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jasve.com/2024-9/098dccb85be8944b348fd89d4271f3ea.webp)
張誌磊最近一次回國,是在6月4日,贏下了自己在沙特「5vs5」拳擊團體賽中的對戰後。家鄉周口的麥收時節,從6月初已經開始。粉絲們聚集在機場,等候著他歸來。一個遲到的「周口麥客」。
是的沒有錯,代表中國在重量級拳擊領域最高水平的張誌磊,是一個在這烈日炎炎的夏季6月,再次錯過家鄉搶收麥糧的河南人;一個過去十指未曾沾過陽春水,在陌生國度落腳的伊始,用手機搜尋「煮飯要加多少水」的男人;一個抱憾終生的「斷了線風箏」,在雙親離世前,都未能守在床前到最後一刻的掬淚中年。
2024年6月2日,中國選手張誌磊(右)在沙特阿拉伯利雅得舉行的5VS5拳擊比賽中與美國選手德昂泰·維爾德對決 / 新華社王海洲 攝
7月初,41歲的張誌磊接受了南風窗的存取,這位身高近2米的中原漢子,向南風窗談及了自己的漂泊、磨難、脆弱、掙紮與壯誌,而這一切,都交纏融合在整整十年的海外漂泊歲月和征程裏。
年逾不惑,人稱「大爆炸」的張誌磊,如今還在蓄勢,為著又一個屬於拳手的爆炸時刻的到來。
救贖的禮物
當皇後樂隊那首傳世的搖滾名曲【We Will Rock You】響起後,張誌磊與前WBO(世界拳擊組織)拳王約瑟夫·帕克展開了巔峰對決——就是今年3月2日的這場比賽裏,兩人打滿了總共12回合,面對全場采取遊擊戰術躲避重拳的紐西蘭人,張誌磊最終以點數判定的方式遺憾告負,由此暫時丟掉了自己的WBO重量級過渡世界拳王金腰帶。
2017年,紐西蘭重量級拳擊手約瑟夫·帕克擊敗安迪·魯伊茲,奪得 WBO 世界重量級冠軍
這一場的惜敗,對張誌磊來說意義非凡。三個月後的6月2日,同一片沙漠熱土,同樣是利雅得,沙特「5vs5」拳擊團體賽鳴鑼開賽,當張誌磊再次跨過圍擋,站在全球頂級職業拳擊賽事的直播鏡頭下,是輸是贏,幾乎決定著他往後運動生涯的走向:拿下前世界拳王維爾德,他將繼續保留挑戰金腰帶的寶貴機會;倘若再輸,在以商業利益考量拳手運動壽命的職業拳擊領域,41歲的張誌磊所能挖掘的商業價值和品牌號召力,恐將繼續下滑,甚至就此黯淡。
賽前的釋出會上,在圈內以高KO率獲得「終結者」稱號的維爾德,令人意外地宣布,如果輸給了張誌磊,那這就很可能是他的最後一場比賽——事實上,在賽後回國接受存取的時候,張誌磊也坦承,如果再度告負,他也做好要和陪伴自己20余年的這雙拳套吻別的打算。
「大爆炸」與「青銅轟炸機」,這場事實意義上的決戰,於雙方都是站在懸崖邊的最後一舞。雙雙金色的拳套輕輕互碰,然後迅速回歸到防守姿態,比賽就此開始。
不得不承認,面對張誌磊公認擁有恐怖力量的重拳,在前四回合裏,美國人的防守策略達到了預先設想的效果,少有主動出拳,連自己招牌的右手大擺拳亦鮮見使用,卻在步伐持續不斷的後退和遊走配合下,試圖用前手刺拳來幹擾比自己高大的張誌磊;他還吸取了英國人帕克對戰張誌磊時的比賽經驗,頻繁下潛,以使得前者的重拳多次落空,試圖消耗比自己年長兩歲的張誌磊的體能。
張誌磊公認擁有恐怖力量的重拳,最終以技術性擊倒獲勝
