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心靈

心理咨詢有用嘛?

2021-01-05心靈

據世界衛生組織的一份調查顯示,中國大概有 1.9億人 在一生中需要接受專業的心理咨詢或心理治療。但大部份人的觀念,寧願煎熬也不敢做。在美國,30%的人會定期做心理咨詢,80%的人會非週期性去心理診所。這些人會經常地尋求心理咨詢的幫助,是為什麽呢?我想答案大概就是心理咨詢對他們來說是有用的,有意義的,會帶來成長的。

下面我想分享一位叫「豆豆的小世界」的網友的真實經歷。管中窺豹,從一點見一面。看看心理咨詢究竟是怎樣「起作用」的。

「我的咨詢師是一位年輕男性,他也是這幾年,除了家人、我導師,與我關系最為親密的男性了。找他咨詢是因為,朋友在他那裏擺的沙盤讓我覺得很有趣,我也想去擺一擺。第一次咨詢是影片咨詢,只是覺得他很像我的一個老朋友,他們同樣都 很溫暖、溫柔

和他咨詢,已經快六個月了,每周一次,一次一小時。有時,覺得他水平不夠,無法幫到我。但是每周都願意去。這讓我思考,在我的我們的咨詢中,什麽在起著作用?我想,那是 放松的 一個小時,在其中, 我可以說我想說的 ,我知道 他會認真聽 會接納我的情緒。同時, 他在仔細地探索我的情感反應模式、我的問題處理模式等等。咨詢師很重要的一點是, 幫助來訪者找到他的各種模式,並且讓來訪者能夠自己意識到

我的咨詢師一步一步,讓我意識到,在有些方面, 我給自己設定的標準異乎尋常的高,而我以為這就是正常的標準。 舉個例子,去年開始做評估,我也是很挫敗。我就去和當時的咨詢師說,我覺得我不會,巴拉巴拉。後來,咨詢師笑著說,我仿佛看到,一個新手咨詢師,要在咨詢中,非常從容,淡定,來訪者的每一個問題,他都能可以很快地找到核心,都知道怎麽處理。咨詢師跟我這樣描述的時候,我自己都笑了,我感覺這樣的要求非常可笑,明明是一個新手, 非要以有十年經驗的咨詢師的標準苛求自己 。那你不難受誰難受?(當然這裏面可能也有之前36次在學校心理中心做咨詢的作用的積累)。

像這樣的領悟其實是非常重要的,即使,這種苛求自己的自然反應很難一下子改變,但是,在認知上,你知道自己在某些方面是有偏差的, 那麽就不會把「你以為的你不行」當成「你真的不行」 ,那麽挫敗、沮喪的感受就不會那麽強烈,就不會去做一些長遠看來對你無益的事情,去抵抗你的「難受」。

我的咨詢師還敏銳地捕捉到了我在督導中的焦慮,然後和我討論類似這樣,在人際中碰到讓我不舒服時的反應。他幫我意識到,我是 一個非常善於忍耐的人,我會忍忍忍,然後忍到忍無可忍,以一種決絕的方式破壞關系( 後來我想了想人生中的重大事件,基本都是這樣)。就像,有一次,有幾次咨詢,我覺得咨詢師好像幫不到我,咨詢師讓我不爽,我怒氣沖沖地給朋友揚言,我要炒了他。

在那次咨詢中,我非常禮貌地問我的咨詢師,我們咨詢了這麽久,請問您是怎麽理解我的問題的?就是那種雖然看似很禮貌,但是含著一些疏遠的情緒的。咨詢師察覺到了,他問我,什麽讓我想問這個問題,巴拉巴拉,讓我進一步了解自己的人際模式。

正因為這樣的領悟,在咨詢師的鼓勵下,我勇敢地跟我的督導老師,談了談我在咨詢中和督導中的挫敗。我其實非常忐忑,因為我一直覺得督導老師其實對我很好,是我做的不好,所以她才從來不誇我的,而 我從來沒有想過關系中的不舒服感受是可以談的。

督導老師聽了我的話,有一點驚訝,但更多的是 真誠、認真和耐心, 她和我討論我的不舒服,以及 跟我澄清,她說的「不清楚」之類的,並沒有任何指責我的意思 ,她只是在跟我講接下來可以在哪個方向工作。她沒有想到,督導會帶給我這麽大的壓力。老師跟我說, 她有做的不好的地方,她會好好想一想,她自己可以改善的地方 。真的,我非常感激老師這樣的反饋,這是多麽好的反饋啊!這樣一次真誠、開放的溝通之後,我覺得我們的關系更加信任、放松了。雖然一直以來,我都覺得老師對我很好,但是之前,我害怕她評價我,而現在,我知道, 她完全地接納我,她信任我,她願意非常努力地教我做咨詢 。後面的督導中,老師非常關註我的感受,她會問我,這樣說會不會讓你感覺挫敗?或者她會反復告訴我,我們的督導過程中,任何讓你不舒服的地方,你都可以提出來,沒關系的,我們可以調整的。

寫到這,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到什麽很重要的東西,但是我要寫的重要東西就是,和我的督導、我的咨詢師的一些瑣事和互動。他們一個 幫助我找到我在人際中的一些固有模式 ,一個幫 助我重新註入全新的安全的人際體驗 ,一左一右,保護著我這個新手咨詢師。

從我的咨詢和督導中,我有一種深深的感覺,就是,很多時候, 人其實需要的是一種理解、一種傾聽、一種支持、一種接納,一種你做的不好也沒有關系的感覺 。這樣一種感覺,就足以 讓人感到安全,重建信心,重拾勇氣,然後繼續努力 。當然,如果提供抱持的人,同時是一面很好的鏡子,照出你生活中可能有點偏差的地方,那真的就夠了。」

心理咨詢的價值,不僅僅在於幫我們解決多少問題,更多的是讓我們在這個功利、浮躁的社會裏,學會停下來擁抱自己、看見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