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圖|pexels-sarayu-p ©
封面| pexels-adriannacalvo ©
極物君語:
「頂開花,下結子,大人小孩愛吃甲(得)要死。」
一句俗語,道盡了福建人對花生的癡狂。
福建,是花生味最濃的地方了。
花生,飽滿可愛,吃過之後,總有家肥屋潤的富足感。
花生,果實多多,初結連理的新人吃過多子多福,兒孫滿堂。
味道好,意頭也好。 福建人不只吃生花生、煮花生等零食,還將花生滋味融入到一日三餐裏,無論是街頭小吃還是糍粑肉粽, 福建的一年四季,空氣中總有淡淡的花生香氣在彌漫。
圖|pexels-sarayu-p ©
🥜
/花生/
信手拈來好零嘴
花生,生吃脆生,鹽鹵鹹鮮、油炸滿口脂香。
原產自秘魯的花生,因其足夠魔性的美味,被西班牙探險帶回歐洲後,又隨著海上絲綢之路的風帆,進入泉州。【本經逢原】裏所提及的「長生果(花生)產閩北」,也佐證了福建是最早種植花生的地區之一。
龍巖市是福建省內較早種植花生的地方,最早可追溯到明朝萬歷年間。福建省最重要的三條大江――閩江、九龍江、汀江在此發源、匯聚,既滋養了世代閩南人,也讓白胖子在此開花結果。
圖|北鬥星雲-XM
©
好山好水好人家,使所產 龍巖花生 香、甜、脆並有,皮薄易剝,肉厚飽滿。
剛從地裏挖出來那一刻,最能體會它的鮮美。抓住花生苗往地上一摔,淡黃色的花生終於從黑泥中閃現。剝出三兩粒水潤潤的花生仁下肚, 油香濃郁,汁水飽滿,極其過癮。
當地人最推崇的吃法,還數濕烤。在鹽水裏吸飽了滋味的花生仁,留下鹹香的底色,隨後放入烘爐,以慢火低溫「焗桑拿」三天三夜。出來的花生,早已骨酥肉脆,不論男女老少,都會愛得死去活來。
許多掉了牙的老人不能咬嚼,也常把它放進小臼搗碎,慢慢品嘗,怡然自得;用作下酒,更是千金不換。 無需其他菜肴,但有數兩花生,便勝卻千般滋味。
在龍巖人心目中, 花生不僅是信手拈來的可口零食,更是吉祥的象征。
龍巖人操辦婚事時,象征著 財丁兩旺、繁榮昌盛的花生 總是不可或缺的吉祥好物。三姑六婆詢問婚期時,廣東這邊會問「幾時拉埋天窗?」,龍巖人則會問 「何時請吃花生?」 男方給過聘禮、和親戚分享過女方回贈的花生,這大喜事才算是定了。
春節的時候,龍巖小朋友心裏卻會有點忐忑。因為大人不一定給紅包,而可能遞出一捧紅柑和花生,笑盈盈地放到後輩的手裏。花生的吉祥氣,都要把紅火的紅包比下去嘍。
圖|大晴晴 ©
🥜
/花生醬拌一切/
白天黑夜永相隨
濕烤花生,只是福建人對花生的一種最基礎的演繹。 當花生變成花生醬, 它就成了福建人朝思暮想的靈魂佐料。
一碗花生香氣滿溢的拌面,開啟了沙縣人的早晨。
乍看拌面外觀確實樸素得有些枯燥。唯有進了口,感受小麥香和花生醬香交纏著鞭笞味蕾, 才能明白「2元進店,10元吃飽」的沙縣小吃,到底是憑什麽開拓「小吃帝國」的疆土。
不夠飽,再點上一屜蒸餃,蘸過花生醬小碟往嘴巴瑞一放,肉汁豐富,醬香十足。心底,唯余一曲對花生的忠誠贊歌……
圖|赤京巫尼 ©
正餐時刻, 廈門人吃起麻辣燙來也少不了花生醬的作陪。
是的,廈門麻辣燙不但與湯湯水水的傳統大相徑庭,還非得拌上花生醬才夠味。如果有哪天改名成了「花生燙」,我也不會驚訝的。
香腸、藕片、雞翅、丸子,裹挾著濃濃的醬香,從街頭香到巷尾。末了,再點上一份 花生醬拌廈門泡面 收尾,才算是一頓令人滿足的美餐。如果花生醬給得不夠,食客可是會有意見的。
老字號蓮花麻辣燙、松柏麻辣燙,永遠人頭攢動。看著攤主刷起花生醬來,就像揮筆塗抹一張張名畫一樣深情。
舍不得孩子套不著狼,舍不得花生醬攬不到客。真理,往往再淺顯不過。
圖1、2|圓圓的小島之旅 ©
入夜,泉州與花生醬越發纏綿。
街頭炸串攤子前,擠滿了深夜的饑餓靈魂。這裏沒有什麽很系統化的吃辣習慣,但炸串畢竟需要一點額外的鹹香來增加風味。 怎麽辦?就醬吧。
圖1|qiumoxichen © 圖2|丫丫 ©
