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新之】
瓊瑤突然離世的訊息傳開,相信透過各種渠道得到這個訊息的我們每一個普通人,第一反應都是在當下的對話方塊裏打出一個「啊?」
更讓人內心五味雜陳、感慨難言的是,這樣一位在當代大眾通俗文學史、電視劇發展史和從60後到90後的青春和童年裏都留下深深記憶的才女,是以所謂「輕生」的形式離開了這個世界,和叫著她「瓊瑤阿姨」的數代人作別。
讓人更加感慨的是她去世前留下的文字,在遺書中,她用自己經典的文字風格寫著:
「朋友們,不要為我的死亡悲哀,為我笑吧,生命的美好就在於能愛,能恨,能哭,能笑……能紅塵作伴活得瀟瀟灑灑……」
在幾天前,她還洋洋灑灑用熱烈而唯美筆力寫文章追憶他的亡夫:
「是因為天氣突然變涼了嗎?是因為連夜的風吹響了‘雙映樓’的窗欞了嗎?是因為後山有鳥兒一直叫著,聲音正像‘不如歸去’嗎?這些天,我特別想你……」
看著這樣的文字,所有人都會感嘆,這太「瓊瑤」了!瓊瑤不愧是瓊瑤。
當「瓊瑤」已經從一個名詞成為了一個形容詞,創造她的人用自己的一生踐行了「瓊瑤」——轟轟烈烈,濃情詩意,為愛生,為愛死。在這樣一個「戀愛腦」被萬人鄙視、文字變得短促庸俗的時代,這樣的行為和這樣的文筆無疑是讓人陌生又震撼的。
這種震撼讓人聯想到幾十年前,當今天60後的媽媽奶奶輩還是少女時,第一次接觸到「瓊瑤小說」的震撼——在一代人剛剛在宏大敘事中走過童年,當這片廣袤的土地處在時代劇烈變革期時,當「言情小說」把對於愛情的無上歌頌放在青春萌動的一代人面前,當瓊瑤用她優美又通俗的文筆描繪古今多少癡情男女圍繞愛的恩怨糾葛和叛逆時,這代人徹底被迷住了。
以武俠小說,言情小說為代表的通俗文學出版成為了那個時代最早的「男頻」和「女頻」,伴隨著冉冉升起的台灣電視劇產業和香港電影產業,瓊瑤小說的內容撐起了台灣電視劇產業的空前繁榮,「瓊瑤女郎」的名號之下,多少絕代佳人成為影視圈的中流砥柱。而影視劇這種當時最新銳的大眾文化形式又把瓊瑤小說的內容傳播拉升到了前所未有的廣度,猶如一陣刮遍全球華人世界的旋風。
正如沒有哪個電視劇制作人敢說可以拍出超越【還珠格格】國民度的「爆款神作」,也許,在瓊瑤之前,從未有一個女性作家有如此廣大的受眾和影響力,也從未有一個女性影視制作人有過如此強的統治力和話語權,而之後,也許也很難被快速超越——雖然至死瓊瑤都被視為一個為愛癡狂的柔弱女子,而非一般意義上的「女強人」。
青年時代的瓊瑤,彼時的她已成為華語文化圈炙手可熱的作家
有趣的是,「瓊瑤文化」在80年代就如同今天的「二次元」「遊戲文化」和「飯圈文化」,被當時最「潮」的年輕人瘋狂追捧和迷戀,而被他們的對立面,視為「保守」「權威」的父母、老師和專家學者認為是「粗俗」「喪誌」「荒誕」的,甚至一度被大眾媒體批為教唆年輕人早戀的「公害」;到了90年代、00年代初,伴隨著【梅花三弄】【還珠格格】【情深深雨濛濛】等作品成為老少鹹宜的大眾流行劇,瓊瑤宇宙又成為了造星工廠、暑期拍檔、深受廣大少年兒童喜愛的「偶像劇啟蒙」。
然而風水輪流轉,彼時的大眾萬萬想不到,很快,在新的流行文化裏,這批浪潮最前沿的年輕人,特別是少女,會成為批判瓊瑤的主力軍。而被視為「保守勢力」的父母,權威媒體和專家學者會有一天追著少女們大聲疾呼:「你們為什麽不去談戀愛!?」
