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可能屬於心理反芻現象:
人在處於心理壓力下容易發生,旨在消化那些壓力,為以後做好規劃。只是思維反芻屬於這裏失控的情況。
比如我們和人吵架了,腦子裏會反復重演吵架的場景,會不斷地想「那時候要是這樣說就好了」;
如果和自己的感受分離太遠了,可能會出現強迫性的反芻——自己也不知道自己為什麽要想這些,但就是停不下來;
又或者是因為擔心、緊張、恐懼,對以後發生的事情不確定,但總是停不下來地往悲觀的方向想。
而且這樣不斷想下去的後果常常是人心情越來越差,覺得自己越來越沒希望——這在抑郁癥、焦慮癥、廣泛性焦慮、創傷後應激障礙或者精神分裂裏很多見。
長期處於這種狀態下,人會多度分泌皮質醇,還會引起各種身體問題,各種消化系統、免疫系統和迴圈系統的病,像糖尿病、高血壓、各種消化不良、腸應激症候群,或者一些莫名其妙的身體疼痛什麽的。
要緩解總體上有兩個大方向:
一是身體方面,保持健康的生活習慣,每天按時吃飯睡覺,適量戶外運動,不飲酒什麽的,保持有質素的人際交往(至少不要太隔離),多接觸一些能讓自己感覺確信、安全、有成就的事情。
二是心理方面:和人的元認知能力有關:
心理動力學和認知行為療法裏都有相關的。元認知是對認知的認知,當我們在想一些事情的時候,
學著和情緒保持一點距離,想到什麽就想到了,不進一步在上面「蓋大樓」,區分情緒是情緒,現實是現實。
然後學著註意「我現在在幹嘛?」「我為什麽要這麽想」「我到底需要什麽?」,思考到底怎麽樣才有助於解決目前的困境之類的。
之後人可以既不隔離自己的感受,又能不被感受控制。
有些需要處理的可能是深層次的問題,原理差不多,只是時間長點,需要的關系質素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