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心靈

如何改變自己「討好型人格」的性格?

2024-09-19心靈

討好型人格 ,一種過度關註他人的需求和想法,以犧牲自己的需求和感受為代價的人格。

他們在人群會不斷取悅他人,哪怕代價是自我貶損、自我譴責。

對他們而言,唯有滿足別人的期望來獲得認可,才能消解消解內心的不安和自卑。

殊不知,造就 「他人即地獄」 的人際交往困境的根源,正是TA們自己。

如果螢幕前的你,正在遭受討好型人格帶來的困擾,這篇回答,或許能幫助你走出討好困局。


為什麽不要討好他人?

討好思維 是破壞人際關系的根源。把別人的需求放在了自己的需求之上,害怕不被認可,害怕被人討厭。

而這種認知觀念其實深刻地左右著你的選擇。

選擇「討好他人」,其實還意味著,丟棄了自己的價值感和存在感,轉而希望外界賦予他價值感和存在感。

這是恰恰對映出了內心的 「存在感缺失的孤獨」

的確,透過別人的認可,能夠消除一些自卑感,給予內心價值感和存在感;得到別人的認可也很讓人高興。但是, 人只有被認可了,才有價值嗎?

恐怕未必。

舉個簡單的例子,在工作中,你經常性加班,是出於 「自己的安排和規劃」 還是 「迎合領導的目光」

如果是後者,我想繼續追問,如果你的領導其實不在意你加班與否,你還會選擇繼續加班嗎?

如過你的回答是: 也許以後不會繼續做了。

討好思維的危險就在這裏。

這揭露了一個重要問題:如果人生的選擇與 「他人目光」 所掛鉤,這意味著,你將 「自我價值」 的掌控權交付給了他人。

可是,你的價值為什麽需要別人來決定呢?

這是一種妄念,因為你的人生應該由「你」來做主。


遵循自己的意願,才能遠離「討好思維」

「盡管這個決定會損害到我的利益,但如果能讓對方開心,其實我也無所謂。」

這是大多數討好型人格的內心獨白,他人的需求就像一個 評價機制 存於你的腦海。

你沈迷於取悅他人的遊戲中,總以為,只要別人快樂,彼此關系和睦,你也會隨之而快樂。

可是你忽略了一個重要東西—— 自我評價

自我評價也是價值感的一個重要組成部份,沈迷於討好他人的你,忽視了自身的需求和感受,內心堆積著大量的不滿和焦慮,以至於,在許多夜深人靜的時刻,負面情緒推使你責問自己: 「為什麽我如此盡力了,還是收獲不到我要的結果?」

自我苛責的時光裏,總是充滿疲憊和失落,這進一步的加重了討好型內心的自卑感。

越自卑,越依賴於外界,這是許多討好型逃不過的迴圈。

想要真正的改變這種 「病態」 的價值感獲取方式,你需要去看到內心的需求,並且學會去滿足它。

內心也是有脾氣的,經常的違背它的意願,它也會反抗。而當你開始覺察到它,傾聽它的聲音,滿足他願望,這個過程就是在慢慢撿起 「自我肯定」

當你越來越認可自己,你對外界「過分依賴」的需求也會逐漸變低。

直到一天,你學會了平衡內在的自我評價和外界的他人評價,你會發現,你已經遠離了討好思維。


「邊界感」是遠離討好的警戒線

討好型人格常常還存在另一個誤區——過分關註他人的情緒,並認為自己的行為直接影響著他人的情緒。

例如,朋友不開心,你會認為,自己有義務和責任去安慰ta,哪怕此刻狀態不好,也要履行這份責任與義務。如果 缺席 了,還會因此陷入自責、愧疚,總覺得虧欠朋友許多。

可是 事事有回應 ,就是一條極其嚴苛的要求。

人不是為了滿足別人的期待而活著的,你也沒有必要去滿足別人的期待。

邊界感模糊的社交相處模式,到最後,留下的,只有一個遍體鱗傷、千瘡百孔的你。

紀伯倫寫下過這麽一句話:

