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心靈

「不銹鋼盲道」折射城市規劃盲點|新京報專欄

2024-12-10心靈
盲道不僅要具有指路的作用,更要保障盲人的安全。
▲2017年8月1日,一名盲人行走在重慶市江北區鷂子丘路一商圈附近的不銹鋼盲道上。圖/新華社
文 | 李昊
不銹鋼盲道終於被拆了,有網友調侃這是脫口秀段子照進生活了。
據【深圳特區報】報道,近日,多名深圳網友發帖稱「福田連夜拆不銹鋼盲道」,獲得了關註和點贊。原來,這些被拆的不銹鋼盲道,此前被脫口秀演員「黑燈」在節目裏吐槽成「瞎滑」。在上述深圳網友的貼文下,不少網友再次感嘆「深圳速度」。
從某種意義上講,盲道幫助視障人士安全地行走,起到的作用不亞於盲人的「眼睛」。但街道上不銹鋼盲道,如果遇到雨雪天氣會變得特別濕滑,別說盲人,就是普通行人也有滑倒的風險。
事實上,不僅深圳街頭拆除不銹鋼盲道,據媒體報道,在南寧、西安、寧波等地也開展過清理不銹鋼盲道的行動。在肯定各地積極作為的同時,也當反思不銹鋼盲道是如何被堂而皇之地鋪到路面上的?畢竟,一建一拆之間,造成的浪費不容忽視,同時折射出部份城市規劃建設中仍有盲點。
不銹鋼盲道並不適合戶外
截至2023年,中國殘疾人總人數為8591.4萬,占全國總人口的6.34%,其中視力障礙人士超過1700萬。但中國的殘疾人士特別是視力障礙人士出現在街頭的概率相對較低,這也和中國盲道建設並不完善有關。
根據中國道路交通安全法規定,城市主要道路的人行道,應當按照規劃設定盲道。現實中,建設盲道有多種材料,各有其優點和劣勢。
最常見的水泥和混凝土材質的盲道,具有造價低廉、施工便捷、適合大面積鋪設的特點,同時其表面摩擦力強,防滑效能良好。但相對而言,更易老化和裂紋,耐久性較差。
橡膠盲道柔軟性好,防滑效果好,但同樣具有耐久性較差、容易老化脫落的問題。塑膠盲道重量輕,易安裝,耐腐蝕,但造價高且容易褪色。花崗巖、大理石為主的石材盲道外觀美觀,耐久性強,但表面光滑,也容易讓人滑倒。
此次受到關註的不銹鋼盲道,是近年來新興的一種盲道建設材料。因不銹鋼材料具有現代感和高光澤度,符合許多城市追求「高檔化」「國際化」城市景觀的審美需求,得以流行開來。
但不銹鋼材質盲道表面光滑,並不適合長期暴露在戶外環境中,更適合特殊的室內空間,比如鋪設在地鐵等區域。可以想象,在南方潮濕多雨地區,不銹鋼盲道就會變成「滑道」;而在北方地區,不銹鋼盲道冬季因低溫而形成冰凍積雪,會進一步加劇安全風險。
脫口秀演員黑燈在表演的段子裏說,盲人朋友走在不銹鋼盲道上,「哧溜」一滑摔倒,被稱為「瞎滑」。這個段子一針見血地指出了問題:盲道不僅要具有指路的作用,更要保障盲人的安全。
盲道建設缺乏綜合評估機制
事實上,盲道的設計和建設,需滿足安全性、功能性和耐用性等多重要求。
盲道「瞎滑」這一問題的出現,集中體現了部份城市在公共設施設計中的盲目性和審美單一化傾向。盲道作為一種重要的無障礙設施,其核心功能是為視障人士提供引導和安全保障。
而一些城市在盲道建設上,追求「高端大氣上檔次」和所謂的「科技感」,卻脫離了盲人實際的生活需求,與建設初衷背道而馳。這一現象也暴露了盲道建設缺乏綜合評估機制,並缺少規範性和標準化,許多地方在具體執行中存在較大隨意性。
理論上本應該室內使用的不銹鋼盲道,為什麽出現在街頭巷尾呢?看上去閃閃發亮不銹鋼盲道,視覺效果很好,但是給誰來看呢?市民們在城市中的漫步感受,應當是停留在城市設計效果圖上還是在日常生活中獲得?這些問題都值得反思。
在城市規劃和設計中,無障礙設施的建設是衡量一個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體現。盲道材質的選擇,看似是個小問題,卻直接關系視力障礙群體的出行體驗,更從深層次上折射出當前城市建設中「包容性」的缺失。
盲道不能成為真正適用人群需求之外的「裝飾品」。包容性城市建設的核心在於「人性化」和「精細化」,應當從政策制定、規劃設計、建造、營運維護全周期體現人文關懷。
比如,在盲道建造前,應當深入調研觀察視障人士對盲道的實際使用情況,測量不同天氣條件下的材料表現,科學合理設計盲道,滿足使用者的需求。在設計和建造過程中要融匯交通規劃、城市氣候學、材料工程學、無障礙設計等學科,提出跨領域解決方案,並推動城市交通、管理等多部門協同。
各地不妨以「不銹鋼盲道被拆除」為鑒,在以後的城市建設中充分考慮各類人群的需求,建設更加和諧、包容的城市環境。
撰稿 / 李昊(城市規劃領域專家)
編輯 / 徐秋穎
校對 / 付春愔
推薦閱讀:
給錢就能當會員,中華口腔醫學會把關責任何在?| 新京報快評
私家車不給救護車讓路,將生命置於何地?| 新京報快評
敘利亞「10天驚變」,未來走向何方?| 京釀館
伍佰搖滾歌劇門票「一鬧就退」,並非良策 | 新京報快評
不容山寨榮譽稱號「登堂入室」 | 新京報社論
歡迎投稿:
新京報評論,歡迎讀者朋友投稿。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評論選題須是機構媒體當天報道的新聞。來稿將擇優發表,有稿酬。
投稿請在郵件主題欄寫明文章標題,並在文末按照我們的發稿規範,附上作者署名、身份職業、身份證號碼、電話號碼以及銀行賬戶(包括戶名、開戶行支行名稱)等資訊,如用筆名,則需要備註真實姓名,以便發表後支付稿酬。
點選下方公號名片,閱讀更多精彩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