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心靈

如果受到英國侵略的不是清朝而是明朝那麽近代史會有改變嗎?

2021-12-19心靈

珠江口海戰(也稱屯門海戰),發生在1521年(明正德16年)8月底至9月間,由廣東海道副使汪鋐指揮的在屯門地區抗擊佛朗機(中國古代指葡萄牙)人的戰役。是中國第一次抗擊西方殖民主義者的戰役,以明朝的獲勝而告終。

戰爭結果

海戰汪鋐在第一次進攻失敗後,新制定了作戰計劃。準備了一些裝滿油料和柴草的小舟,待一天刮起很大的南風,汪鋐率軍士4000眾,船只50余再次攻打葡人船隊。先將一些填有膏油草料的船只點燃,火船快速朝葡人船只駛去,由於葡人船只巨大,轉動速度緩慢,無法躲開火船進攻,很快燃燒了起來,葡人大亂。汪鋐又趁機派人潛入水下,將未起火的葡人船只鑿漏,葡人紛紛跳海逃命。然後汪鋐命軍士躍上敵船與葡人廝殺,葡人大敗。最後剩下三艘大船,在9月7日趁天黑逃到附近島嶼藏身。天亮後,風向逆轉,葡人才借強勁的北風勉強逃過明軍的追擊,逃回已竊據的滿剌加。

至此,中國收回被葡人盤踞的「屯門島」及經常滋擾的「屯門海澳」及「葵湧海澳」。

勝利後,汪鋐感慨萬千,做了【駐節南頭喜鄉眷 吳瑗、鄭誌銳劃攻屯門彜之策賦之】一詩:

轔轔車馬出城東,攬轡欣逢二老同。

萬裏奔馳筋力在,一生精潔鬼神通。

竈田撥鹵當秋日,漁艇牽篷向晚風。

回首長歌無盡興,天高海闊月明中。

屯門海戰結束後,明政府要求中國戰船見到懸掛葡萄牙旗幟的船只就將其擊毀。

屯門海戰結束後,又在在新會縣茜草灣發生茜草灣之役,葡人慘敗。

雖經過兩次失敗,葡萄牙人並未放棄。葡萄牙人退回滿剌加休養生息,尋找下一個進入東亞的突破口。1523年葡萄牙人麥羅·哥丁霍(大明稱其為別都盧)的船隊到達滿剌加,雖然,他已知道大明與葡萄牙系惡化,但仍「恃其巨銃利兵」,攜「劫掠滿剌加諸國……破巴西國」之勇,一意孤行,「遂寇新會縣西草灣」。

在新會西草灣,葡萄牙船隊的貿易請求再次遭到大明的武力驅趕。據【明史】載「佛朗機國人別都盧寇廣東,守臣擒之。初,別都盧備倭指揮柯榮、百戶王應思率思船截海禦之。轉戰至稍州,向化人潘丁茍先登,眾人齊進,生擒別都盧、疏世利等四十二人,斬首三十五級,俘被掠男婦十人,獲其二舟。余賊米兒丁甫思多減兒等復率三舟接戰。火焚先所獲舟,百戶王應思死亡,余賊亦遁。巡撫都禦史張巔、巡撫禦史史塗敬以聞,都察院覆奏,上命就彼誅戮梟示」。

屯門與西草灣兩戰,把葡萄牙船隊趕出了珠江口,不甘心就此撤離中國海岸的葡萄牙人轉而北上,到東海尋找新的落腳點。改為侵擾福建及浙江沿海。但在這之後直到1541年(明嘉靖20年)的20年間,中國典籍中再沒有佛朗機侵擾廣東沿海的記錄。

屯門海戰的指揮官汪鋐在家族影響下,恤民愛國,正氣淩然。葡萄牙侵擾中國東南沿海時,汪鋐率軍驅趕,卻首戰失敗。他總結失敗經驗,提出「師夷制夷」,積極仿制葡萄牙軍隊武器。終於在屯門擊敗葡萄牙海軍,創造了師夷之長技以馭夷狄的首次成功戰例,取得了中國歷史上最早抗擊西方列強殖民侵略的勝利。

明人並沒有自恃天朝而盲目自大,明朝人有好奇心,更有追趕的雄心。

在和葡萄牙、荷蘭等殖民者的交戰中,明人認識到只有加強武器裝備才能「制夷」的不二法門,因此熱心學習、引進西方的火器,並迅速縮小了雙方的差距。與葡萄牙的屯門海戰中,汪鯇第一個提出「師夷制夷」,引進葡萄牙大炮,最終打敗了葡萄牙艦隊。

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據法國傳教士張誠的日記透露:康熙不準傳教士在有漢人和蒙人的衙門裏,轉譯任何科學文獻。很怕這些先進的學問傳到「外族」手裏。研究過這一切的梁啟超等文人曾指出:康熙在位時對西方科技很感興趣,並且還掌握了很多,但他卻嚴禁自己之外的人學習,因為他擔心先進的西方科技一旦傳開,將會極大地動搖以騎射起家的滿清的統治。

1780年,康熙組織西方專家學者,用了10年時間,繪制了當時全世界最好、科學水平最高的中國地圖———【皇輿全覽圖】。遺撼的是,這樣一個重要的成果卻被作為密件塵封在內務府,社會上根本看不見,沒有對當時經濟發展起到什麽作用,反倒是參加測繪的西方傳教士把寶貴的原始資料帶回了西方整理發表,使西方在很長時期對中國地理的了解要超過中國人。 康熙用西方科學做成一個高高的板凳,而他就是一個站在板凳上的武大郎,然後居高臨下俯視他的那幫臣子奴才:你們都什麽矬子鳥樣,還敢小看我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