但面對類似的防守策略,張誌磊已經做好了應對的準備,比賽的轉折點發生在接下來的第五回合。在教練一再的進攻催促下,維爾德開始使出自己勢大力沈的右手拳,一度打穿了張誌磊的防守,還用上了摟抱後擊打後腦這樣的小動作。
透過上一場比賽的失利,汲取了心態教訓的張誌磊,並沒有因此慌亂。又一右手直拳快速襲來,在經年刻苦的高強度訓練基礎上,體重足有130公斤的張誌磊,以與自己外形不相符的輕巧速度靈活側閃,完美避開,幾乎是在同一時間,他蓄起拳勢,朝著維爾德面部攻去。
即使是在後來的高畫質回放裏,觀眾也只能看到,張誌磊右手勾拳的拳鋒,似乎僅僅是從維爾德的鼻尖輕輕劃了過去——但剎那間,後者就像失去了方向感般,在原地晃了神,一個轉身,將自己的後背暴露在了張誌磊面前。
這是個不會被任何職業拳手錯過的防守空隙。「大爆炸」張誌磊緊接著向前,右手再補上一拳,WBC(世界拳擊理事會)的前重量級傳奇拳王摔向地板,倒在了前者的重拳之下。
仿佛帶著轟鳴聲般,「青銅轟炸機」就此被擊落,張誌磊把曾經十次衛冕WBC重量級冠軍的維爾德,送到了退役下台的路口;今年剛好也是他進軍世界職業拳壇整整十周年的節點,一場回歸爭冠行列的勝利,成為張誌磊送給自己最好的救贖周年禮物。
塔 尖
對於自己的雙拳,張誌磊做過專業的力量測試。一記前手平勾拳,在出擊的剎那,最高能轟出960磅(約為460千克)的澎湃能量——作為對比,正常成年人的拳力,一般是在200磅以內。
拳拳到肉的實際觸感,他自己最為熟悉。曾經在比賽裏,「嘭」的一拳擊中對手的面部,張誌磊清晰地感覺到,力道傳遞過去,對方的眉弓似有張力般猛地崩開,那是拳上骨頭對肉最直接的撕裂力。
從美國的職業拳擊圈出發,渴望與全世界一雙雙更硬的拳頭較量,張誌磊的夢想純粹且明了,要做第一個登頂世界拳壇最高榮譽的中國人。「以前重量級就是歐美人的天下,我想讓中國人在世界拳壇中,像一顆重磅的炸彈一樣,把世界拳壇炸開花。」拼搏至今,不再需要任何無謂的過謙或掩飾,他的目標就是金腰帶。
這是在其他領域專業運動員的個人體育故事裏,都極為罕見的奮鬥軌跡:他曾經在家門口的體育盛宴收官戰中,取得北京奧運超重量級亞軍,實作了拳擊史獎牌「零的突破」;即將走到衣錦還鄉安穩退役的人生節點之時,他選擇轉身跨出國門,全身心踏上競技規則更加殘酷的職業拳台。
沙特阿拉伯利雅得舉行的5VS5拳擊比賽中張誌磊的出場時刻
從而立到不惑,他的壯誌,他的脆弱,他的掙紮,交纏融合在了整整十年的海外漂泊歲月裏——當今年7月,年過四十的張誌磊從利雅得凱旋,他在WBC重量級拳擊排名榜單上,也重新沖到了第三的位置。
在沙特阿拉伯,張誌磊和美國拳手維爾德的這場焦點之戰,透過網絡社交平台的付費直播途徑,得到了近480萬國內觀眾的收看。越來越多的粉絲正見證著,這位形似魯智深的兩米大漢,繼續在真實世界裏,向頂峰攀爬沖刺著。
興許,每個拳迷都曾想象過,世界重量級正式拳王第一次披上五星紅旗時的情景;如今,他的面容漸漸清晰,張誌磊望向自己夢寐以求的塔尖,還剩「一兩個台階」,可能距離人們親眼看見這一巔峰時刻的誕生,並不會太遠了。
張誌磊的確對國旗有著特別的執念,這些年在海外參加的每場比賽,幾乎都會帶上它——去年4月15日,英國銅盒體育館,成就中國第一位WBO重量級過渡拳王登基的那場歷史性對決中,終結了本土名將喬伊斯不敗戰績的張誌磊,還未等裁判舉起自己的手,就從一旁等候的工作人員處拿過國旗,披在了自己身上,隨即對著現場直播的鏡頭,吼出了那句專屬於「大爆炸」的標誌性口號:「This,is Chinese Power!」
