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心靈

「撿漏7折房,我是樓市最快樂的人」

2024-08-23心靈

「買二手房,就是給人當接盤俠。」

買新不買舊,似乎向來是樓市的金科玉律。在過去,置業顧問會告訴你,新房才有升值空間、二手房交易貓膩太多;年輕的購房者們所看重的物業水平、綠化水平糊服務管理,也讓老小區黯然失色……

總而言之,新房的優點千千萬,而二手老房子的優點當然也有,可能是學位更好,可能是生活便利,但這些都會因為政策和發展而被動態替代。

便宜,是二手房今天唯一拿得出手的武器。

尤其是,隨著今年各地房產新政落地,首付比例和公積金貸款利率進一步降低,新房似乎再次成為了樓市裏更有性價比的選擇,而二手房的流動性則承受了諸多壓力,多少有些不上不下的尷尬。

但另一方面,二手房賣家們的焦慮,反過來也是自住剛需們的快樂源泉,準備「撿漏」的買家早已在摩拳擦掌,準備趁著二手房市場的不景氣,體驗一把薅羊毛的快樂。就連對樓市極度不看好的業內人士,也總會留下一句「如果一定要買,遇到7折房就買吧」。

當然,只要折扣足夠讓人心動,7折房也可以只是個虛數, 象征著今天樓市最強的硬通貨,而成功「撿漏」7折房的剛需買房人,就是當下樓市裏最快樂的人。

點選下方連結閱讀專題

【新周刊】專題「追房人生」,將持續關註中國人在樓市浮沈下的「追房記」。

「上車」老破小,
我承認我有賭的成分

「上海的二手房跌回到哪一年了?2017年?不,2016年了吧。」

社交平台上,與二手房東們的愁雲慘霧相比,剛需買家們的歡樂簡直是肉眼可見,「2天拿下老破小」「我直接砍掉掛牌價20%,房東會不會直接翻臉啊」……諸如此類的大型歡樂現場,在一片戾氣的互聯網上,顯得分外可貴。

歡樂的買家們,在社交平台分享各自的「撿漏」經驗。(圖/小紅書)

滬漂多年的打工人Eric,在今年3月成為了「有產一族」。他在距離徐家匯16公裏的地方,用100萬出頭的價格,買了一套屬於自己的「老破遠小」。

雖然沒來得及趕上5月底釋出的「滬九條」地產新政,但他卻覺得沒啥可後悔。 這也是一個快樂買房人所必須具備的心理素質,要的就是「落子無悔」。

房產證到手當天,Eric就在社交平台上釋出了自己的「上車經歷」。在一眾道賀聲中,偶爾也夾雜著一兩條「貴了」「再等等可以買外環內了」的聲音。他也不惱,倒是帶點自嘲般樂呵呵地回復,「能買(外環內)也買不起啊,超預算啦」。

畢竟,眼下這套房子,對比同小區同戶型三年前的掛牌價,已經便宜了三四十萬,在當時確實是不錯的選擇。

Eric的買房過程也相對平順。前一天晚上,他約了中介第二天一早去看房,在四五套房源中做了取舍選擇之後,下午就開始和房東談價格,幾乎沒經過太多拉扯,當天就交了定金,初步敲定了交易意向。

對Eric來說,買房的念頭在成形的那一天,就已經是個既定事實,他不想在這件已經確定的事情上,花費太多的時間和精力 。早一步確定,他就能早一步搬進自己的房子。

Eric最後選定的小區。(圖/受訪者提供)

和Eric那堪比光速的簽約速度相比,同在上海「漂」了多年的大娟,在買房上就顯得相對謹慎了些。

大娟和丈夫剛剛結婚不久,小兩口按照各自的公司所在地合計過後,根據通勤時間釘選了七八個區域,開始進行針對性的實地看房。

在那段時間,夫妻倆每個周末至少有一天會花在看房上,「一天看10套左右的房源,一兩天就能把一個片區比較有性價比的房子看完。如果發現有意向的,再進一步蹲點釘選」。

經過近兩個月的尋覓,他們將目光釘選在位於上海長寧西郊的一個小區,雖然建造年代久了些,但已經加裝過電梯,且離地鐵站只有三百多米。

最後,在經歷了持續一周的價格拉鋸戰之後,這對小夫妻如願買到了在上海的第一套房子, 成交價格便宜了約109萬,相當於在看房時的掛牌價上打了七六折。大娟對這個價格也比較滿意,「這套掛牌價偏高,同小區同戶型還有比他低50萬的」。

大娟在社交平台曬出了自己買房的心得。(圖/小紅書截圖,已獲被采訪者授權)

不僅是北上廣深,房地產在二、三線城市也同此涼熱。

上半年起,各地陸續頒布了針對購房的利好政策,開始進一步降低房貸利率和首付比例。

今年4月,成都出台了新的購房政策,不再憑戶籍、社保及購買套數限制購房資格。在成都生活的倩子一家,也在經歷了兩個月的看房之後,完成了家中二手房的升級置換。她賣掉了位於眉山天府新區的精裝修房,在成都市中心買了一套「老破大」。

