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心靈

6.21腦科學日報|最新研究發現B族維生素有助於提高抗抑郁藥的療效

2023-06-21心靈

第1769 期 腦科學日報

2023年6月21

科 學 時 訊


1, eNeuro:「酗酒」加速阿爾茨海默病

來源:生物通

近日,斯克里普斯研究中心和博洛尼亞大學的科學家們發現,當酒精使用障礙(AUD)與遺傳易感性配對時,會加快阿爾茨海默病的進展速度。研究人員在一個模擬AUD患者酒精暴露水平的模型中,在幾個月的時間裏反復將小鼠暴露於酒精中,與對照組小鼠相比,接觸酒精的小鼠在學習和記憶空間模式方面變得越來越差,而且它們比平時更早地表現出認知能力下降的跡象。

研究人員對酒精暴露和未暴露的小鼠的大腦中超過10萬個細胞的基因表現進行了表征和比較,發現酒精暴露與前額皮質基因表現的廣泛變化有關。酒精暴露的小鼠與神經元興奮性、神經變性和炎癥相關的基因表現更高。這些變化不僅發生在神經元中,也發生在星形膠質細胞、小膠質細胞和內皮細胞等支持細胞中。此外,酒精暴露小鼠的基因轉錄譜與老年小鼠的基因轉錄譜更接近,而老年小鼠的認知能力下降比同齡小鼠更嚴重。



2, Research綜述:類腦強化學習新進展

來源:Research科學研究

近日,北京師範大學鄔霞教授課題組對類腦強化學習這一新興領域目前的研究進展進行了全面地梳理和歸納。根據受腦神經科學不同層面決策機制的啟發,將當前新型強化學習演算法分為三類,即基於微觀神經活動、基於宏觀腦區結構和基於認知功能的類腦強化學習。

3, 【臨床精神病學雜誌】:B族維生素有助於提高抗抑郁藥的療效

來源:大話精神

在目前的抑郁癥治療中,有相當大比例的重性抑郁癥患者未能對治療產生足夠的反應。先前的研究表明,葉酸(維生素B9)和其他B族維生素在抑郁癥的病理生理和治療方面具有益處。近日一篇新研究發現,對抗抑郁藥單藥治療無效的重性抑郁癥(MDD)患者來說,B族維生素L-甲基葉酸(LMT)可以有效地進行輔助治療。在肥胖和炎癥生物標誌物患者中,治療效果最好。

LMF促進了與MDD相關的關鍵單胺神經遞質(5-羥色胺、去甲腎上腺素和多巴胺)的合成。高水平的炎癥(通常與肥胖有關)會引起氧化應激,從而抑制這些神經遞質的合成,並更快地消耗它們。如果臨床醫生對難治性抑郁癥患者進行LMF治療,那麽對於高BMI或炎癥生物標誌物高的患者來說,這種治療是非常有效的。


4, STM:基因編輯和溶瘤病毒合力抗擊黑色素瘤腦轉移

來源:BioArtMED

盡管如今全球醫療水平已取得長足進展,晚期黑色素瘤仍舊預後不良,生存率極為有限,且腦轉移基本上是半數黑色素瘤相關死亡的主要原因。溶瘤病毒療法是一類新型免疫治療方案,可以在腫瘤細胞中選擇性復制。

近期,來自美國Harvard Medical School的Khalid Shah研究組構建了一套異體雙幹細胞系統,含有兩組靶向腫瘤的幹細胞。透過小鼠黑色素瘤腦轉移模型,作者發現,在腫瘤病竈處轉入此種雙幹細胞所釋放的溶瘤病毒和GM-CSF,可以活化樹狀細胞和T細胞介導的免疫響應。另外,與現有基於溶瘤病毒的免疫療法相比,作者這類效法效率更高,且在人源化小鼠模型中也具有一定療效。



5, Nutrients:喝水少,更易傻?