喬伊斯(左)遭遇職業生涯首敗,丟掉 WBO 臨時重量級冠軍
這樣的特殊感情,起源於張誌磊首次出國比賽的經歷。那是在羅馬尼亞舉行的一場邀請賽,此前從未踏上過歐洲土地的張誌磊,在這裏拿下了自己的海外首勝,賽果卻完全出乎了組委會的意料:後者沒有想到,在擂台之上站到最後的,竟然是一名中國選手,也因此在頒獎儀式上,根本沒有準備相對應的國旗和國歌。
事發突然,所幸有一位當地華僑,在現場借出了一面五星紅旗。沒有音樂伴奏,隨著國旗被緩緩升起,18歲的張誌磊看著站在身邊的領隊和隊醫,在主席台上對著話筒,放聲唱起了【義勇軍進行曲】。歌聲裏,淚水盈滿了張誌磊的眼眶,也映照著多年以後漸漸步入中年的自己,在世界各地的欄繩圍擋之內,砸出一記又一記重拳,然後攥緊手裏的鮮艷紅旗,昂頭喊出「這就是中國力量」的一幕幕情景。
按照世界各主要職業拳擊組織的規定,90公斤以上的運動員就會被劃為重量級選手,這是職業圈內最高的體重級別。在巨人林立的重量級拳壇,那些重炮拳手們,被理所當然地看作這個星球上力量最為澎湃、戰鬥力最為強大的一群人。 沒有之一,四大組織的「重量級拳王」稱號,就是職業拳擊領域,最具號召力和影響力的頭銜。
現代拳擊起源英國,過去以來,連同自由搏擊和MMA綜合格鬥等搏鬥類賽事在內,大級別站立領域裏,一直都是歐美彪形大漢橫行的江湖。體現頂尖水準的重量級拳手世界前三十排名中,難覓一個中文名字的蹤跡,遑論象征傳奇的名人堂裏,那些奪得正式金腰帶的重量級拳壇前輩,本就屬於極少數——直到2023年4月15日,在英國倫敦舉行的這場WBO重量級過渡拳王爭霸賽,在第六回合結束後,隨即披上五星紅旗的張誌磊,為中國大級別運動員在世界拳擊擂台的歷史上,書寫了新的一頁。
張誌磊在第六輪以驚人的技術性擊倒了不敗的喬·喬伊斯,贏得了職業生涯中最重要的勝利
時間回到英倫春末的這天。賽前,權威雜誌【拳台】給出排名,喬伊斯居世界第5,而張誌磊則處在20名開外,無論是職業賽經驗和名氣,還是比賽場地,前者的各項紙面指標都與過往低調的張誌磊拉開了差距——看起來,張誌磊更像是被精心「挑選」的熱身賽物件,想借差生刷分,讓以「抗揍」聞名的英國人達到鍛煉的目的。
但鈴聲響起後,據說喬伊斯其下顎骨密度是正常人5倍的「鋼鐵下巴」,遭受到了職業生涯以來最為猛烈的轟擊。沒有心理負擔的張誌磊,在對方的主場,展現出了遠勝這位裏約奧運會超重量級拳擊亞軍的進攻性。
毫不誇張地說,喬伊斯根本沒有做好準備,來應對左撇子張誌磊兇狠而隱蔽的重拳進攻。他的花崗巖下巴沒有被擊穿,但眼睛的傷勢讓他難以堅持完賽,甚至一度需要暫停,接受醫生的詳細檢查。比賽結果也沒有任何意外,在第六個回合,張誌磊技術戰勝(TKO)喬伊斯——借用美國媒體一位記者的描述就是:「張誌磊連續六回合都在‘毆打’喬伊斯,直到裁判仁慈地叫停了比賽。」
張誌磊的黑馬之姿,就這樣在世界拳壇展露了出來。而初嘗失利滋味的喬伊斯急於扳回一城,很快向張誌磊發出了再次約戰的邀請函,二番戰定在了同年的9月14日。還是在倫敦,重新開機復賽條款的喬伊斯不再掉以輕心,在移動和防守上投入了更多的精力——結果卻更加慘烈,在第三回合即將結束階段,張誌磊抓住了英國人猛攻之下的漏洞,一記迎擊前擺將他轟翻在地。
