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像是埋藏在我們體內的一根刺 ,會因不經意間的觸動而隱隱作痛,也會因害怕被觸及而令人躑躅不前。
許多人長期受自卑的困擾,要怎樣才能超越自卑,抵達自信呢?
在相關文獻中,自信的概念復雜多樣,總結其共通點:自信是一種主觀感覺,是對自我的接納和肯定的態度,是相信自己有能力達成某些目標的心理傾向。
1.自我確信
超越自卑,抵達自信的深層心理基礎在於「自我確信」, 自我確信並不是要求一個完美的自我,而是承認、接納我們每一個人,生而為人皆有局限性。
自我確信意味著充分知曉自己的特質、理解自己的行為、了解自己的需要。
自我確信意味著確認自己的獨特性和價值,無論自己是高矮胖瘦、開朗或是害羞,都可以追求自己心之向往,獲得一部份重要他人的愛與支持,都可以如你的本來模樣,成為你自己。
2.勇敢嘗試,體驗「幸存」
對於許多自卑的人,恐懼是時常相伴的心理體驗,因為覺得自己不夠好,害怕被拒絕,擔心他人的評價,表現出回避、退縮,甚至是離開關系。
勇敢嘗試小的「冒險」,體驗「幸存」有助於改善自卑。
比如,嘗試跟信任的人提一些需要,試著相信對方可以在力能所及的情況滿足你的要求。
即便一些要求未能被滿足,依舊可以感受到對方的關心,知道關系依舊是好的,體驗到「幸存」 ,將有助於確認自己的獨特性和重要性,建立自信心。
3.自我成長
「自我成長」在心理咨詢中經常被來訪者設定為重要議題甚至是終極目標,自我成長可以幫助個體建立獨立、穩定的自我認知,完善人格,克服自卑、建立自信。
阿德勒在提到個體追求自我成長時,曾指出:「 追求自我成就、成長、發展、掌控環境和任務,而不是追求比他人優越。」
4.適度補償
個體局限性是自卑的來源之一, 適度補償局限性有助於改善自卑。
可以選擇的方向:一是直面局限性、化劣勢為優勢,比如,有些人因身體孱弱而感到自卑,進而加強鍛煉,練成強勁的體魄、健美的身材,並以此獲得自信。
二是曲線救國,開發潛能、揚長避短,比如,以幽默、博學補償外貌的不足。
三是建立心理補償、平衡機制,不求超越局限,而是在心理上接納自我局限性,達成較為自洽的狀態。
對於長期受自卑困擾的人們,超越自卑,抵達自信或許將是伴隨終生的人生議題。
自卑,亦可以成為黑夜裏凝視的眼睛,願你可以用它尋找光明。
文|韓洋(簡單心理認證·心理咨詢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