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心靈

家裏有個抑郁的孩子是種怎樣的體驗?該怎麽辦?

2024-08-23心靈

當我發現上初一的女兒手臂上有劃痕時,才發現網上鋪天蓋地討論著的「抑郁癥」離我這麽近。

她是家裏老大,還有個弟弟,生弟弟的原因,SD人都懂,但是作為無錫人,我是不能理解的,詳情不在這裏討論了,不過還是一句老話,人在做天在看,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她很宅,不出門,有時一睡一整天,不吃飯都行,不和人說話,不看人眼睛。有時會特別暴躁,情緒激動,甚至會直奔廚房拿刀子。

我和她說話,一般都是柔和的詢問為主,比如餓不餓,想吃點啥,你遊戲玩到第幾關啦?她爸爸常常非常簡單粗暴,聽說她社恐,就會大笑說:「你長的這麽好看,恐的應該是別人!」「心理醫生說啥了今天,我看沒啥好轉嘛」

唉,其實她的抑郁並不是很嚴重,但是我總覺得,孩子是很可憐的生物,沒法選擇家庭,沒法選擇父母。因為她的抑郁,我在網上搜集了很多資料,一直在學習,現在都成半個專家了。我感覺,如果想讓她癥狀有所緩解,還得走進她內心,讓她感覺你和她是站在一邊的。

著名心理專家賀嶺峰教授有個影片引人深思,一個14歲父母都是復旦大學教授,但這個孩子多次割腕跳樓。

最後沒辦法,父母帶他找到賀嶺峰,賀教授與這個男孩聊了整整一個小時。

對話如下:
男孩兒問:「賀老師,你說人會不會早晚要死?」
賀教授:「是」。
男孩繼續說:「我現在14歲,父母都是大學教授,所以從小我該吃的、該玩的、該體驗的都經歷過了,也沒什麽遺憾的了。
之後,我就要參加中考了,如果考不上好學校,父母就會覺得我很丟人,假如我考上好學校後,我又要面對繼續考大學以及研究生甚至博士。
我再怎麽讀也讀不過我爸媽,我就算讀到他們這個程度,他們也就是個大學教授,現在不也就是這個鬼樣子嗎?不也是社畜嗎?
而且他們兩個夫妻關系也不好,天天吵架有什麽意思?我才不會生孩子呢,要生一個和我一樣的孩子還不操碎了心。
就我這個性格出了社會,老板肯定PUA我,然後遭受社會的毒打,之後結婚養孩子,最後不還是個死。
我幹嘛一定要被社會全部都折磨一遍以後再死呢?早晚是死,我現在死了不挺好嗎?」

賀教授突然覺得這個孩子說的也挺有道理: 「嗯,對,活著就是如此沒意思而且艱難。」

後來繼續問男孩打遊戲的事情,男孩回答道 :「打遊戲也沒啥意思,你都打過了之後會發現,就那麽回事。」

賀教授繼續和這個小孩探討當下有什麽事情是讓他覺得有意思的,結果他說自己給貓咖打掃衛生才有意思。 賀教授覺得只要有貓的陪伴,可能人留不住他,但是貓可以,這就是關系的力量。

自體心理學家科胡特提到:

一個人在生活中與萬事萬物發生聯系,尤其是與自己感興趣的事物發生聯系,是非常重要的。

有心理學者認為, 之所以會有很多青少年覺得生活沒有意思,是因為他在生活中沒有感到一種熱愛,不知道生命來得不容易,不知道要珍惜生命,保護生命,最後超越生命,做更好的自己。

2005年我們的ZL看望錢學森的時候,錢老感慨 「這麽多年培養的學生,還沒有哪一個的學術成就,能夠跟民國時期培養的大師相比。」

後來有個著名的世紀之問:「為什麽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傑出的人才?」

可能一個重要因素就是我們的教育太功利了,所有都是以分數論高低,成績分拙劣,忘記了教育的本質是育人。

教育如果只註重書本裏的知識,而忽略孩子的人格建設,培養出來的孩子,就像批次生產的機器,或許也很好用,但他沒有思想。

我認為,教育的本質從來都是讓我們更從容的成長,前幾年有個網紅劇叫【小舍得】把這個雞娃教育講的淋漓盡致。

其中的角色田雨嵐反復和自己兒子強調:

成績第一、智商第一;
只要努力就會成功;
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
讀書是普通人為數不多改變階層的辦法。