2023年9月23日,中國選手張誌磊在英國倫敦舉行的 WBO 重量級臨時拳王重賽中擊敗英國選手喬·喬伊斯後慶祝勝利 / 新華社李穎 攝
一次幹凈利落的KO,裁判在讀秒後終止了比賽。張誌磊衛冕了自己的WBO過渡金腰帶,毫無疑問,這就是代表中國力量揮出最重的一拳。
脫下背心
河南省重競技航空運動中心的訓練館墻上,「為祖國爭光,為民族爭氣」的標語,從還是少年時期開始,就是張誌磊對於日常高強度訓練的信念認知。
憑借著愈發魁梧的身材和寬大的手掌,張誌磊與拳擊這項運動,有著天然的高契合度。早在2009年,備戰第11屆全運會期間,赴美投師在著名拳擊教練杜瓦門下的張誌磊,得到了教練組成員仿佛預言般的評價:「這是一位天賦型拳手,但若想再提高一個檔次,至少需要三個月到半年以上的時間。」
對於一位拳擊運動員來說,若在這樣的時間跨度裏,實作階段性的競技水平提升,本身就是足以讓外界矚目的進步。老杜瓦的團隊裏,有包括美國奧林匹克參賽隊技術指導這樣極富經驗的業內人士,興許是當時這句看似波瀾不驚的專業點評,點燃了張誌磊渴望更強的心頭之火。即將揮別業余拳擊圈的閑暇時分裏,他腦海裏開始閃出這樣憧憬的景象:要到世界職業拳壇的聖地去見識一番。
一個無法忽視的客觀事實是,在當時的國內拳壇,大級別領域的人才尤其短缺,相比之下,近年資料顯示,在美國僅是註冊的職業拳手就有5000名之多。渴望「一輩子就把拳擊一件事做好」的張誌磊,的確只得將目光投向彼岸,有著更為豐富陪練和培訓專業經驗的美國職業拳壇,向歐美人壟斷的重量級天下,邁出先行者的闖蕩步伐。
為了把拳擊練好,張誌磊遠赴美國 / 受訪者供圖
公開記錄顯示,2013年9月10日,遼寧錦州,在這裏舉行的第12屆全運會拳擊91公斤以上級決賽,成為了張誌磊為期15年體制內業余拳擊拼搏生涯的終點之戰。 如願摘下了個人的第3枚全運會金牌後,張誌磊脫下了自己的比賽背心,整整齊齊地疊好,放在拳台上,爾後跪下,給了面前的地板深深一吻。
在往後的拳台之上,張誌磊的征戰歲月裏,再無上半身衣物的蹤跡:根據業余拳擊的規則,比賽時運動員要穿上背心,也要扣上仍存在一定爭議的戴護頭盔——這些都是職業拳擊比賽裏不會出現的裝備。
相比更加註重技術得分來判定勝負的業余賽事,職業拳擊比賽中,運動員的手套更小且薄,更傾向於追求發動攻擊乃至最終擊倒,來決出輸贏,在比賽的激烈程度和殘酷性上,兩者無疑有著明顯的差距,後者也對參賽選手的體能、技術要求和競技意誌,提出了更艱難的考驗。
那件代表河南省拳擊隊的紅色背心,凝結著張誌磊年少進入各級專業運動隊所灑下的汗水。就像經紀人李茂沛跟我說的那樣,多年的運動隊生涯,如同張誌磊的一副鎧甲,無時無刻不在保護著30歲以前的他,而從脫下那一刻起,什麽都沒有了。
張誌磊身穿代表著河南省拳擊隊的紅色背心
李茂沛與張誌磊第一次相識,是2011年在國家拳擊隊做轉譯的時候。13年前,張誌磊的普通話還帶著濃濃的河南口音。見到面,張誌磊開了口,老家是貴州的李茂沛,一個字也沒有聽懂,請他再重復一遍,還是沒聽明白。
初次打交道,給彼此都留下了「雞同鴨講」的尷尬。或許他們都沒有想到,日後兩人將帶著四個箱子,一同漂洋過海,從美國東北部的新澤西起步,並肩作戰開啟職業拳擊的新征程。