買賣交易幾乎是同步進行。賣掉的那套房子掛了一周就出手,虧了13萬,剛好抵掉他們當年買房時的裝修錢,這個損失基本在倩子的承受範圍之內。

在買房時,倩子的選擇更加謹慎些。和新婚燕爾的大娟夫妻不同,三代同堂的倩子一家要考慮的因素更多,比如學校、醫院、樓層高低,等等。

「房齡倒是次要的,再新的房子,十年、二十年以後都一樣」, 倩子更看重生活的便利程度。

倩子曾看中的一套「老破大」,最後因為價格談崩。(圖/受訪者提供)

最後,倩子選擇的房子,也算是完美符合了她的需求。這間位於4樓的「老破大」,在交易時還沒完成加裝電梯,只是剛透過消防稽核。而經歷過一系列看房波折的倩子深知,「一切沒落地的規劃,都有可能落空」,她以電梯還沒加裝完成的理由,和房東進一步砍價,最終的結果也讓倩子比較滿意。

「房東同意了,甚至比我的預期價格還低」。

她承認自己有賭的成分,但好在, 只要能認清這一點,她就可以成為眾多「撿漏黨」裏最快樂的那批人,「買房不可能完美,我們只是在選擇中做好取舍」。

「都想抄底,
可誰知道什麽時候是底」

在眾多撿漏黨中,元元一家算是「最有耐心」的一批:從家裏那套「老破小」剛傳出拆遷的訊息,一家人就開始了海量看房的征程。

滿打滿算,這個過程持續了一年半之久。

元元生長於北方的沿海城市,高中畢業之後,她就一直在南方城市生活。而元元爸則生於南方、長在北方,骨子裏透著點精細和穩健。早年間,老爺子在買房這件事上吃過點虧,「上車」的房子本該是成片封閉式小區,最後卻只建好了一排單元樓,前面一片至今都是光禿禿的平房。十幾年過去,這段往事仍讓元元爸心有不甘。

因此,在面對這次拆遷帶來的意外之喜時,元元一家更是謹慎到了極致。

在一年半的時間裏,僅元元放假回家期間看過的二手房,就有十幾套,她爸媽自己看過的房子數量更是不可計數;周邊的新盤,一家人也看過不少。 但直到簽合約交錢的那天,元元媽還在持續糾結,只是元元和元元爸都覺得,「趕緊定吧,不想再等了」。

看房當天,元元和爸爸的聊天記錄。(圖/受訪者提供)

或許,在買房這件人生大事上,再怎樣謹慎都不為過。但要促成最終的交易,許多人都會有被一點點沖動「驅使」的一刻。 而在元元一家的購房過程中,表現出「沖動」的,正是元元那「一生求穩」的爸爸。

按元元爸的說法,他覺得這房子跟他「有點緣分」:那天他剛從外地看女兒回來,拎著行李箱滿心盤算著什麽時候買上房,讓女兒回家有個落腳的地方,「叮」的一聲,電梯門一開,正碰上一個打過多次交道的中介,得知此前看過的某個小區,正好有套掛了幾個月的房子,房東松了松口,正符合他們的預算。

於是「第二天去看了房,下午就交了定金」,為時一年半的看房之旅畫上句號。

(圖/【恩珠的房間】)

在元元看來,老爸的決定確實「有點上頭」,但再耗下去,可能也不會有更多好的選擇。眼下這套房子,已經是權衡之後的選擇。

畢竟最初,一家人的需求,可以說是南轅北轍、毫無交集:

元元對「接盤」老破小這件事深惡痛絕,一心想買新區的新樓房;而在老城區住了大半輩子的父母對新舊不太在乎,他們對於遠離現有社交環境的新樓盤,表現出了極大的抗拒——而完美滿足所有人需求的「老城區新房」,必然 會在價格上 大大超過他們的預算。

在日復一日地看房和起起伏伏的房價中,一家人學會了向現實和彼此妥協。 向來對公攤面積和物業費抱有敵意的父母,慢慢意識到現代化小區的便利;而長年在外的元元也意識到,房子終究是父母在住,和不明朗的「升值空間」需求相比,「他們自己住得舒心,可能更加重要」。

買房,東亞家庭的頭等大事。(圖/【打工仔的夢想房】)

對於反復糾結、等待「撿漏」的剛需購房黨來說,選擇買房的現實原因有很多,但最後讓他們下定決心的,不乏一些「虛無縹緲」的原因。據Eric回憶,他的買房意識覺醒得突如其來。在某個睡不著的夜晚,他獨自一人躺在床上,盤算起自己七年的滬漂生涯,「搬家就搬了十一二次」。