「我第五次鄙視自己的靈魂,是當她因為軟弱而忍讓,卻聲稱為自己的堅韌時。」

這就是在提醒執著於「討好」的你,如果不開心了,請不要強裝堅強去撫慰他人,你很善良,所以你也值得讓別人體諒你,照顧你。不舒服的時候,你也一樣有拒絕他人請求的權力。

不妨在自己的討好模式裏,畫上一條紅線,例如:不開心的時候,不接任何電話;下班後,不幫同事遞檔;晚上10點後,時間留給自己,非急事不能打擾。

在這些紅線內,勇敢的做一個不討好的人,大膽的說不,你會發現,其實不討好別人,也可以收獲到認可,而且那是你自己給予自己的認可

邊界感薄弱的原因,還有是因為原生家庭的成長經歷問題,討好型可能在童年時期遭遇了「屈從」事件。

例如,最親近的同伴(也有可能是家長)一直要求你無條件服從,這種行為模式在成長過程中逐步內化,致使你成年後,可能會傾向於討好強勢、控制欲強的人。

這類討好型的癥結,往往涉及到一段遠古模糊的記憶,治療方式也會更加漫長且復雜,因為治療過程需要透過多次挖掘記憶、督促宣泄情緒、改變認知觀念方式進行治療改正。

如果你的討好型困擾,符合上述描述,建議尋求專業心理咨詢師幫助,量身客製的心理評估和行為幹預方案,才能更好為你剖析問題根源,重建內心自信。


「你」才是最值得討好的人

如果世界上最需要被討好的人是誰,那麽答案一定是 你自己

一昧討好,其實也是 「尊嚴的缺失」

你討好誰,誰都不把你當回事,你取悅誰,誰都覺得你可有可無。人們會覺得:你連自己都不愛自己,那麽還有誰會愛你。

例如,遇到那些喜歡 「凡爾賽」「透過貶低他人彰顯自己的人」 ,你的討好忍讓,只會讓對方變本加厲,將你當作優越感獲得的途徑。

與其說對方將你當作朋友,不如說,你成為了他的血包,這是一段不平等的人際關系。

所以,討好自己的重要性就在這裏,它保護你的情感和尊嚴,面對他人的越界行為,基於自己的感受勇敢捍衛權益。向那些情緒破壞者說:

「請你尊重的我的感受,我不喜歡也不願意接納你的行為,你要為你的冒犯做出道歉。」

當你開始重視自己的感受時,你會發現,其實如此 自私 活著,也同樣充滿價值感。在人際關系裏的分量也不降反升。你不需要去討好任何人,真正的好朋友、好戀人,會因為你的自私不請自來。

【討好自己,婉拒一切不開心】 寫到一個觀點,我很喜歡: 「真正的幸福源於內心的平糊,婉拒不開心,並不是自私,而是為了更好地照顧自己和他人,只有讓自己開心,才是最大的自我投資,也是最珍貴的禮物。」

愛自己是一切價值的源頭。

所以,螢幕前討好型的你,從這一開始,請竭盡全力的去討好自己吧,把自己置於人生首位,追求真正的自我價值和快樂。

悅納自我,讓人生充滿繽紛色彩。

最後,

受傳統文化和教育方式的影響,有許多的人在成長經歷中,常常被迫要求當一個乖小孩、懂事的人,而這成為了討好思維生長的土壤。

尤其是在這個快節奏的社會,討好型人格更是常常隱藏著自己的真正需求。

如果您在生活中,面對人際關系問題,常常出現 「拒絕羞恥」「畏懼爭論」 ,並且不知道如何去解決,不妨嘗試透過心理咨詢的方式解決困擾。

透過心理咨詢,您將得到專業分析與指導,科學的方法論,讓您重新審視自我,找到內心的平靜與堅定。

以上內容,希望對題主有所啟發和幫助。

我是 @爭渡心理咨詢 的小渡老師,關註我,每天回答有溫度的心理學~

點選預約:獲取專業分析指導,改善自卑低自尊,擺脫討好型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