動身的日子定在了2014年3月8日這天。按照張誌磊原本的設想,五個月後的8月8日——第29屆北京奧運會的開幕紀念日——是自己進軍職業拳壇的首戰,只有五個月的準備適應時間,一切都在等著他重新開始。
才安頓下來,張誌磊迫不及待地來到當地的拳館,準備開始訓練。初來乍到,館裏的拳手們,並沒有留意到這個又高又壯的黃皮膚中年男人。張誌磊向四周高喊了一聲:「我是奧運亞軍!」依舊沒有人理會。
2008年8月24日,中國選手張誌磊獲91公斤以上級亞軍
當錢包見底的時候,在美利堅的每一天,張誌磊都感覺自己過得寸步難行。第一場比賽打完之後,他拿到了7500美元的獎金收入,扣完了稅,結算了教練費用,拿到手只剩3000多美元。
初到美國,兩人的住處,每個月的房租都要2000多美元,算上場館的費用、營養餐和交通出行的花銷,如今回憶起來,張誌磊依然坦言:「確實非常難熬」。
他對南風窗回憶道,差點壓垮他的那根最後稻草,發生在新冠疫情來襲後的人員流動收緊階段。回國後許久的張誌磊,遲遲未能獲批再次赴美的簽證,回想起一直未接到高質素比賽的苦楚和委屈,種種在美艱難謀生的回憶湧起,他在電話裏終於向李茂沛開了口:「你幫我把美國那邊的房子退租,把車開到車行賣了算了。」
在張誌磊的身邊,最為清楚他處境和心境的李茂沛沒有相勸,聽從了安排。可就當李茂沛把車開到車行,正在估算價格的時候,張誌磊的簽證批下來了——「車別賣了,我這就過來!」
Big Bang Zhang
人們習慣用「勇敢者的遊戲」,來贊譽拳擊運動追逐更強的拼搏精神,但在光環背後,它也許部份遮掩了職業拳擊所包含的危險程度——這是一項風險極高的強對抗運動專案,甚至大概率是運動員死亡人數最多的格鬥類專案。沒有絲毫誇張,擂台上的每一記重拳,都有可能摧毀拳擊手往後的人生。
正因如此,和其他體育比賽有所不同的是,隨著級別的提升,每家職業拳擊手團隊對於對手的挑選愈發慎重,加上四大職業拳擊組織相對成熟的運作,如今的頂尖拳手,每年的比賽頻率維持在2到3場已是常態。
但初到美國職業拳壇報到的張誌磊,出場費與成名已久的金腰帶持有者相比,自然不可同日而語。張誌磊總喜歡把這樣一句話掛在嘴邊:「拳台就這麽大,兩個人,只有兩種可能,不是你打人,就是被人打,看你怎麽選擇。」為了維持日常生活和訓練的開銷,他只能不停地奔波在備戰和比賽的路上,在一年的時間裏,甚至有過多達6場的比賽記錄。
為了更多的出場費,被迫向推廣公司要求多接賽,張誌磊參加過的比賽場地千奇百怪,有的是在體育館臨時搭建的棚子裏,有的是在酒店的大堂裏——最讓他印象深刻的,是新澤西州的一個小場館:後台的更衣室是匆忙借用的廁所,團隊一圈人走進去,還沒來得及做賽前的準備,裏面更深處的馬桶飄來如廁的惡臭,又把大家熏得跑了出來。
張誌磊在美國新澤西州的訓練場訓練
闖蕩初期這些踉蹌前行的尷尬時刻,事後重提,也不過是團隊裏的大家一笑而過的談資,但在2021年3月1日,邁阿密硬石競技場,張誌磊與美國拳手弗羅斯特,一場賽前並未掀起太大波瀾的十回合無頭銜對戰,卻讓李茂沛至今回想起來,「就會汗毛倒豎」。
