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心靈

上汽大眾四十年:一款車帶動一個產業鏈

2024-12-06心靈

11月26日,上海,上汽集團與大眾汽車集團簽署延長合營合約協定,將國內最早的合資車企之一——上汽大眾的合資合營期延長為55年,至2040年。

這是中德雙方第二次提前續簽合營合約,把時鐘撥回到40年前。

1984年10月,北京,中德股東雙方簽署合資合營合約,上汽大眾成為中國最早的轎車合資企業,開創中國汽車工業的新紀元。

近半個世紀的戰略合作,中德股東雙方的夥伴關系經過沈浮與變遷,進入到新的階段。回望過去,上汽大眾合資專案的落地意義非凡,其逐步建立了包括產品研發、零部件供應體系、現代化的整車生產系統以及全功能的銷售和售後服務系統在內的完整產業鏈。尤其值得關註的是,在產業鏈的建設方面,上汽大眾第一款桑塔納歷盡千辛的國產之路帶動了空白的零部件行業興起、成長到脫胎換骨,甚至引領全球汽車供應鏈創新和升級。

眼下,車市競爭環境存在著諸多不確定性,比如,歐盟對華電動汽車關稅一事仍在磋商進行中;合資企業在今年前10個月的市場份額為40.3%;自主品牌和新勢力的電動車型受到更多關註……

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大眾汽車集團和上汽集團堅定選擇提前續約,中德股東雙方對合資企業未來發展、中國汽車產業以及中國經濟的信心,行業可以清晰感知。中德股東雙方對企業的投資力度、傾註的精力對於行業的正面積極影響和信心提振更是可以預見。

過去,中德股東雙方的責任和擔當逐步帶動了整個汽車產業的迅速成長。如今,進入到合資合作2.0全新階段,股東雙方合力賦能上汽大眾的未來發展藍圖已經清晰、堅實,雙方的責任與擔當也將會帶動整個汽車產業更健康發展。

堅守供應鏈層面高標準

合資之初,上汽大眾決定國產桑塔納,首要難題卡在汽車零部件上。

一方面,在一貫嚴謹的風格下,大眾對於汽車零部件的要求遵循著最高標準;另一方面,國內汽車零部件市場基本是白紙一張,行業對於汽車零部件的制造技術、工藝、標準都不清晰。

兩個現實難題擺在上汽大眾面前。

為此,上汽大眾專門從德國大眾聘請退休工程師,對零部件生產進行培訓、指導,並嚴格遵守德方的「六道關口」,即入門關、首件樣品關、工裝樣品關、質素保證體系關、批次供貨關和正式供貨關。據統計,截止到1991年的時候,已經有72位退休專家到中國進行零部件指導。

為了讓零部件的質素更加穩定,形成標準化,上汽大眾牽頭引進了德國汽車工業協會VDA6.3(德國汽車工業質素標準),這是一套流程制度,幫助配套廠如何生產,如何保證質素。同時,德國萊因河區的檢測中心,也派人到中國來,用VDA6.3培訓中國的所有配套廠,只有透過考核,才可以給上汽大眾供貨。

正是因為在頂層設計指導上進行了把關,桑塔納所需要的汽車零部件才遵循著最高的標準一步步被生產制造出來。

在這個過程中,上汽大眾的質素管理體系逐步成型,1995年11月至1997年12月,相繼透過ISO9001 質 量 體 系 認 證 及ISO14000環境管理體系認證,成為國內汽車行業第一家透過認證的單位。

值得一提的是,在德系標準下,零部件供應商所提供的產品質素只要被上汽大眾認可,其他廠家也會產生絕對的信任,「上汽大眾認可」皆「免檢」,從而直接進行采購。

為培育汽車產業鏈提供土壤

從一款車的國產落地,上汽大眾不僅解決了汽車零部件的標準和工藝問題,甚至帶動了整個汽車零部件行業的發展。

在汽車零部件行業發展繞不過去的資金難題上,上汽大眾在各級政府的支持下於1988年正式設立了旨在扶持配件生產企業的「桑塔納基金」。當時每賣出一台桑塔納,就抽出2.8萬元利潤,用來扶持配件生產企業。而國產化基金的正式設立,根本性地解決了零部件企業引進技術、器材的經費問題。

此外,當時上汽大眾引進與培養的大批頂尖汽車人才,更是形成了汽車人才的傳幫帶,這一積極影響直接使得中國汽車人才素質得到很大提升。

在各種因素的共同作用之下,國內零部件產業結構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更多的企業得到了脫胎換骨的技術改造,調整了產品結構,攻克了國產化難題,具備了接軌國際標準的生產制造、開發能力,甚至後來逐步擁有了設計與創新能力。更是透過上汽大眾這一合資專案,中國很多零部件供應商逐漸加入大眾及全球的供應鏈體系中。

40年的堅守和深耕,上汽大眾所在的嘉定區逐漸形成了完整的汽車產業鏈條,一大批的零部件供應商從曾經的「小作坊」工廠成長為國內零部件企業的「巨頭」。如今,行業翻轉,在ID.家族等智電產品的新需求下,上汽大眾與這些零部件企業並肩在智電賽道深耕和創新。隨著共同的探索,上汽大眾與這些零部件企業在大眾甚至全球汽車供應鏈創新和升級中扮演的角色也已經愈加重要。文/黃煜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