是不是和我們當下很多家長一樣,在中國文化裏,這些話是家長說服自己並對孩子施虐的工具。

一位教育家曾經說過:教育最難完成的事,就是讓孩子成為一個自願並熱切追求知識的人。

如何作為孩子們最親近的引路人,讓他們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培養出自驅力,主動迎接挑戰,這是家庭關系中特別重要的一部份。

而「和孩子站在一起」這是最基本的態度和立場,是每個父母首先要采取的措施。

01

家長如何做到「站在一起」

了解完上面家庭教育中的「站在一起」的重要性和關鍵點,但很多家長可能還是不知道該從何下手。下面,榮教授提出以下這些方法供大家參考:

1、學習心理健康知識

家長應主動學習心理健康知識,了解青少年抑郁癥的癥狀、成因及應對方法。 這有助於他們更準確地辨識孩子的情緒變化,及時給予關註和支持。同時,家長也應關註自身的心理健康狀況,避免將負面情緒傳遞給孩子。

2、 建立良好的溝通機制

良好的溝通是親子關系的潤滑劑。 家長應定期與孩子進行交流,了解他們的學習、生活和情感狀況。鼓勵孩子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及時給予反饋和建議。同時,家長也應主動分享自己的經歷和感受,增進彼此的理解和信任。

3、培養孩子的抗壓能力

面對社會的競爭和壓力,家長應引導孩子樹立正確的競爭觀念和價值觀。 透過鼓勵孩子參與集體活動、培養興趣愛好等方式,幫助他們建立積極的應對機制。同時,家長也應關註孩子的情緒變化,及時給予心理疏導和支持。

當這些壓力得不到有效緩解時,孩子容易出現情緒低落、興趣喪失、自我評價下降等抑郁癥狀。而此時,如果家長不能給予足夠的理解和支持,反而采取批評、指責的態度,將進一步加劇孩子的痛苦。

02

家庭教育中的「站在一起」

當孩子面臨這些壓力和外界的一些不理解時,家長此時的態度和應對方式就十分重要了。一味迎合老師而不去理解和寬慰孩子,盡管可能已經了解了事情的始末,卻也不站在孩子的一邊。所以,最終自以為的較好的親子關系,變得脆弱和疏遠,甚至讓孩子患上了抑郁癥。

因此,在家庭教育中,在不觸犯原則和底線的情況下,家長要學會和孩子「站在一起」,這對孩子的身心成長、家長和孩子之間的親子關系,都很有幫助。

1、 理解與共情

「站在一起」首先意味著理解和共情。 當孩子遇到挫折或困難時,家長應首先嘗試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感受他們的情緒。正如皓然的經歷所示,面對老師的批評,他需要的是媽媽的理解和支持,而不是無條件的附和。家長的理解與共情,能夠讓孩子感受到家的溫暖和安全感,減輕他們的心理負擔。

2、傾聽與支持

傾聽是建立良好親子關系的基礎。 家長應耐心傾聽孩子的想法和感受,鼓勵他們表達自己的內心世界。同時,家長應給予孩子無條件的支持,讓他們知道無論遇到什麽困難,家永遠是他們的避風港。這種支持不僅體現在物質上,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鼓勵和陪伴。

3、尊重與引導「站在一起」並不意味著盲目支持孩子的所有行為。

家長應在尊重孩子個性的同時,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當孩子犯錯時,家長應以平糊的態度指出錯誤所在,並幫助他們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而不是一味地指責和批評,讓孩子感到孤立無援。

與孩子「站在一起」不僅是一種家庭教育方式,更是家長對孩子的一種深沈的愛。

在青少年抑郁癥問題日益嚴重的今天,家長更應重視孩子的心理健康狀況給予他們足夠的理解和支持。

願每一個孩子都能感受到來自家庭的溫暖與支持,在成長的道路上勇敢前行。因為無論風雨多大,家永遠是他們最堅實的後盾。

03

寫在最後

送給看到文章的你一段話,這段話是我很喜歡的一個心理學家維克多·法蘭說的:

如果一個孩子在生命早期,學會信任自己的感覺,這就是「贏在起跑線上」;而沒有學會這一點,就是「輸在起跑線上」。
大多數時候你都能遵從自己的感覺,就意味著一份又一份獨立的精神生命得以存活,你的自我作為一種整體存活於世。人生基本如你所願,叫做「自我的誕生」。
你的精神生命或感覺能夠持續的存在,就會出現心流。

徐霞客說過:「這個世界只有一種成功,那就是按照自己的意願活了一生。」與你我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