直到比賽進行到第三回合,每回合裏,張誌磊都對美國人成功造成擊倒。在台下的李茂沛和美方經紀人對視了一下,一切跡象似乎都在表明,今晚又是一場毫無壓力的大勝——意外來得無聲無息,仿佛像是在一瞬間發生的,張誌磊再也無法在嘈雜的場內,精準捕捉到教練的指令,如同進入了魂遊體外的狀態。
弗羅斯特的重拳一下又一下砸到張誌磊的身上,後者無法做出任何防守,完全憑著最本能的戰鬥意誌,苦撐著完賽。事後張誌磊回憶起來,自己在比賽進行到第六回合的時候,已經完全失去意識了。
李茂沛和教練兩人,一人一邊肩膀,拼盡全力把張誌磊扛下了場,架回到休息室。李茂沛跟我說,那一路上,他感覺一點力氣都沒有了,「整個身體的重量都往下壓,我的腿都蹬不起來」。躺在休息室的地上,張誌磊直往下淌汗,很快在身下積成了水窪。
張誌磊與李茂沛(右)
混亂狀態下,張誌磊感覺自己的心臟難受得不行,坐立不安,別無他法,只能大口大口灌水。這也是李茂沛第一次,看到一個人距離死亡如此之近。在前往醫院的救護車上,恢復了些許意識的張誌磊問李茂沛:「誰贏了?」這讓他心裏一沈:「磊哥連最後的輸贏都不知道,看來身體是出了大問題了。」
肝、腎衰竭,電解質紊亂,醫生的診斷結果一項項傳來,萬幸的是,住院三天後,張誌磊的身體沒有因這次意外,留下嚴重的後遺癥——但心悸帶來的痛苦無法忽視,這個嚴重的警告訊號讓他意識到,到了必須改變的時候了:對於各個專案的頂級運動員,在他們艱難攀爬的路上,許多日常生活中看似不起眼的習慣,都有可能變成他們腳下山石的一道裂縫,繼而擴散、蔓延,然後崩塌,將他們摔得粉碎。
再也沒有閑來無事喝兩杯小酒的愜意,為了預防身體在激烈運動狀態下發生缺鐵性貧血,張誌磊還收起了自己親手制作的茶具,往後,他的飲品只有白水這一樣;一日三餐都由自己親手料理,菜品都是水煮或新鮮的食物,調味品只有兩種,鹽和黑胡椒。
「放虎歸山。」出院的那天,沒有被這次瀕臨死亡的經歷嚇倒的張誌磊,和身旁的李茂沛開起了這句玩笑。
張誌磊更註重了日常的飲食健康
豪言已成現實,身後的引線撲閃起了火花,「大爆炸」橫空出世,飛速燃燒起來,經歷過首家推廣公司合約糾紛困擾甚至死亡威脅後,重整旗鼓的張誌磊已經37歲,再也浪費不起一點時間。
自此,在外國拳迷群體的口中,這個1.98米的中國中原大漢,有了更加容易拼讀的新名字:Big Bang Zhang。辭別故土後,孤影只身遠赴美國拳壇,在經年的征戰歷程裏,每次在擂台上戰到最後的「大爆炸」,總喜歡在比賽結束時高吼一聲:「這就是中國力量。」
孤獨之路
「魔鬼訓練,才能成為魔鬼。」在自己的社交媒體賬號上,張誌磊寫下這樣一句留言。一年365天裏,張誌磊保留了自己所有的打卡記錄,有300天都是在拳館度過的;周末也有放松的調節方式,是和李茂沛去靶場射擊,但那也是帶著目的去的,為了「讓註意力更集中,調整呼吸,鍛煉觀察力」。
保持專註,讓張誌磊對自己的點滴付出和進步,都記在了心頭。而經年在外遠隔重洋,他對背井離鄉的滋味,也有著精準量化的數碼記憶。一直到赴美整整8年後,他在接受采訪透露,這期間,自己在國內待的時間,「滿打滿算不超過一年」。
對於家庭和親人的虧欠,註定無法避免。尤其是在美期間,父母辭世之際,自己都錯過了最後一面,這成為了張誌磊心中最深處的傷痛——幾乎在每個中文訪談節目裏,談起對雙親的回憶和歉疚時,張誌磊語塞哽咽,難以自抑。