既然都吃上夜宵了,那也別錯過隔壁攤子的 啾啾螺 。畢竟老板一整晚都要像調酒師一樣,將手中搪瓷杯上下翻飛攬客,也是挺不容易的。
杯子裏面,是鮮美的螺螄和以花生醬為主的調料陣容。掀開杯蓋,黑螺身披褐紅色醬汁,半浮半沈地挑逗著食客。顧不得儀態,將螺螄夾起對著嘴巴狠啜,略帶麻辣的醬香首先充盈口腔,但螺肉卻遲遲不現身形。
在唇舌熱烈的追求下,「啾啾」的聲響終於讓飽滿螺肉卸下心防, 鮮甜濃郁,相映成趣。
圖|糖糖 🎀 粘 ©
花生的醬香,真可以貫穿福建人一日四餐。故有古詩雲:
吃拌面,燙香腸,褐黃醬香有點忙;
嗦螺肉,吃炸串,小小花生常相伴。
圖|pexels-karolina-grabowska ©
🥜
/沙茶醬煮一切/
經久不衰南陽味
花生可以單方獨味,自成一醬;而融入其它醬料之後,存在感照樣不容輕視。在福建飲食出鏡率同樣居高不下的 沙茶醬 正是不二例證。
100多年前,大量閩粵居民下南洋謀生,其中大部份人抵達了東南亞,又與「沙爹」醬不期而遇。磨碎的烤花生,與姜黃、椰奶、棕櫚糖、南姜、香茅等香料混合,就成了那口重重復合的辛辣鹹香。
圖| pexels-paggiarofrancesco ©
東南亞人對沙爹甘之如飴,懂吃的移民們則覺得還有進步空間。一來二去,沙爹醬漸漸就被「魔改」成了今天的沙茶醬,而後被華僑帶回福建閩南、廣東潮汕等地傳播開來,並逐漸分化成了不同的流派。 但無論配方怎麽變遷,花生始終是醬料香氣的絕對主軸。
▲ 沙爹牛肉面
其中福建閩南沙茶,是由比目魚、長身鯿,跟焙炒過的花生碎等佐料一起慢燉細熬而成。較之原版沙爹醬更溫和,較之潮汕沙茶風格則更顯海鮮滋味。
經過百年的傳承,沙茶醬的辛香甜辣淌過福建的每個角落,成為了味覺記憶的重要組成部份。 可以說,沙茶 之於福建,可比油碟之於四川、麻醬之於北京了。
若要提名福建最具代表性的沙茶風味美食,當屬 沙茶面。
煮沙茶面,堿水油面是雷打不動的基石,而澆頭則貫徹著不折不扣的free style。嫩滑的豬肝、豬心、豬腰,豪氣的大蝦、魷魚、鮑魚……地上跑的,海裏遊的,任君選擇。
無論什麽樣的配料,一勺沙茶湯頭足以將它們安排得明明白白。 豬骨、雞架熬出的高湯在碗裏和沙茶醬勝利會師,隨即化作一片紅亮,用甜香爽口、味鮮濃郁將食材包裹。
圖|餅餅冰冰冰 ©
用力夾上一筷子,將掛上沙茶湯汁的油面和肉片塞進嘴裏,身體每個毛孔都要舒爽張開,大喊「好呷」!
在面碗賴恩身立命的沙茶,一旦來到了允許它盡興釋放霸道香氣的鍋裏,又變成了 豪橫的沙茶火鍋。 不管是海蝦海蟹、牛肉豬肉、魚丸豆皮,隨便放入沙茶的海洋裏飄蕩吧。只消一煮,洶湧的鮮味就上沖腦門,下抵肺腑,讓人體會一番幸福的「暈船浪」。
圖|李麗坤- ©
🥜
/花生柔配一切/
吃出花來存本味
哪怕是簡單樸素的花生料理,福建人也能吃出花來了。
一碗開啟泉州人清晨的 花生湯, 要做得口感酥爛不碎,背後,是五小時的用心慢熬。
圖|飽飽亂步 ©
細心把「臭粒」一一挑走,再用文火熬煮到花生浮於湯面,入口才得一抿即化的香甜軟糯。
泉州人也很愛一碗蛋花版花生湯,待到沸騰時打入一只雞蛋,蛋花絮漂浮如畫,花生的酥,雞蛋的嫩在味蕾之間碰撞,再配一口油條、馬蹄酥, 就著清晨市井裏嘈雜的煙火氣下肚,喝下的是一碗溫熱生活。
圖|福州知了 ©
將花生和糯米泡軟後一起打成米漿,小火咕嘟一下,就成了 泉州花生酪。
糯米忘卻了軟,花生遺忘了脆,空余香、糯、滑、嫩的純粹在舌尖回蕩。閑暇午後如果能有一碗這樣的甘潤,足稱至高享受。
圖|探食泉州 ©
論種植面積,福建不是全國最廣,
論產量,福建並非全國最高,
論風土,福建未必最適宜,
但少有地方,能像福建一樣愛花生愛得深沈。
上至時令食物,下至一日三餐,
五百多年,一往情深。
中國到底哪裏的花生最好吃?我提名福建。
圖|pexels-maria-ic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