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結構:
反射率
設R是由n個光譜通道測得的海水反射率,它是海水中葉綠素、懸浮物和黃色物質等水色要素的函數,可表示為:
R = f(c_{i})
其中 c_{i}(i=1 ,2 ,3 ) 分別為葉綠素、懸浮顆粒和黃色物質的濃度; f(c_{i}) 是與海水光學特性有關的函數。
進一步地,海水反射率定義為水中上行輻照度 E_{u}(\lambda) 與下行輻照度 E_{d}(\lambda) 的比值:
R(\lambda) = \frac{E_{u}(\lambda)}{E_{d}(\lambda)}
對於給定的波長 \lambda ,海水反射率又是水體吸收系數 a(\lambda) 和後向散射系數 b_{b}(\lambda) 的函數,其函數形式可由輻射傳輸理論確定。在考慮水平均勻海水的情況下近似地表示為:
R(\lambda) = 0.33 \frac{b_{b}(\lambda)}{a(\lambda)}
水色遙感光學特性一般分為兩類:
水體固有光學特性
描述光透過水體時被 水體吸收和散射的數量特性 ,是不隨入射光場分布與強度變化而變化的物理量,主要包括吸收系數 a(\lambda) 、散射系數 b(\lambda) 、體散射函數 \beta(\lambda,\psi) 、體散射相函數 \tilde{\beta}(\lambda,\psi) 、後向散射系數 b_{b}(\lambda) 、光束衰減系數 c(\lambda) 等。光束衰減系數表示為吸收系數、散射系數的和(c = a+b)。
水體總固有光學特性是由 純水、懸浮泥沙、黃色物質、葉綠素 等水體各成分固有特性的聯合貢獻,因此固有光學量可以表示為水體內各成分固有特性的線性函數。
吸收系數
吸收率是光透過水媒介時被吸收的能量比率:
A(\lambda) = \frac{\Phi_{a}(\lambda)}{\Phi_{i}(\lambda)}
吸收系數:
a(\lambda) = \lim_{\Delta r \rightarrow 0} \frac{A(\lambda)}{\Delta r}
水體吸收系數可表示為:
a(\lambda) = a_{w}(\lambda) + a_{s}(\lambda) +a_{g}(\lambda) + a_{\varphi }(\lambda) = a_{w}(\lambda) + a_{p}(\lambda) + a_{g}(\lambda)
a_{w}(\lambda)、a_{s}(\lambda)、a_{g}(\lambda)、a_{\varphi}(\lambda) 分別為純水、懸浮泥沙、黃色物質、葉綠素的吸
收系數。 a_{p}(\lambda) 是顆粒物吸收系數包括懸浮泥沙和葉綠素吸收系數。
由於各組分吸收與其濃度有關系,所以可以將吸收系數表示為組分濃度與其單位吸收系數的乘積:
a(\lambda) = a_{w}(\lambda) + Xa_{s}^{*}(\lambda) +Ya_{g}^{*}(\lambda) + Ca_{\varphi }^{*}(\lambda)
X、Y、Z是分別是懸浮泥沙濃度、黃色物質濃度(一般是440或440nm吸收系數衡量)、葉綠素濃度。 a_{s}^{*}(\lambda) 、a_{g}^{*}(\lambda) 、a_{\varphi }^{*}(\lambda) 分別是懸浮泥沙、黃色物質和葉綠素單位吸收系數。
散射系數
散射系數是 光透過微分水厚度時被散射的比率 。
水中物質的散射系數是由該物質的 體散射函數 決定的。