每次回鄉探親,聽著母親對家中這個老幺「別在外面飄了」的叮嚀,張誌磊的回答都是「再打兩年就回來陪你們」。但那些曾經呼喚遊子回鄉的話語,和再也無法實作的承諾,變成了這位拳壇硬漢對母親最難以釋懷的慚愧。
觀眾在現場為張誌磊加油吶喊
那是2017年農歷九月的一天。和往常一樣,張誌磊按時五點多起床,去訓練,時間來到7點左右,一通來自國內親哥哥的電話,打破了原本規律的訓練節奏。「回來吧,媽媽走了。」
張誌磊顧不上帶一件行李,只身奔向機場。最早的航班是上午11點,從美國出發,熬過十幾個小時的飛行時間,才落地北京,接著坐高鐵趕往鄭州,然後又是數個小時的車程,當張誌磊終於回到老家,時針已經指向次日的淩晨2點。
已經邁入世界頂級拳手行列的張誌磊,至今想起來,依然忍不住為這一幕情景落淚。這樣的奮鬥歷程,確實帶著某種真實性的殘酷——當天平的一端,是個人事業的終極目標,而另一端卻是至親天倫之情的時候,站到這座天平之前,任誰都將面臨巨大的痛苦。
對於張誌磊而言,一個難以回避的問題是,回過頭看,倘若可以再選一次,是否還會如此堅定地,踏上在異國奮鬥十年如一日的孤獨之路?
「會。」張誌磊給出了一個簡短而堅定的答案。
張誌磊在5v5的賽場上 / 受訪者供圖
他對南風窗說:「與其說我找到了拳擊,不如說拳擊找到了我。我覺得拳擊是我的熱情,也是我人生的方向。不管在何時何地,這條路我都會堅定不移地走下去。」
在利雅得贏下了職業生涯這關鍵一戰後,張誌磊終於又有機會,坐上了歸國的航班,回到了故鄉周口沈丘。錯過了麥收,與家人團聚的時間也並不多,不過數十日的假期,張誌磊已經輾轉深圳、北京和內蒙古等多個地方,忙碌著和贊助商權益相關的商業活動中——這是為了更好地組建自己的專業團隊,要想實作世界拳王的夢想道路,必須要有更加堅實的經濟支撐。
除此以外,真正屬於自己的休閑時光,對於張誌磊來說已是零星無幾。回國尚不到一個月,7月3日,經紀人李茂沛就跟我說,他已飛往泰國辦理赴美簽證;5天後,張誌磊個人賬號裏,一條IP地址顯示美國的社交動態被公開:張誌磊提著行李走出機場,高舉右手比了個「耶」,留給鏡頭前的粉絲一個啟程離去的背影。
如今,他下一場即將對戰德國人卡巴耶爾,或者啟動對約瑟夫·帕克的「復仇」二番戰的傳聞,愈演愈烈。對手沒有正式確認下來,時間沒有定,地點也未知——張誌磊不管,新澤西州帕特森市,「真勇士」拳擊館,他已經回到自己熟悉的追夢之地,積蓄能量,準備著未來,又一個屬於拳手的「決定性瞬間」,爆炸時刻的到來。
張誌磊回到追夢之地繼續訓練 / 受訪者供圖
恢復了賽前兩至三月嚴格的訓練狀態,在每周的6天時間裏,張誌磊告訴南風窗記者,現在自己的訓練內容,依舊主要分為拳擊訓練和體能訓練兩大塊。在拳擊訓練的日子裏,他會清晨5點起床跑步,中午時分進入拳館,開始拳擊專項訓練,等到賽前的一個月,還會有一周兩次的實戰演練。
張誌磊跟南風窗記者分享了他的日常:進入到備戰期,飲食控制得更加嚴格,少鹽少油是基礎,碳水和蛋白質更要科學配比,一切都沿著過去十年裏,業已摸索鋪設好的軌域,繼續努力向上推進著。
但在實戰日的前一晚,張誌磊的體能教練允許他吃一塊披薩餅,小小放縱一下以作為欺騙餐,那是明天新的期待——「那一刻的感覺是非常舒服的。」他想。
本文正選於【看世界】雜誌第16期
作者 | 南風窗記者 吳陽煜
編輯 | 何承波
值班主編 | 趙靖含
排版 | 諾言