每次搬家都是一場全方位的身心酷刑。在買房之前,他剛剛養了一只名叫「呆呆」的柴犬。在那一刻,他終於下定決定,不讓狗子跟著自己繼續居無定所。

沒有過多的猶豫,他開啟看房軟件,在地圖上劃了幾圈後,釘選了一個離地鐵站近,價格也在自己承受範圍之內的小區。

盡管用現在的眼光來看,隨著上海地產新政的實施,他所購買的外環外小區價格又有下跌, 但他從來都想得很開,「都想抄底,可誰知道什麽時候是底呢」。對大部份在樓市沈浮的普通人來說,他們並不具備未蔔先知的能力,只能顧好眼下的事而已。

(Eric和狗狗「呆呆」在一起。/受訪者提供)

「兩極反轉」的人間悲喜劇

在歷時兩個月的看房過程中,上海的大娟和成都的倩子,都曾或多或少有過「談崩」的經歷:有的時候是砍價太狠,房東翻了臉;有的時候,是中介不靠譜,不了解房源的真實資訊造成了資訊差。

總之,不同於標準出品的新房交易,二手房交易是一場各方利益之間的博弈,在「鬥智鬥勇」的過程中,買家、賣家與中介三方都形成了一套自己的博弈話術和生存法則,用以在關鍵時刻,維護自身的利益。

為了「搶占」一手房源資訊、早日撿漏成功,應屆畢業生小天選擇臥薪嘗膽,在家附近的一家中介公司入職,成為了一名房產銷售,但入職一個月也沒遇到適合的撿漏機會。

在「臥底」之前,小天對這一行的生態情況,做足了充分的心理準備,以應對殘酷的考核指標和來自同事領導的壓力。但入職以來,他幾乎都在學習、培訓,以及旁觀同事為了業績飽受折磨。一個多月的「臥底」時間,反倒把他自己的心態給磨平了,「我現在也基本上是慢慢等的狀態了」。

樓市下沈,中介的日子也不好過。(圖/【賣房子的女人】)

雖說才畢業不久,但小天已經算是浸淫上海房產市場多年。他從四五年前就在關註上海房價的變化,「從出生到小學,基本上都是住在家裏開的店的閣樓或者二樓,沒有自己的房間,活動空間也很小,所以也一直想住上一個固定的房子」。

2021年,小天一家集中大部份資產,高位買入了一套老房子,如今也已經跌了三四成,「最窘迫的現狀就是,目前上海的唯一房產不夠住,所以也算是剛需」。

如今再次面對買房這件大事,一家人的心態更為穩健,價格是他關註的首要因素,低於市場價或是在他看來定價合理的,他才會進一步考慮房子的戶型和區位地段。畢竟,作為應屆畢業生,最終出資的始終是父母,「也怕買了虧錢,虧的都是爸媽的血汗錢」。

(圖/【恩珠的房間】)

作為「臥底中介」,小天認為,自己未來應該還是會「跑路」的。他大學讀的是藝術設計專業,理想就業方向是遊戲行業。但考慮到當下的房價和就業環境的變幻莫測,「跑路」的計劃也是一拖再拖,「在崗就盡量努力做好工作,能多賺點錢沒壞處,如果能做好、收入可觀的話,應該會堅持下去吧」。

和「另有所圖」的小天不同,範姐做房產中介已經17年。入行那年,她的孩子剛滿一歲,現在已經讀高三,正在備戰高考。作為一名資深的二手房中介,她告訴【新周刊】,如今的二手房交易早已是「買方市場」。

隨著限購政策的放開和利率下降,今年二手房交易比去年活躍很多。八月的天氣還是嚴酷難耐,交易遠沒有進入「金九銀十」的旺季,但找範姐看房的潛在客戶不少,她所在的中介公司不算什麽大型連鎖平台,但如今,她每天都要帶著四五撥客戶看房,從早到晚,每天忙到七八點,才能回到店裏休息。

(圖/【恩珠的房間】)

與買家的歡樂氣氛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二手房賣家這邊,情況往往相差很大。據範姐的觀察,二手房房源雖多,但很大一部份僅僅是掛牌而已。讓她詫異的是,年輕一代的賣家,反而比老賣家們更難說服,更難以接受二手房早已是「買家市場」的兩極反轉。

她前段時間就遇到過類似的房源。年輕賣家2018年花170萬購入的老破小,現在價格縮水了近一半。相比之下,「老一輩的賣家,要麽是早年單位分的房,要麽是買得早,到了急用錢的時候,你勸他再降降,他也能聽」,但遇到年輕賣家這樣的,她根本不敢勸,也勸不動。

或者說,當前作為「弱勢群體」的二手房賣家們,也期待著故事的再次反轉。 就像早年間眼巴巴等待房價下跌的「撿漏黨」們一樣,等待著一個屬於他們的,「守得雲開見月明」的劇本降臨。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人物均用化名。)

作者:阿肉
編輯:安菲爾德
題圖:【恩珠的房間】
校對:遇見

營運:嘻嘻

排版:魏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