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心靈

特別策劃|女性如何為自己增值?

2024-11-24心靈

編輯 | summer

在當下這個女性高度參與社會工作的時代,在當下這個女性快速覺醒的時期,女性的價值數次被放上桌面探討。以職場層面來看,越來越多的女性擔任公司的核心職位,一批批優秀的女性正在至關重要的領域中,展現出她們非凡的創造力和凝聚力。

根據【2023商業女性調查報告】顯示,在全球中端市場企業中,有32.4%的高管職務由女性擔任,中國女性高管比例由去年的32.3%增至今年的35.4%,財務長、人力資源總監、公司控制人已連續四年成為中國女性高管最常擔任的三大職務。由此來看,女性正在打破男性敘事,構建專屬於自己的商業價值。

從生活層面來看,女性也樂於尋找自己的興趣愛好,她們積極運動、多方發展、經營好自己的一方小天地等等,比如做普拉提、騎車、登山,也有人養花、做針織、烘焙等等,也有人在全職媽媽的角色上完美勝任,全方位地好好照顧自己的家庭。

然而,社交媒體上卻出現了不同的聲音,有人認為,女性真正的高價值並不是所謂的「插花、瑜伽,小資生活和優雅精致」,在他們看來這些「外在」就像虛假的泡沫,一戳就破。而普通女性上升的途徑無非是4條:賺錢、變美、提升能力,料理好自己的生活。

但也有人表示,女性的價值並非一定要在職場體現,生活同樣是一方大舞台,只要做好自己的角色就算是有價值。那麽,女性在生活中如何練就自己的價值?如果想要成為職場的高階女性,她又該如何做?今天,TOPHER將在本期策劃中,為大家帶來不同的視角,以供所有女性參考。

PART 1 喊出內心的聲音

「我知道,我是匹馬,媽媽,我在內心深處是匹馬。我不想賢惠!我不想給別人端茶!我這輩子只想當一匹馬!」

「你們想把我賣給出價最高的人,我可不接受,也完全不想進入婚姻市場,我只想去藝術學院。」

「為什麽你一定要這麽與眾不同? 我就是與眾不同。為了他人的意見而活簡直就是種病。」

......

這些振聾發聵的呼聲都是莉奧諾拉 卡林頓發出的,她是誰?她是兩度被修道院開除的不規矩女孩:「街道比學校更有吸重力……出自平庸的東西讓她不安……偏路走了這麽遠,還怎麽改?」

她是對資產階級成規說不的貴族:相比於淑女,她更想成為一只鬣狗,在國王面前哼哼叫、流口水、改變性別、笑出聲來。

她是對「繆斯」身份嗤之以鼻的畫壇新秀:「我那會兒沒有時間做任何人的繆斯。我一直在與我的家庭對抗,在學著成為一名藝術家。」

文學上,她的作品受奧爾加 托卡爾丘克、卡洛斯 富恩特斯、阿莉 史密斯、安吉拉 卡特等作家贊譽,以「無法無天的語言風格和荒謬反常的內核給人強烈沖擊」。

繪畫上,她曾是超現實主義藝術圈寵兒,與弗裏達 卡羅、雷梅迪奧斯 瓦羅並稱「墨西哥三大繪畫女王」。她「對超現實主義進行了女性主義改造」(【紐約客】),創造出獨一無二的幻想王國。

墨西哥著名作家埃萊娜 波尼亞托夫斯卡則以著名超現實主義作家、藝術家莉奧諾拉 卡林頓為原型創作了一部傳記小說——【我不是你的造物】。作者與莉奧諾拉有著相似的人生經歷,基於大量訪談材料,為我們勾勒出一位叛逆女藝術家生動鮮活的一生。

可以看到,奧諾拉 卡林頓在一生中決定過自己的生活,而不是別人期望她過的生活。或許,與其說她做了決定,不如說她在遵從內心的召喚。

薦書:【我不是你的造物】

作者: [墨]埃萊娜·波尼亞托夫斯卡

出版社: 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出品方: 後浪 / 後浪文學

原作名: Leonora

PART 2 持續追尋心中的夢想

瑪麗·居禮是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獎的女性、第一個兩度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然而,偉大的科學家、勵誌人物、傳奇女性……瑪麗·居禮被賦予的光環已經漸漸掩蓋了真實的她。

她究竟是怎樣的?在【瑪麗·居禮和她的女兒們】一書中,則深度還原了「居禮夫人」獨立的女性身份,側重展現她身為女性是如何一步步成長的。

在一個很少有女效能上大學的時代,瑪麗如何獲得教育、進行職業選擇?成為母親後,瑪麗如何處理家庭和工作的重負?面對學術界對女性的偏見,瑪麗又該如何應對?

事實上,丈夫皮埃爾·居禮早逝,瑪麗·居禮很早成為一名單身母親,她與兩個女兒的關系是她人生中很重要的一部份。瑪麗的兩個女兒性格迥異、人生選擇截然不同。

大女兒伊雷娜跟隨瑪麗走上科學之路;小女兒艾芙熱愛文學藝術,選擇成為作家。但她們都與母親一樣獨立而堅定,充滿熱情地追求自己的夢想。兩代人、三位女性不同的成長之路,為孩子提供了更多元的榜樣選擇,跟隨她們的腳步,發現女孩成長的多樣可能。

瑪麗·居禮和她的女兒們不僅為今天的讀者,特別是女孩們,做出了成長道路上的精神表率,而且艾芙·居禮終身為婦女權利和教育事業奔走,她的丈夫也一直在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為幫助各地兒童而工作。

