入水平提高以後的一種必然的「退化」。

這一點我是深有體會的,曾經下鄉走訪的時候,我去過一家鄉鎮衛生院,這座衛生院可以說是鎮子裏排的上號的建築,院區也分成了門診、住院等多個不同的區域,兩個分區銜接的地方,有兩間醒目的房子,一間寫著「胃鏡室」、一間寫著「手術室」,這樣的鄉鎮衛生院能做胃鏡和手術,我是沒想到的。院長告訴我們,以前交通不發達,人們收入也不高的時候,這座衛生院,可以說包攬了整個鎮子的就醫需求,剖宮產、闌尾疝氣胃穿孔,他們都可以做。但這兩年高速通了,去城裏只要一兩個小時,病人就慢慢流失了,隨著病人流失的,還有醫生,鄉鎮衛生院儼然成了一塊人才「彈板」,能飛的飛,能跑的跑。偶爾有大學生沖著編制來,有了編制馬上走。由於好醫生越來越少,居民對鄉鎮衛生院也漸漸失去信任,形成惡性迴圈。

那留下的基層醫生,是不是每天沒有活幹,堅定不移的實行躺學呢?不是的,相反,基層醫生的工作時長一樣很長,但和大型醫院的工作不同,他們的工作,是以公共衛生為主。

丁香園基層醫生的報告中有一個關鍵資訊,那就是「基層醫生可支配生活時間少」,即使在平時,他們的工作也占據了每周日程的絕大部份時間,約 70% 的時間都是用於工作,工作日平均需要工作超過9小時,即使是休息日醫生都要平均花費近 5 個小時用於工作。說起醫生辛苦,大家第一反應是大醫院的醫生,他們每天都是收治病人、做手術、寫病程,看起來是最辛苦的一批人。其實,基層醫生同樣辛苦,除了看病,基層醫生更多的工作是公共衛生,不管是鄉鎮衛生院還是村衛生室,醫務人員都有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在落實農民健康體檢、學生體檢、育齡期婦女體檢、為轄區內每一個居民建立健康檔案、開展慢性病管理、實施健康教育等等,對,還有扶貧!這些工作耗費了基層醫生大量的時間。

相比起較高的工作強度,他們的收入其實也僅僅算是說得過去。舉個例子,某縣為了提高鄉村醫生積極性,提出鄉村醫生年收入必須不低於3.5萬元的標準。但這個標準,其實也只相當於3000元每月。【2021 中國基層醫生洞察報告】顯示,超過八成的基層醫生希望月收入超過 10,000 元, 而對比目前收入情況,僅有 18% 的醫生可以達到這個水平。近三分之一的醫生月收入不足 5,000 元。

而除了工作比較累、收入不高,基層醫生最大的問題在於容易和整個醫療行業脫節。

他們很難去學習一些前沿的知識,螢幕前的小夥伴們可能大部份都是市裏的醫院,學術會議參加起來都很容易,早上坐個半小時地鐵公交就去了,對於基層醫生來說,會議舉辦的地方,都是在距離30-80公裏的市區,甚至在一些地廣人稀的地區,還有將近100公裏的,如果參會,就要解決行程問題、住的問題,吃的問題,嗯是的,鄉鎮醫生參加的會和咱們搞得學術年會不一樣,不是先在大會堂聊聊分子靶向免疫,然後大酒店自助餐增進感情, 而是實用於鄉鎮的技能培訓,沒有贊助的哦,吃住行都要自己解決

就拿這陜西西安每年秋冬季節的出血熱來說,基層防治這類傳染病照例是要組織學習的,可開會就要離開駐地耽誤一天的工作,還必須付出額外的花銷,所以基層醫生學習的成本也比別人要高。

但基層醫生也有學習的需求,【2021 中國基層醫生洞察報告】提到,除了臨床專業技能,考證培訓也是基層醫生最為主要的日常學習內容,他們的學習渠道主要是在醫學專業網站或者 APP進行。而且基層醫生中,不同職稱級別的醫生日常學習內容也有不同的側重點。主任醫師更多地會提升臨床專業技能,還有醫患糾紛處理、機構營運管理,醫生級別越高越會更多地學習這方面的內容,普通醫師會更多的專註於針對全科的臨床專業技能學習、資格證等。

我們以前經常講,學醫除了努力去大醫院,做一個頂尖醫生,回鄉也是好選擇,那說到這,到底哪些人適合做基層醫生,基層醫生除了上面這些,還有哪些困哪需要克服呢?

第一就是穩定啊。

穩定定既是一個褒義詞,也是一個貶義詞,他能讓你旱澇保收,也能讓你窮的穩定,還是這份報告指出,同樣地對於福利薪酬,職稱越低醫生的薪酬福利滿意度也越低。對福利薪酬滿意的主治醫師、住院醫師和普通醫師不超過三成,對於醫院基礎設定就更一言難盡了,超過五成的醫生對醫院的基礎設施表示出不滿意,在以前,鄉鎮衛生院的醫生收入是顯著高於村醫的,但隨著DRG和帶量采購的到來,收入也逐漸減少。如果參加基層醫生的工作,收入會長期穩定在一個比較低的水平。

第二,就是要耐得住寂寞。

鄉鎮最大的困難就是人少,你的社交只能透過社交平台來實作,這份報告也同樣指出,基層醫生的社交主要就是來源於各類社交APP,微信是使用頻率最高的社交平台,越是高年資越依賴微信,抖音位居第二,有超過三分之一的基層醫生使用,而低職稱級別的基層醫生會更多地使用抖音、知乎和 B 站等。

好了,基本內容就這麽多了,說了這麽多,大家對基層醫生的現狀應該也比較了解了,但報告中還有一個數據我覺得很有意思——70%以上的基層醫生都對自己的工作生活感到滿意。

這個滿意,其實來自很多方面,比如,基層醫生在職業前期完全不用考慮在哪住的問題,一般工作都是生源地,可以回家,也可以去單位安排的職工宿舍,通勤時間短,花費低,相對於大城市搬磚的你,結束一天疲憊的工作,還要在地鐵公交摩拜三班倒,回到自己2000塊租的公寓,幸福感是要強一些,也因為鄉鎮地區商業不發達,消費也少,每月收入雖然不高,但大部份都可以存下來。

基層醫生沒有那麽輕松,也沒有大家想的那麽困難。

如何選擇,要看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