體散射函數 \beta(\lambda,\psi) 描述的是入射光在某一方向單位立體角內被散射的概率。
散射相函數 \tilde{\beta}(\lambda,\psi) 表征體散射函數的形狀。
散射系數 b(\lambda) 是被散射的光在全球角度內的積分。
後向散射系數 b(\lambda) 就是 體散射函數在後半球的積分 。各物理量公式如下:
不同成分主導的水體總吸收系數
不同水質成分主導的水體的光學特征有明顯區別,以下是長江口的不同水體的總吸收系數
葉綠素成分含量高,懸浮泥沙和黃色物質濃度相對少,葉綠素吸收系數貢獻占主導,總吸收系數( 此處圖中不包含純水吸收系數 )表現為葉綠素的吸收特征。
圖中表現兩個吸收峰,第一峰位於波長440nm附近,第二峰位於波長670nm附近,兩個吸收峰之間有一吸收谷,第一吸收峰值大於第二吸收峰值。
葉綠素含量少,葉綠素吸收系數貢獻非常小,泥沙或黃色物質占主導,其總吸收系數疊加在微小的葉綠素吸收系數上。
圖中吸收峰表現不明顯或670nm附近略有小峰,吸收系數最大值位於短波長處,隨波長增大吸收系數減小。
懸浮泥沙吸收系數
懸浮泥沙的吸收系數透過現場過濾、室內透射法測量。圖是長江口測量的懸浮泥沙吸收系數數據。從光譜曲線上看,短波長400nm吸收最高,長波長吸收低,隨波長增大吸收系數明顯降低,呈現近似指數的形式下降。隨懸浮泥沙濃度的增大,吸收系數也呈現增大特征。短波長隨懸浮泥沙濃度的變化吸收系數變幅大,而長波長隨泥沙濃度的變化吸收系數變幅小。
黃色物質吸收系數
黃色物質也稱為有色可溶性有機物(CDOM),( 黃色物質化學成分復雜,其主要是溶解在水中的有機碳(DOC),有時常用DOC來表示CDOM )主要由腐殖酸和灰黃酸組成,在紫外和可見光短波區有著強烈的光吸收特性。黃色物質的 濃度常用其吸收系數 來表示。黃色物質吸收光譜在可見光短波長吸收高,長波長吸收低。
許多研究表明 有色可溶性有機物(黃色物質)吸收系數光譜形態具有非常相似的特征,可以用指數函數形式表示:
a_{g}(\lambda) = a_{g}(\lambda_{0}) exp(-S(\lambda - \lambda_{0}))
\lambda_{0} 為參考波長,一般取400nm或440nm,S表示指數函數的光譜斜率。
一般認為黃色物質主要有兩種來源:
在近海海域,江河徑流攜帶入海為主要來源,而外海水域,主要由海洋有機物自身降解產生的。
葉綠素吸收系數
浮遊植物的光譜吸收系數是初級生產力遙感模型的重要參數之一。浮遊植物的光學特性研究中
,浮遊植物色素成分葉綠素a濃度常用來作為浮遊植物濃度的指標。
浮遊植物 吸收、散射特性也相套用葉綠素的吸收、散射 來衡量。
研究表明: 葉綠素的吸收光譜在波長440nm、670nm附近表現為兩個明顯的吸收峰、葉綠素吸收系數與葉綠素濃度呈非線性關系。
葉綠素吸收系數440nm、670nm附近的兩個特征峰常用來討論吸收系數光譜參數化、吸收系數與濃度的關系。
水體的散射主要由純水的散射和顆粒物散射構成。
實測的總顆粒物散射系數和後向散射系數如圖。顆粒物散射系數和後向散射具有大體一致的光譜特征,短波長散射大,長波長散射小。隨顆粒物濃度增大散射相應增強。
水體中總懸浮顆粒物主要由浮遊植物等藻類和懸浮泥沙組成。開闊海洋水體,水體總懸浮顆粒物的散射主要由浮遊植物產生,而對於河口海岸水域顆粒物主要由懸浮泥沙組成,其散射就成為了水體散射的主要貢獻。
參考文獻
[1]曹文熙,鐘其英,楊躍忠.南海水色遙感的主因子分析[J].遙感學報,1999(02):29-32.
[2]況潤元. 長江口水色遙感參數模擬研究[D].華東師範大學,2010.
若有幫助,點個贊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