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心靈

電影【解密】原著作者、著名作家麥家:應該留下美好的腳印給後人看

2024-08-28心靈
本報記者 張妮 編者的話:電影【解密】近日突破3億票房大關,閃亮2024年中國電影暑期檔。 影片根據茅盾文學獎獲獎者麥家的同名小說改編,打造光影夢境,致敬破譯密碼的無名英雄。作為原著作者,麥家如何看待該電影的影視改編?【解密】的精神內核到底是一個怎樣的故事?作為被轉譯成33個語種、走向上百個國家的小說,這部文學作品走出去背後的密碼究竟是什麽?【環球時報】記者日前對麥家進行了專訪。
電影【解密】原著作者、著名作家麥家,圖源網絡
電影【解密】的夢做得特別大
環球時報:作為原著作者,您對電影【解密】的評價如何?
麥家: 作為原作者,很榮幸自己的作品能被導演、演員等這麽多藝術工作者如此一絲不茍地善待。除了作者之外,我還有一個中國電影觀眾的身份。站在一個文藝愛好者的角度上,我覺得【解密】這部電影拍得很高級,讓我有一種自豪感。
一段時間以來,中國市場充斥著不少爆米花電影,往下沈去刻意討取觀眾的歡心,沒有把電影當作一門藝術去看待,或者是缺乏電影夢想。而電影【解密】的夢做得特別大。比如,為了追求審美效果,劇組用60噸沙子去造了一個紅色的海灘。藍色的海岸、紅色的海灘、白色的雲彩,它追求的是一種視覺上的、極致的藝術之美,起碼我們有了一個想和國際導演諾蘭掰手腕的中國電影人。
電影【解密】海報
如何讓家國情懷深入人心?我覺得【解密】做出了表率,它絕對不是表面的表達,而是透過向藝術致敬的方式表達對701無名英雄的敬意。讓我們看到,一個主旋律的宏大敘事電影,照樣可以做到藝術化、審美化。
環球時報:如何對小說進行影視改編,才是符合藝術規律的?
麥家: 文學走向影視,改編是必然的,因為這是兩個藝術體系。作為專業的小說家,我們一部小說一寫就是幾年,我們對文本做了精心的研究、醞釀,在故事層面、情感層面、邏輯層面肯定是深思熟慮的。如果導演或編劇把原作改得面目全非,首先是對原作的不尊重,也是對藝術的不尊重,那樣的作品肯定留不下來。
從小說走向影視就像傳接力棒一樣。 我可能傳的是第一棒,編劇是第二棒,導演是第三棒,導演後面還有一棒又一棒,大家互相尊重,互相理解,才能眾人拾柴火焰高。
經典小說裏肯定有很多精華和出彩的地方,導演和編劇會不會拿,會不會補,是改編特別需要講究的一門技術。我覺得電影【解密】的團隊很會拿,也很會補。我小說裏缺的一些電影元素,都增加進去了。比如,增加了戰爭、追殺、夢境等一些更戲劇性、可視性的場景,讓文字中的聲光電變得更加華麗。
電影【解密】劇照
環球時報:您寫【解密】這部小說,最想解的密是什麽?
麥家: 它本質上講的是人性的故事。 701只不過是一個特殊的工作場域,這個場域可能破壞了人性的自由秩序,但人是怎麽在限制下,或者說負重的情況下,依然有一個不屈的靈魂,依然有強烈的心跳聲,依然願意負重前行,我覺得一定意義上來說,它是跟命運抗爭的故事,是朗讀程式性內心秘密的故事。
不管是小說,還是電影,都有一個共同的主題,就是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特的密碼,人的一生就是解密的過程。 我們要怎樣去發現自己,怎樣去認知世界,怎樣和世界去相處?沒有標準答案,它是復雜的,就像人生一樣,就像我們的命運一樣,有講不完的內容。整體上來說,小說【解密】的精華絕對不單純是一個諜戰故事,妙就妙在這裏,如果單純是諜戰小說,它不可能走到今天,更不可能走到上百個國家。
電影【解密】劇照
告別「諜戰三部曲」
環球時報:現在您已經從此前的成名作「諜戰三部曲」,轉向【人生海海】【人間信】等「故鄉三部曲」,為什麽會有這種轉變?