「我不是來破壞這個家的,我是來加入這個家的」
「你失去的只是雙腿,而她失去的是愛情!」
「如果你愛我,請你幫助我追書桓,你為什麽不能化小愛為大愛呢?」
這一句句被視為「雷人」的愛情宣言一度被2010年代的年輕人視為瓊瑤宇宙「雷人」的鐵證。新一代的年輕人鄙視「瓊瑤式愛情」,他們認為愛情至上是瘋狂、虛無、自私和不負責任的,瓊瑤小說裏的女主角不是瘋瘋傻傻、一手好牌打得稀爛的「戀愛腦」,就是處心積慮破壞別人感情的「綠茶」和「小三」;至於男角色,大家看上的也不多,從皓禎到梅若鴻,從楚濂到書桓,不是情緒不穩定的「瘋男人」就是心機深沈的「渣男」。
新一代的年輕人還在瓊瑤基本上隱居幕後的時代拿起了筆,不僅讓「瓊瑤體」變成了搞笑的模因,而且在浩如煙海的女性向網絡文學中還崛起了一個名為「逆瓊瑤體」的流派——作者化身瓊瑤小說中的女反派,比如【還珠格格】裏的皇後,【新月格格】裏的雁姬,逆天改命,大殺四方,懲治女主,手撕渣男,最終成為人生贏家。
當瓊瑤已經結束瓊瑤宇宙的江湖,守著她的丈夫,在事業上一同起飛、相互成就;同時也讓她的感情經歷飽受爭議的平鑫濤,為了「是否要體面結束生命」而與繼子女爭執不休時,在大陸轟轟烈烈的流行文化和自媒體浪潮演進中,「逆瓊瑤」又被新一批起來的少女們視為了「反動」。她們發現,很多對於瓊瑤的批判,不過是對於舊秩序的一種回歸,是「嫡庶」「妻妾」「貴賤」「宗族」制度的回歸,是遠離了舊時代的人在占有女性解放紅利後對於「回歸秩序獲得保障」的幻想。
同時,她們發現,雖然有時代局限性,但在那個婚姻不代表愛情而更體現責任與倫理的時代,男女主角的「為愛轟轟烈烈」本就是一種進步與叛逆,而瓊瑤的小說原著中也不乏對女性解放與女性命運的表達與探索,即使放在今天依然閃閃發光。
只不過,今天的少女似乎不再需要透過「和心儀的男人轟轟烈烈談一場戀愛」來表現自己的叛逆了,她們被更加直觀和速食的「爽感」所包圍,無論男女都相信「斷情絕愛」才能變強。即使瓊瑤作為一個符號本身被打碎後又重新樹立,最後被歸為回憶和經典,但瓊瑤作為一種「潮流」和「風格」的時代真的已經結束了。
「讓我們紅塵作伴活得瀟瀟灑灑,策馬奔騰共享人世繁華,對酒當歌唱出心中喜悅,轟轟烈烈把握青春年華」——還珠主角團在一望無際的草原上策馬奔騰,恣意揮霍青春的場景定格在了童年的記憶中,也離今天的年輕人越來越遠了。
正如林俊傑那首老歌中唱的「殉情只是古老的傳言」,伴隨著瓊瑤「為情而死」,在各種「死去記憶」的拍打中,伴隨著一個時代的落幕,到了說再見的時候。
正如瓊瑤在她的絕筆中依然用一個20世紀30年代出身的才女筆調叮囑大家:「別了,我至愛的你們!慶幸此生,曾經和你們相知相遇!」「千言萬語說不盡,最後,祝大家健康快樂,活得瀟瀟灑灑」——這是一種讓人慢下來去感動和溫暖的文筆,雖然是遺書,但那種紅塵中求索愛與緣分的生命力依然撲面而來,在這個冬日飄雪的午後,永遠成為了傳奇。
「留下了…留下了… 我那些字字句句的著作 是我今生為愛燃燒的熱火 誰在雪地插了鮮花一朵 陽光映著玫瑰如此鮮活 正像我心中的雪與火 無論是好是壞是對是錯 那個我…那個我…」——摘自瓊瑤的告別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