盡管女性的努力越來越受到認可,但書中也提到,從1901年到2021年,只有58名女性獲得了諾貝爾獎(其中只有10名女性在物理和化學領域獲獎),而男性有885名。

因此,在今天我們仍然需要閱讀瑪麗·居禮和她的女兒們的故事,讓更多女孩能心懷熱愛、勇敢追求夢想,也讓女性之間能夠相互幫助、共同成長。

薦書:【瑪麗·居禮和她的女兒們】

作者: [英] 伊莫金·格林伯格 著 / [英] 伊莎貝爾·格林伯格 繪

出版社: 海峽書局

出品方: 後浪

原作名: Marie Curie and Her Daughters

譯者: 王夢嬌

PART 3 保持批判的思維性

我們正生活在一個資訊爆炸、數據泛濫、認知膨脹的世界,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提高思維的品質,以審視外部環境和自己的內心。

如果我們沒有看透紛繁復雜問題的智慧,就無法界定和分析我們在生活與工作中所需獲取的資訊及所要做出的決策,我們也會像驚濤駭浪中漂泊的孤舟般,隨時都有迷失和傾覆的風險。

而批判性思維正是有效應對和降低此類風險的神兵利器。這是一種進行深刻反思和獨立思考的思辨能力。它不僅決定著人類行為和思想的清晰性、關聯性、邏輯性、準確性、重要性、精確性、公平性、廣度、深度等諸多維度,還關系到人類如何在觀察、體驗、溝通、思考和推理過程中不斷獲取資訊,並對其進行積極而巧妙的運用、分析、評估、整合和建構,從而指導自己的思想和行動。

作為批判性思維研究領域的權威專家,【思辨與立場】一書的兩位作者把通俗易懂和高效實用的批判性思維方法與實際情景和問題相結合,並列舉了豐富的案例,幫助讀者快速、系統地提升對批判性思維的認知水平糊學習效率。

薦書:【思辨與立場:生活中無處不在的批判性思維工具】

作者: [美] 李察·保羅 / [美] 琳達·埃爾德

出版社: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出品方: 閱想時代

副標題: 生活中無處不在的批判性思維工具

原作名: Critical thinking: tools for taking charge of your learning and your life

譯者: 李小平

PART 4 不要羞於坐在桌旁

女性在職場中常因從小被灌輸的"好女孩"行為模式,作為女性領導力發展領域國際公認的專家,洛伊斯·法蘭爾博士則撰寫了【Nice Girls Don't Get the Corner Office】一書,希望打破女性的職業上升「羞恥」。

在書中,作者針對職業產生的不良影響給出了人們技巧性的避坑建議,並指出女性需要學會如何更有效地溝通、建立人脈、談判和領導,以及如何在市場上展示自己。此外,書中還討論了工作與生活平衡的誤區,鼓勵女性追求職業發展的同時,也要關註個人成長和滿足。

作者認為,從女孩到女人,首先要允許自己改變,且有資格按照有利於實作自己目標的方式行動。其次,要把自己的夢想變得直觀明顯,同時反駁你腦子裏那個害怕的聲音。另外,要學會創造輿論,最後尋求反饋。作者也提到,千萬別指望十全十美。

整體而言,這本書是一本關於女性自我提升和職場策略的實用指南。

薦書:【Nice Girls Don't Get the Corner Office】

作者: Frankel, Lois P.

出版社: Business Plus

副標題: 101 Unconscious Mistakes Women Make That Sabotage Their Careers

PART 5 練就健康的大腦

3秒,這是目前全球每新增1名阿爾茨海默病患者所耗的時間。每隔3秒,全球就會新增1名阿爾茨海默病患者。這是一種起病隱匿、進行性發展的神經退行性疾病,目前沒有良方,一旦確診無法治愈。根據中國的統計,該病的發病年齡呈年輕化趨勢,臨床最年輕的患者不超過40歲。

而在阿爾茨海默病的患者中,女性占比為2/3,也就是說,女性面臨的風險是男性的兩倍之多。因此,科學預防阿爾茨海默病是健康女性的要事之一,絕經期是尤為重要的視窗期。

在阿爾茨海默病被發現至今的百年間,女性大腦別樣的風險和醫療需求一度被誤解、被忽視、被擱置。讓這一切成為過去的,是越來越多投身於捍衛女性大腦健康的醫學專業人士。莉薩·莫斯科尼便是這項事業的領航人之一。她是世界知名傑出神經科學家。

在其撰寫的【她腦使用手冊】中,莫斯科尼就「如何呵護女性的大腦認知健康,並預防阿爾茨海默病」這一難題,綜合前沿、可靠的研究結果,針對不同年齡層、不同情況的女性,給出了多方面的可行建議和方案,從醫療註意事項到日常飲食運動,盡可能促使女性讀科學對待大腦,延長「她腦」的使用壽命。

全書共分為三個部份,帶領讀者首先重新認識女性的大腦,糾正所謂「常識」的誤解,其次透過測試,確定自身的風險,最後做出改變,提升大腦健康,降低患病風險。

薦書:【她腦使用手冊】

作者: 莉薩·莫斯科尼 / 莉薩·墨斯科尼

出版社: 浙江教育出版社

出品方: 湛廬文化

原作名: TheXXBrain

譯者: 張婍

在當下的時代,

女性似乎陷入了一種「自我價值」的衡量黑洞,

我們希望被看到、被贊揚、被認可,

然而,我們忽略了一點,

無論是職場女性,亦或是家庭主婦,

個體的價值感無需繫結在他人身上。

與此同時,

價值體系也不僅僅是依靠工作和收入來打分,

金錢並非衡量家庭貢獻的唯一標準,

隱形勞動、情緒價值等等都需要被框定在這個體系中。

只有打破了固有的打分標準,

我們才能構建一個專屬於自我的價值空間。

希望所有女性,都能在尋找價值的路徑上,

擁有更內送流量備援容錯機制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