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心靈

為什麽那些藝術家總會的抑郁癥甚至於自殺?

2016-06-06心靈

因為藝術家大部份的藝術的創作過程,都處於一種極其孤獨的狀態。並且,藝術創作的過程並不總是一帆風順,他們很容易產生自我懷疑,從而陷入虛無,或者說掉落到空想與現實之間的縫隙中。

這個時候,藝術家便會處於一個聽不見回音的困境,無論他們如何吶喊、哭泣、呼喚,都不會有回應傳來。但是,不安感又讓他們不停地發出聲音,最終導致聲音嘶啞,精神崩潰,從而連聲音都發不出了。

極致的孤獨會產生極致的恐懼,而這種恐懼還是非具象體的存在。

奧斯卡·科柯施卡曾將自殺作為藝術家的特權,他說: 「我作品中所包含的一切將與我共赴黃泉。」

他在1923年寫給安娜·卡琳的信中記錄道:

沒有什麽可以超越我,或是比我活得更長。一個藝術家在物質世界所擁有的唯一權利即是,當他已無任何幻覺時,當他疲憊不堪時,他擁有決定自己生命是否終結的自由。

自由意誌主義哲學家亨利·黑茲利特認為:

藝術家不是長命的群體。他們通常在40歲時遭受變故,此時的他們精神已消失殆盡,鬥誌全無的挫敗感擊碎了他們出人頭地的殷切渴望,或是繼續充滿鬥誌的熱切期盼。他們倉皇失措,但一切均難以彌補。在這種恥辱和難堪下(或多或少被延長和加劇),他們要麽餓死,要麽酗酒至死。

梵高就是40歲左右(實際是37歲)用槍了結自己的。

蒙克則在1909年試圖開槍自殺,不過他自殺未遂,只傷到了幾根手指。自殺未遂的前一年,蒙克因為焦慮而接受了休克療法,當時的蒙克在45歲上下。

三島由紀夫也是在45歲左右自殺的(自殺未遂,經由介錯人之手完成死亡),而在自殺之前,他剛完成了生涯最重要的大河巨著 【豐饒之海】 的最後一卷 【天人五衰】

如若細究,這份名單還能拉的很長,比如基思·佛漢、傑利柯、本傑明·海登等等。

對於藝術家而言,有許多在中年之後會存在創意枯竭與精力不再的煩惱。若是年輕,尚可依靠著「未來可期」與健康的體魄來維系狀態。可一旦上了歲數,經驗開始散發著微微的腐臭,生活的歡忭日益貧乏,很多時候會感覺到自己變成了一條貪婪舔舐自己青春骨頭的狗。

基於此,就很容易產生一種活夠了的感覺。

其實,普通人也是如此。一旦到了某個歲數的臨界點,往前望是既定的未來,往後看是有些懊悔的過去。如果不能及時做到與平凡的自己和解,也很容易陷入郁郁寡歡的境地。

快樂嘛,永遠是稀缺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