麥家: 就像陳思誠導演以前拍「唐探」系列,後來拍「誤殺」系列,今年拍【解密】,完全和他以前的題材不相幹,這是藝術工作者一種有追求的表現。他不想躺在自己的舒適區,不想躺在自己的成功簿上復制自己。
我覺得,如果一個人的心裏只信仰錢,只信仰利益,可能躺在舒適區,會獲得更大的名和利,因為沒有風險。你已經建立了自己的山頭,得心應手,大家自動會來找你。但有一天,你想寫童年、寫故鄉的時候,人家就會持懷疑態度。你要去沖鋒一個新的山頭,你能不能沖下來?這是很多人會遲疑的,同時我自己也是持懷疑態度的。這是一個冒險之舉,但我覺得藝術的精神就是不屈,要去探索未知,要去冒險,去尋找更大的自由。
麥家著作【人間信】
正是這樣一種精神,我從以前所謂的「諜戰」系列轉到了「故鄉」系列,寫完「故鄉三部曲」後,我可能又會去尋找一個新的題材,新的表達。 始終在尋找發現,也是在不斷成長。直到有一天,人老力衰,智力也下降了,那個時候我可能就不寫了。但只要我覺得精神和體力都比較豐沛,我就想盡可能去接近無限,盡可能去表達更多自己之前沒有表達過的思想情感。
「諜戰」系列小說,和大眾的距離近一些,商業性更強,但寫童年,寫故鄉,那種戲劇性、商業性、時代性相對來說要遠一點,可能一定程度上不會像「諜戰」系列那麽被市場追捧,我是有這種思想準備的。但有時候市場也很神秘,我的【人生海海】【人間信】出版之後,照樣得到了市場的熱烈追捧。【人生海海】現在已經出版了400萬冊,甚至超過了【解密】,這也鼓勵了我要去挑戰自己。不過,從本質上來說,無論寫什麽題材,我對人性的關懷,對人性的探索這一點,是不變的。
麥家著作【人生海海】
環球時報:解密,是您透過作品進行人性探索的永恒主題嗎?
麥家: 【解密】對這部小說來說,確實特別切題,因為主人公容金珍從事的是破譯密碼的工作。但解密其實是一個非常大的主題,所有的藝術包括文學都有解密的功能,有的作品是在解密內心,有的作品可能是解密事件,劉慈欣的【三體】科幻系列小說可能是在解密未來。一名導演可能也想借著他的作品,借著他的成長,去解密人生,解密命運。但如果說,我整個寫作的主題,僅僅是為了解密人生,解密命運,又似乎有點輕率。
我個人是對真相有一種執著,我覺得人世間所有的惡都來自於謊言。 作為一個智者,要去認知世界,認知自己,首先要去發現謊言,要敢於去尋找真相。當我們被謊言遮蔽的時候,就是睜眼瞎,可能看不到人世間的美德美好,會對人間缺乏信心,甚至做出一種對人對己都並不好的舉動。在人間活著很不容易,但人作為世間最高等的動物,有美好的情感,應該留下美好的腳印給後人看,我覺得這是我一個非常根本的寫作出發點。
如果杯子沒做好
裏面的咖啡全會漏掉
環球時報:【解密】被轉譯成33個語種,走向上百個國家。在您看來,中國的文學作品、影視作品如何才能真正得到不同 國家、不同文化的認同?
麥家: 我覺得不管是小說也好,還是電影也好,要走向世界,首先技藝的層面必須要過關。比如,對一名短跑運動員來說,如果跑不進10秒,怎麽走進奧運會賽場?這不是信心和雄心可以解決的。也就是說,藝術作品首先要在技術層面符合藝術規律,然後再裝進內容,這個內容可以是民族的。如果技術層面的問題沒解決,就很難打動人。只有藝術功夫到家,才能走得遠。
比如,【解密】裏容金珍這個人物是虛構出來的,但虛構是種更高級的真實,而不是虛假,這個角色凝結了一大批優秀又有家國情懷的科學家、無名英雄,是在他們的集合體中提煉出來的一個人物。如果他是虛假的,你就不會為他流眼淚。怎樣做到真實?需要透過藝術的手法把它體現得天衣無縫,方寸毫厘之間都是有講究的。
電影【解密】劇照
我們的精神、思想、立場,是屬於道的層面,但道需要術的層面、物質層面的東西來依托它。如果一個杯子,物質層面的東西沒打造好,裝咖啡、裝飲料全部都會漏掉,所以我們的藝術走向世界,首先要解決術的問題。
環球時報:在滿足「術」的基礎上,本民族的文化和特色在藝術作品中如何體現?
麥家: 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中國人的故事中國人自己會講述,這是毫無疑問的。 中國5000年文明14億人口,而且如此勤勞,如此智慧,如此善良,有大量的故事可以向世界輸出,但如果你輸出的方式不對,輸出的技能不到家,是講不好的。
本土的藝術形式也可以借鑒,比如中國古典小說的章回體形式,現代小說就可以借鑒。我的小說【解密】就采用了中國古典小說一個最基本的框架,叫起承轉合。但我的語言是當代的,難道我還能用半文半白的語言走向世界嗎?世界變了,甚至是瞬息萬變,我們必須要跟上時代。
中國的藝術家講的肯定是中國的故事,生於斯長於斯成於斯,你講的肯定是帶著中國人體溫的故事,但講故事的方式必須是以世界的角度、世界的方式, 我真的是深有體會。
【環球時報】2024年8月27日第1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