來源:生物谷

美國國家衛生研究團隊的先前結果顯示,「充足飲水」能夠帶來諸多健康好處——壽命更長,減緩衰老,患多種慢性病的風險大大降低。人們的日常水攝入還來源於其他飲品,最常見且健康的莫過於茶、咖啡、牛奶等等。近日,來自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的研究團隊發現,飲用茶、咖啡和純牛奶均是認知障礙的保護因素,但這種關聯與性別有關;相反,飲水量不足1500mL會顯著增加認知障礙的風險,使得阿爾茨海默癥的患病風險至少升高1倍及以上。

適度飲用咖啡(每日2杯)與更好的大腦白質留存以及腦血流有關。純牛奶中富含蛋白質、礦物質、維生素和必需胺基酸,可以改善神經血管功能障礙、降低體重以及代謝性疾病,來改善中老年人的認知功能。綠茶中富含多種酚類物質,茶多酚、咖啡因、左旋茶胺酸和黃酮類化合物綜合作用,減少β-澱粉樣蛋白的產生和聚集,以及抑制tau的聚集和過度磷酸化,從而改善認知表現。

6 你的個性如此特別,它是如何形成的呢?

來源:賽先生

我們的特征是由基因還是成長環境所塑造的,長期以來一直是個爭議問題。近日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行為生態學家Kate Laskowski發表在Annual Reviews旗下雜誌 Knowable Magazine 上的一篇文章透過對一種叫做秀美花鳉的魚類的研究指出,我們的個性是由基因、經歷甚至是隨機性塑造的。也就是說,我們是復雜的個體,無法被簡單的公式所復制或簡化。

所謂的「表觀遺傳」機制,在我們的行為發展中可能發揮著比科學家之前認為的更大的作用。此外,我們的細胞始終受到某種程度的隨機性的影響。我們從父母那裏繼承的生物學特征和我們自身的經歷將始終在我們的生活和個性中發揮重要作用。


7, NEJM重磅:中風藥物治療突破!這四類患者也可獲得「優良臨床結局」!

來源:醫學新視點

卒中(俗稱「中風」)致死率、致殘率較高,早期及時溶栓治療可以使患者腦血管再通,恢復患者局部腦組織的血液灌流。血管內血栓切除術(EVT)也是治療卒中的有效治療方式。近日,陸軍軍醫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新橋醫院)楊清武、資文傑教授團隊開展的RESCUE BT2試驗的分析結果表明,中度或重度卒中患者(不伴有大/中等大小腦血管閉塞)靜脈輸註替羅非班48小時聯合口服阿司匹林90天,可顯著改善臨床結局。與低劑量阿司匹林治療相比,近期發生卒中或卒中癥狀進展的患者(不伴有大/中等大小腦血管閉塞)靜脈註射替羅非班獲得「優良臨床結局」的可能性更大。安全性方面,替羅非班組患者顱內出血的發生率總體較低,但與阿司匹林組患者相比略高。

8, Physical Review Letters:互聯網上的亂流——社交媒體上的沖擊波行為

來源:集智俱樂部

研究人員發展了一種新理論,其預測(實線)與線上網絡仇恨和極端主義社區的動力學數據(方形符號)相吻合。該理論來源於流體力學,表明這些群體的增長讓人聯想到流體中非線性波的增長

網絡上的仇恨和極端主義很容易形成社區,以「anti-X」的形式存在,表達公眾反對某些事物的情緒,這裏的X可以是宗教、種族、民族等。社區的形成和發展就如圖所展示的波浪的湧現一樣:每個波浪顯示一個反對某些事物的社區成員數量,它突然出現並透過與其它社區融合擴張,然後可能突然消失。一些社會科學家認為這種沖擊波就像是「互聯網上的亂流」。

近日一篇新研究分析了極端仇恨內容在整個網絡社區產生的沖擊波效應。研究發現,仇恨言論以一種非仇恨內容通常不遵循的模式在網絡社區中蔓延。研究人員開發的動力學公式權衡了融合和裂變的競爭力量,透過吸收其他社區和感興趣的個人自發湧現的內建社區(融合),以及版主對違反給定平台規則的使用者和群體采取的紀律措施(裂變)。希望這個公式可以作為一個工具,讓版主預測仇恨內容的沖擊波式傳播,並制定方法來延遲、轉移和防止其失控。

審校:Sim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